能源转型:汽油需求的“突变与预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2 行为学和心理学及其在本书的应用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汽油需求预测及其方法,在预测过程中需要考虑中国各种汽油需求的影响因素在未来的变化,及其对中国汽油需求的影响。然而,很显然,仅仅依靠逻辑学并不足以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因为汽油消费的主体是人,人类的行为受到外界刺激和人类心理的共同影响,特别是未来中国的汽油需求将受制于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环境保护、共享经济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的接受程度和社会心理变化。要研究清楚人的思想和行为及其对中国汽油需求的影响,不可避免地需要借助人类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在外界刺激下反应规律的科学。人类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时反应规律的科学。显然,人的反应要比其他任何动物复杂得多,因为人有自我意识,即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人可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人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反应,不同的人在同一种刺激下会产生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反应。按照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说法,“人类的自由在于完全的自主”。尽管如此,对于某些外界刺激,比如汽油降价,大部分人的反应依然是类似的,那就是增大汽油的购买和消费量,这是本书的理论基础。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群在社会的心理变化规律,显然,对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共享经济、环境保护等的认识转变过程,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或者说是社会心理转变的问题,即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和环境保护的观念转变不仅受到科技进步(现实中便利性的提升)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舆论,以及他人观点的影响,某种社会观念的传播可能未必科学,但是历史上已经多次证明它确实发生了。本书对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借鉴集中在人们环境保护观念和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等方面,其中大部分的因果关系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少部分关系依据假设,在使用某些特定的假设之前,我们都将予以说明。本书应用逻辑学、人类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示意如图1-7所示。

图1-7 本书应用逻辑学、人类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