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耳,倾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离别,新知

说不尽的海边微风,道不完的山尽斜阳。

那个夏天,我结束在小镇上的初中生活,怀着新的期望踏入了县里的中学。

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的操场,这些场景我曾在脑海里幻想过无数次,但当我真正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却发现只寥寥几人。

记得她确实是去了一中,我也只得来到二中。

报到完成之后,又接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之后便开始重复之前的流程,分班、点名、自我介绍,以及结识朋友等;而我运气较好地分到了最好的一个班级——记得她也是。

在正式开始高中生活之前,曾听闻兄长谈起过关于高中的种种,涵盖了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以及挥之不去的“高考”。

学校大抵很懂地如何有效地激励人心,在我们正式开课之前便借着开学典礼的时间表彰了在上一学期表现优异的学生——但其主要目的在我看来还是想刺激一下刚入学的我们,也就是所谓的以榜样来激励新生——不得不说,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确乎一直相信着这种力量。

记得颁奖的时候有一个人确实成为了一个榜样——高二的他,包揽了除语文学科外的其他所有理科科目的第一,当然毫无疑问的也是总分第一。可以说,当时略显稚嫩的我看到此番景象,确乎是被震撼了,也就此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有朝一日我也要像他一样。

但很快现实就向我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长大后才慢慢觉得时间似乎是加快了她的步伐,没多久就迎来了属于我的第一场期中考试,原以为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最终只等来了班主任的一句话——“这次考试,全班前16名,没有一个男生,看来你们班真的算是‘阴盛阳衰’啊,诶,男生要加把劲了。”

但后来翻阅了打印出来的成绩单,才发现自己是第十五名,这样一来,或许也并不全是如老师说的那般“不堪”了。

在刚上高一的时候,每次考试前或多或少都会想起她——苏云,想起之前那个分别前的夜晚,那个不是约定的约定,我必须得加把劲了,看来……

还记得那天晚上她和我聊了很多,从她小时候聊到我小时候,从她对酒精过敏聊到……

后来慢慢熟悉了高中的节奏,熟悉了周边的同学和环境,甚至和老师的关系也越发熟络了。

之前听二哥说起过,这个学校有一个保持了很久的传统——分班,也就是在高一第一学期结束后,按成绩分班,结合之前的那次分班,可以理解为进学校后总共需要进行两次分班。

很快,高中的第一个期末如期而至,但今年天气似乎更冷了。

最后成绩出来了,没有发成绩单,而我也没有手机,可想而知我的这个寒假估计过的应该还算煎熬——恰恰相反。

寒假回家的时候,和二哥一起去县里的那个老车站等车,狭窄的入口早已挤满了回家的人,各式各样不绝于耳的叫卖声伴随着路边烤土豆的香气慢慢袭向人群。因为放寒假的时间正巧赶上春运,因此,多数人身旁早已堆满了大包小包,里面估计装的不仅仅是衣服那么简单。

我们的县城很偏僻,很小,自然道路也是拥堵的可怕。每次遇上春运的时候,都能看到傍晚的路上一条长长的“龙”,以及嘈杂不停的龙吟——似乎未曾停歇的汽车喇叭声。

“小飞,今天估计回不去了,两三个小时了,还没车。”

“再等一下,假如真的没车的话就明天回。”

我和二哥站在人较少的角落里,他不停地拿出电量没剩几格的手机看着时间,而我只得默默地期盼下一辆来的车是我们镇上的车——从未如此期盼过。

“算了,小飞,明天再回去,现在都晚上九点了,估计那些师傅们也早就回家去了,我们也回去吧。”

“好吧……”

二哥一边走着一边叹气说着:“果然还是和之前一样,一样等不到车。”

两人在昏黄的路灯下背着包,提着装着一床垫褥的袋子,慢慢地走回租的房子……

待来年新春伊始的时候,我们又站在了熟悉的地方,等待着熟悉但又陌生的点名分班。

很幸运的是,我又分到了最好的一个理科班级,并且总成绩来到了第二,而第一还是一个女生。我其实一直坚信自己不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只是运气很好罢了,至少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这样认为的,直到后来再次遇见她……

“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哈,没错,你们的班主任还是我,其实咱们这个班的老师都是之前教你们的那班。最后还是恭喜你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分到了这个班,以后大家一起进步,共同努力!”

