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与新企业绩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创业生态系统是提高区域创业活动水平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其能够开发丰富的创业机会和资源,促进多主体间网络关系的搭建,从而为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持性的创业环境。近年来,创业生态系统如何促进新企业生存和成长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创业生态系统是由企业、政府、投资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主体构成的复杂网络,且嵌入网络的各个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依赖。新企业能够借助创业生态系统主体间的网络关系解决资源瓶颈和合法性缺失等问题,从而成功地开发创业机会,进而提高创业产出。可见,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关系对新企业绩效至关重要。

立足现实和理论背景,本书提出以下4个研究问题。①创业生态系统网络具有哪些特性?②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新企业如何利用网络特性提升绩效?③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新企业如何通过网络拼凑行为提升绩效?④不同类型的吸收能力在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间发挥何种作用?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书在提炼创业生态系统网络特性的基础上,构建创业生态系统中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揭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本书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总结并推导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提出“网络特性—行为—能力—新企业绩效”的预设模型;选取北京中关村和深圳湾创业广场的4家新企业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探索其核心构念维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网络特性主要包括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网络拼凑根据网络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利用现有网络进行资源拼凑、重组现有网络进行资源拼凑和利用现有网络创造新的网络进行资源拼凑。本书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以及创业生态系统及其网络、资源拼凑和吸收能力相关研究,构建创业生态系统中的“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新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随后,本书依据理论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论述相关研究假设;向北京中关村和深圳湾创业广场的新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得到163家新企业的326份有效问卷,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4.0和AMOS 24.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得到假设检验结果。本书共提出17条研究假设,其中的14条研究假设得到数据支持,3条假设未通过实证检验,并据此提出本书的最终研究结论。

本书结合理论分析、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等多种分析方法,得到以下研究结论。①创业生态系统网络关系具有异质性、多重性和变化性;②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均对新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③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均对网络拼凑具有积极影响;④网络拼凑对新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⑤网络拼凑分别在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与新企业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⑥网络拼凑对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具有积极影响;⑦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对新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⑧潜在吸收能力在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书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揭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发现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作用于网络拼凑,进而影响新企业绩效,潜在吸收能力是网络拼凑向新企业绩效转化的关键路径。本书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理论贡献。

1.本书针对社会网络理论及创业生态系统网络的研究缺口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并开发其量表,有利于拓展社会网络理论的情境边界

本书从网络视角出发,以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新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探索性的多案例研究方法总结和提炼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并对其量表进行开发。本书提出的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主要包括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的已有研究,开发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测量量表并应用于本书的实证研究,这有助于弥补社会网络理论对创业生态系统中新企业网络特性的研究空白,拓展社会网络理论的情境边界。

2.本书立足于资源拼凑的相关研究,剖析网络拼凑的维度,有助于探索网络拼凑行为的内核

基于网络拼凑的理论缺口,本书通过系统梳理资源拼凑的研究文献,总结资源拼凑的内涵、核心要素、类型等,为探索网络拼凑的核心维度提供理论依据。本书对网络拼凑的内涵及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结合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性(网络结构、治理机制和共享逻辑)及网络拼凑的内涵,发现创业生态系统中新企业的资源拼凑方式以网络拼凑为主;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创业生态系统中4家新企业的案例材料进行编码分析后提炼网络拼凑的3个维度;根据网络加工程度的不同将网络拼凑划分为利用现有网络进行资源拼凑、重组现有网络进行资源拼凑和基于现有网络创造新的网络进行资源拼凑,进而探索网络拼凑行为的内核,发现新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不同类型的创业机会,开发并选择适合的网络拼凑方式。本书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提炼网络拼凑维度,在Senyard、Baker和Davidsson(2009)编制的资源拼凑经典量表的基础上,将资源拼凑的题项归纳到网络拼凑的3个维度,并对相关题项进行修改和完善,经有效性检验得到良好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最终形成网络拼凑量表;将量表应用于本书的实证研究以检验创业生态系统中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一方面,本书通过剖析网络拼凑的维度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网络拼凑的内核;另一方面,本书的研究弥补了现有研究中网络拼凑的测量量表及相关实证研究的缺失,为未来网络拼凑的深入探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3.本书从网络视角出发,构建创业生态系统中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揭示创业生态系统中新企业绩效提升的内在机制

本书从网络视角出发,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以及创业生态系统及其网络、资源拼凑和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遵循“特性—行为—能力—结果”的经典研究范式,构建创业生态系统中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具体而言,本书的研究思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揭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对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本书构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模型,分别分析其关系及其中介作用。二是研究网络拼凑对新企业绩效影响的机理。本书构建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分析其关系,并分析潜在吸收能力在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间的中介作用。综上,本书通过构建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模型填补已有文献中相关研究的空白,并揭示创业生态系统中新企业绩效提升的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