讲台上,熟悉的老师重复着相同的话语,班上半数以上的人都是之前的老同学,但也不乏又加入了二十人左右的“新”同学,而其中有一个人确实与我发生了一段难以言说的情感和故事。

记得当时我和一个女生坐在了一起,起初两人都很“谨慎”,谁也没有说话,但等到一天后两人便熟络了起来。

“你叫陈昱飞对吧?”

“你……你怎么知道?”

“看见没,那个人你认识吗,是她告诉我的,她说她是你的初中校友,就在你隔壁班,当时你在一班,她在二班,你还记得她吗?”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她就在门口的那个位置,但我望了很久却怎么都辨认不出她是谁,我不断回想她是否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过。就当我准备进行更进一步地搜索的时候,我的同桌打断了我。

“她是我室友,她说你之前在你们学校挺出名的,所以她才会认识你,当然她也说过,你估计不知道她是谁。”

她讲完这句话之后却让我陷入了另一个疑惑当中——我很出名?初中的时候,她就听说过我了?我确乎是忘记了,也许是运气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被别人偶然知晓罢了。

“对了,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叫李梦妍,很高兴认识你!”

她果断地伸出手,我半推半就地和她握了个手。就这样,便也开始了属于我高中的生活和我与她们的故事。

其实写到这里的是时候,我是很犹豫的,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口吻和方式继续完成这个作品,毕竟这也是我的第一部小说。虽说在很早之前就想写小说了,但无奈自己的写作水平有限,抑或是功底太差,于是只得在脑海里不断地构思,不断地回想,回想自己有什么故事可讲,构思有什么题材可以进行写作。不得不说,仔细回想了之前的人生轨迹,确实有很多故事可讲,只是以我现在的水准估计很难将其小说化抑或是故事化,从而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在你们的面前,或者说是自己缺乏一个写作的契机。

而你们现在看到的这部作品其实大部分内容都是我之前的亲身经历,但我又不想像其他作者一样将自己的故事直接讲给人们听——于是再三思考下,决定换个主角,改写故事,最终也得到了你们正在读的这个作品,一部拙作罢了。

原本我以为高中三年会和初中的时候一样,可以欢快而又迅速的结束,谁曾想,会发生这么多事情。

我和李梦妍做了两年同桌,但中间断断续续的分开过几次——原因也是因为“班级制度”——按成绩选座位,也就是什么所谓的按月考或者其他大型考试的成绩进行排名,前十六名优先选择第二三排的座位。

整个高中生活几乎都是枯燥而又重复的,除了中间的一些小插曲,似乎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了。

我并不主张赞扬或者描写苦难的生活,因为那是没有意义的,更是没有什么营养的“糟粕”。但准确的说,生活需要苦难,毕竟历经苦难才会有所成长与收获,总有人赞同这句话的。但是不需要歌颂苦难。对我而言,自己在高中三年过的生活也可以算是一种磨练了。

还记得刚上高一的时候,和二哥两个人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就只有一间——自然做饭、睡觉和学习等活动,都在这不足20平米的房子里。二哥比我大一届,因此整个三年算下来就只有两年的共处时光,等到了最后一年,自己一个人住在小小的出租屋内.当自己亲自体会过后,才会发现,很难想象他当时刚上高中的时候一个人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我们几乎每两个星期回一次家,拿了一些腊肉、土豆什么的就又回到了学校。每次回家之前两人都会提前将剩饭剩菜解决,也会洗干净锅碗瓢盆之后再回去——所以每次回家的路上几乎都是昏昏欲睡的。还记得有几次,手里没有多余的钱可以花,就连之前买的油也早早地吃完了,于是我们就打算回家,只不过望着桌子上的豆腐,两人陷入了犹豫之中——最后还是决定回家,而剩下的豆腐由于没有余下的油,只得简单地用水煮一下,再撒上一些辣椒,最后匆忙地吃了下去。或许只有吃过的人才能知道味道如何了。

写到这里,原本已经找不到什么可以再写的了,但后来突然想到我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人就出现在高中生涯,于是便也接着下了下去。

我们学校,在高一寒假结束回校的时候又分了一次班——也就是最后的文理科分班。原本六十人的班级,有二十左右的老同学被分出去了,当然也进来了二十八个新面貌,而其中就包括我的第一个女同桌——李梦妍,还有第二个她——叶欣。

李梦妍刚坐到我旁边的时候,虽然之前就和她是老同学了,但第一次和她做同桌不免还是会有些紧张——因为她简直是一个怪才,她很聪明,但也很古怪——而这也是后面她为何会莫明其妙地删去了我和她的一切联系方式……

当时她还是戴着和之前一样的椭圆形眼镜,说到变化的话,估计只有发型变了些许,其他的几乎察觉不到有任何改变。

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叶欣,原本我和她不会产生任何交集的,可谁曾想过,最后会发生许多的故事。

第一次见到叶欣的时候,她戴着一副椭圆形的黑框眼镜,穿着一件黑色的短袖衬衫,外面套了一件校服;但这并不是让我记住她的主要原因,我能够记起她主要都是因为她的走路姿势。她总是喜欢抱着一个保温杯,半弯着腰,拖着脚步向前走,我记得当时是挺让我印象深刻的。

后来的一年,几人几乎没在发生过任何有关联的故事或者值得被记住的故事了,除了换来换去的位置几乎没有什么新鲜的了。

整个高三的生活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别人口中所谓的“最重要的一年”。

原生家庭,估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听过这个词,或是本身就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份子,对于身处这类家庭的人而言,或许读书真的是最好的出路了吧。也正因如此,原本从小爱胡思乱想,古灵精怪的我,慢慢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渐渐地变成了一个“书呆子”。

在高三这一年,我几乎没什么时间再去做其他的事了,每天都是做不完的题目和考不完的试,当你上一张试卷刚讲完,下一张立马就“飞”到你的手里了,而且是六门学科一起“纷飞”,似乎在那一年用完了这辈子一半的纸了。每次回到出租屋,吃完饭,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随风摇曳的槐树,以及如大海和蓝宝石一般的天空,仿佛一切的苦恼和杂念都如沐浴在蓝色大海中的一艘艘白色帆船一样随风远去了。

我似乎依然习惯了在白天把所有的事都完成,如此一来,晚上就可以少了熬夜这一步,多了些许睡眠时间,但算到头来也不过袅袅七小时不到。还记得是最后的半个学期,正月十五都没到就开学了,而我也第一次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度过了第一个不在家的元宵节。刚到屋子里,我放下手中的土豆、辣椒等从家里带过来的东西,随手把书包扔在床上,顺势一躺,长舒一口气。但当我正想好好睡个觉的时候,外面的鞭炮烟火声打断了这一切,我也只得缓缓起身,站在门口,抬头望着天上绽放的朵朵炫彩的烟花,虽然方圆几里都很热闹,但似乎这一切并不属于我,或者说是,我不属于这里……

我在之后算了一下,我遇到的类似的事并不止简单的一次两次,但好像自己已然麻木了,自己的情绪很难再被外界的环境或是人文所影响了,除非是累到不行的时候,会很容易伤感或是易怒,但每每这个时刻,苏云的脸庞都会像一束光一样慢慢射向我,直至蔓延我的全身。那个诺言在很大程度上帮我度过了最后这一年。

似乎说了太多自己的事了,有一些跑题了,但我觉得还是挺有必要的。

之前提到了,不得不在这里介绍一个人——叶欣,她是从高一下学期分班的时候来到班上的,带着个眼镜,对她的第一印象——也是一个“书呆子”,或是说成一个很厉害但深藏不露的人更为合适。

原本不会和她产生任何交集的,直到一个黄昏的午后,在书吧里和她初次相识了。

那天,刚好上完体育课,还剩半节自由时间,由于天气炎热,几乎所有人都回教室了,而我和一个老朋友则是去到了教室边上的书吧,坐着聊着些有的没的。这时,一个身影慢慢地走出了教室,拐弯来到了我们边上,接着便缓缓地坐在了我朋友的边上,接着便说出了一句让我记忆尤新的话。

“对了,你是不是陈昱飞,我听张奥提起过你,你在这个班上好像很受欢迎,很出名哦。”

“嗯?”

我倍感疑惑地望向我对面的老朋友——张奥,他似乎也看出了我的疑惑,张口回应道:

“哈哈,是的,小飞的性格很好,就像我之前和你说的,这也是我和他相识的主要原因。”

“对了,小飞,之前忘了和你说了,现在和你好好的介绍一下,她是叶欣,来到咱班不多时,你平时应该也了解了一些她,她说想要了解了解咱班上的同学,于是就到处打听,这也是她认识你的原因之一了。”

我记得当时她还在后面补上了一句话,确实也让我一直记到现在——“我真的好崇拜你,陈昱飞,真的!”

但这句话也的确把我给困住了,一时之间竟让我答不上半句话。我愣了几秒后,满脸疑惑又略带好奇地追问她:

“嗯?为什么?我……我是什么很厉害的人吗?”

接着她便情绪高昂地回复到:

“是啊!我感觉你很好,没什么原因,就是感觉你很好,我也说不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只是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哈哈。可能我比较神经大条,还望你不要介意哈。”

等她说完这番话的时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开始审视面前的这个看似大大咧咧的女生……

于是我和叶欣就这样认识了。

这段回忆原本是不打算写上的,因为后面发生了很多事,使得我原本的计划和内容不得不进行更改,所以当你们读到这部分的时候很大可能会感到不适,难以继续阅读下去,也就是生涩无趣,这也可能正是由于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够导致的吧,你们大可选择抛弃这无味的部分,跳到下一章,但可能也会因此错过一段“青春”。

高中三年,原本想着在毕业之前试着联系苏云的,但又想到那个三年之约,也不忍心打扰她,也就只好将这份心深埋……

或许是时间久远的原因,抑或是那段回忆很难有能让我值得回忆的地方,我对高中生活的记忆在慢慢地消散,从三年变成两年,再变成一年,甚至到最后只记得那几个人和一些模糊的碎片,还有几句“吵嘴”。还记得印象最为深刻的就属曾经的几个好友就坐在前后两桌,前面是叶欣和李玲,而后面就是我和李梦妍,还有一个一到下课时间就来“攀谈”的——孙星,而这些能回想起来估计还是依靠那几张照片,不然也早已忘了吧。

虽说叶欣是我这部小说里的第二重要的人物,可以说是女二?或许可以这样说,但其实我和她在高中的交集并不多,或许就是寥寥的几次聚会?大抵是这样,我也早已忘了。

但其实,我的高中生活过的很糟糕,至少自我感觉如此。

我总是畏畏缩缩的,很少和外人交谈,更不会主动和别人产生交集,而我最后的好友也确乎就是最初认识的那几个,一只手就可以数的完。似乎当时自己就是生活在交际圈,班级圈边缘的一头独狼一般。每次活动我都会参加,但合照的时候却又跑开了,而叶欣刚好与我相反,每次大合照或是小聚餐必定能看到她的身影,而且她总是精神饱满,似乎从不会觉得累一样,这或许也是后来与她还能继续有交集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记得那是一节很普通的体育课,和往常一样,一群人顶着大太阳下楼,好在跑道旁种了几棵香樟树。集合热身之后,老师便开始了日复一日枯燥的活动,而那天是单脚跳。虽然是一个书呆子,但是我还是很相信我的体育能力的,至少耐力还算说得过去。没几分钟,男生全完成了,等到了女生的时候,我原以为叶欣会很轻松的完成,毕竟平常的她总是富有活力,神采奕奕的——但没想到的是,就在要跨过终点的时候,她却脚一软,倒了下去。当我看到她倒下的那一刻,看着她面目狰狞的用手捂着左脚脚踝,原本徘徊在边缘的我,本不会也本不该多管闲事的,但不知为何,一股无形的力量由内而外的从身体里迸发出来,推动着身体向她奔去,或许在那一刻,似乎有些东西发生了改变。

没记错的话,记得叶欣是住校的,并没有像我一样租个房子在外面,所以,每次我放学回去的时候,她总是坐在座位上静悄悄地学习,而这也是我在学校里看到的关于她的为数不多安静,独处的时刻。到后面我也才意识到,原本以为不会和她产生任何关联的我,渐渐的也开始被她所吸引,开始慢慢地关注她——当然,这只是想和她做朋友的想法罢了,毕竟她的性格和我刚好相反,这也使得我对她很好奇。

我们两人的交谈多半是发生在其他朋友都在场的时候,否则几乎不会产生对话。就比如后来成为她闺蜜的李梦妍在场的时候,我们三人的对话才会发起,仿佛已然形成了一种化学反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chemistry。但到这时我也并没有觉得她和我会成为朋友,似乎两人之间还存在隔阂,而且是不可调和的那种,直到那天……

那是一个高二下学期的一个晚上,我和往常一样在七点半前到教室上晚自习,由于离学校很近,到学校还有三十分钟;当我刚到教室的时候,班上刚好开始放新闻联播,我望一眼座位,发现同桌没来,后来才知道请假了。当我放下书包,刚好坐下的时候,叶欣一个箭步冲上前来,接着就迅速地坐在了我旁边,她还是和往常一样大大咧咧的,风急火燎的。坐下来的时候,她顺口说了句:

“别误会,坐在这里只是为了方便看新闻,在后面看不见,全被挡住了,刚好你同桌也请假了,就暂且让我坐一下吧,哈哈。”

“请假?李梦妍她请假了?”

“是啊,她说她身体不舒服,就没来了;但其实我和你说,她只是不想来上这个晚自习,就让我帮她请了个假,哈哈哈。”

“她还是这样,果然没变。”

就当我说完这句话,还想着借机和她说两句话的时候,等我刚转过头去,刚要开口,她立马把食指放在我的嘴前,还补上一句:

“嘘,别说话,好好看新闻,待会儿再说。”

我也只好红着脸和耳朵独自转过头来,抬头看着新闻。就当我以为今晚就会这样草草结束的时候,她在这时却自顾自地开始讲话,甚至慢慢地啜泣起来。当时的我哪见过这个场面,一下就把我弄得不知所措了,但望着她慢慢把头埋在桌上并用手抱住,和她不算很熟络的我还是客套但并不熟练地开口安慰了她:

“你怎么了,是有什么不舒服吗?还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你能不能说一下,或许我能帮你些许?”

但她还是保持原状,似乎是不愿与我交流。

我刚说完没几句,正当我以为她正伤感没时间回复我的时候,从她嘴里传来了几句含糊但勉强听得见的声音:

“我好累,真的好累,家里,学习,我真……的好……累!”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叶欣这样,和往常的富有活力,元气充沛截然不同,似乎换了一个人似的,眼前的是一个消极、满是伤感、毫无生气的人。但那时的我从未想过,这才是真正的她,而之前的那个人只是她的一副面具而已。

听到她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更加好奇了,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竟然会导致如此巨大的反差。原本想再安慰一下她的,但碍于“男女授受不亲”,以及那个约定,我也只得将打算拍拍她后背的手收了回来,因为在我看来,她也会很反感这个吧。上课铃响之后,她也整顿好心情,走回了座位。当时并不会这么想,但后来回想起来,当时老师和班上的其他人看到她泪流满面的回去,会不会怀疑我是不是欺负她了?

在仅存的印象里,还出现过关于她的另一面——体弱多病;而在这段时间里,听到过最多的话就是“陈昱飞/李梦妍你明天能不能帮我请个假,我身体不太舒服。”就连考试的时候也会如此,也正是那时起,我知道了她的肠胃也是和我的一样糟糕。但其实在没课的时候,她也并不总是埋头学习,当我们几个“老友”聚在一起的时候,她还是那个元气女孩,还是依旧大大咧咧的,特别是她笑起来的时候——丝毫不在乎形象,整栋楼似乎都能听见那笑声,但这何尝不是我所向往的。

七月盛夏,虽说是故乡的山水很多,理应不会太热,但怎知近些年的气候变化如此剧烈,以至于原本只有三十度不到的地方,竟也掀起层层热浪;我在那个时候几乎不会在意自己的外貌,毕竟也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找到任何亮点的人而已,因此总是留着长长的头发,也总是两个月才理一次发,而这也导致每次卫生检查,我都会被点一遍名——“陈昱飞,你回去记得把头发理一下,你看,都和毡帽一样了“。而叶欣也是会在这个时候开始理发,几乎后来两年都是如此,与此同时,也会每次都来问我喜欢长发还是短发,即使之前回答过;我也总是说“随便,你觉得哪种舒服就按那种来”。

似乎写到这里,我仅存的高中记忆快被挖光了,无论我再怎样在脑海里搜索,好像也找不出更多有意义的事了——说到这里,其实还有一件让我倍感遗憾的事。

那天,是毕业前的两周,李梦妍又成了我的同桌,她和往常一样问我问题,我也提起笔正算着,这时叶欣凑了过来,也拿着问题问我,我给李梦妍算的题刚解到一半的时候她就来了,我当时也不知是为何,竟放下解了一半的题,接过叶欣的题就算了起来,而等我算完再回过头来解决之前剩下的半个题的时候,李梦妍说到:

“算了,不用你了,我已经知道了,谢谢!”

而这时我还没意识到犯了错误,而从那天起直至毕业我和她也没有再说过一句话;到后面迟钝的我才意识到错误。

微风轻拂,拂动的不止少年的心,更是那个难以忘却的盛夏青春。

自然,在这之后,唯一能记住的就是最后的高考了;为期两天半的考试看似很长,但仿佛却在一瞬之间便结束了。过程大致已然是忘记了,只记得统一发放的文具,独自走路去考试,独自做饭,独自……或许是时间选取的缘故,似乎每年的这两天都会下暴雨,不知是气候原因,还是谁又感动了上天,当然我是不太愿意相信后者的,至少在当时是不愿相信的,直到后面出现的一件事,让我也不得不开始陷入怀疑当中了。

还记得考完最后一科的时候,独自走出考场,我也如同身旁走过的千千万万个求学者一样,完成了属于自己这三年的一份答卷,以或满意或失望的结果为此画上似乎圆满的结局,而背后的每个日日夜夜只有自己知晓。除了这份答卷,我更期待的便是那个“三年之约”,我更希望知晓那个不是约定的约定是怎样的内容,但我也不确定三年之后,未曾联系过的三年之后,再见面再联系时,是否还能有几分像从前……

但在说起三年之约前,还不得不提的一件事就是——拍毕业照,就是那张写满青春的纸。

好像是考试前一周拍的了,班里提前订上了统一的服装,很普通的牛仔上衣和下装,里面只是简单的一件稍带燕尾的白色衬衣;那天很早便按要求穿上套装,晃晃悠悠地走到了学校,记得那天的风格外温柔,就连阳光也恰逢其时的缓缓洒在脸上,几朵云也懒洋洋地在头上的那片海洋游着。后来合完照的时候,本以为不会有人再找我拍照,但叶欣看到我就跑了过来,拉着我的袖口,吵着要和我拍一张,争不过,也只好拍了一张——也是帮助我后来回忆的“一把钥匙”。

本不应该写这些的,感觉有点废话文学的嫌疑了,但后来才发现,现在写的这些和后面写的内容相关性还是很高的,于是再三思索下还是写完了这部分,虽说这个过程很艰难,但能最终呈现在各位的面前,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的方式呢。

其实,这三年里和苏云并不是没见过面,毕竟是同个小镇出来的,难免会碰到几次,但其实这几次碰面并不全像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实际可以算是糟透了。

还记得第一次是一场去省里面的考试——原本是县里组织的一场生物竞赛,但是当时并不知晓如何参加,直到一天生物老师在讲台上发前一晚刚测试的试卷,之后补上的一句话才让我恍然大悟。

“咱们县里要从每个学校里选出几个人参加省里的生物竞赛,咱们学校总共是几个名额我记不太清了,但我们班分到了三个名额,因此我们就按这次考试的前三名进行名额的确定;我最后也统计了以下,第一名是李月、第二名是孙星,第三名是陈昱飞,你们三个记住哈,后面具体事项私下再和你们说。”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参加了那次竞赛;但其实当时我第一秒想到的不是兴奋,而是——“她,苏云一定也会去的。”

等到了出发的日期了,一辆大巴在县里兜兜转转,辗转于各个学校,接上了所有的师生,最后在县一中停了下来,接上最后的人员就可以出发了;我坐在窗边,出神地望着她们的校门口,但却又看不见任何有用的画面,只好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上车的地方,看着一个个陌生的面貌,却丝毫没有失望,因为我知道她会去的。

“我就知道她会去的。”

我在心里默念道。

果然,最后在上车的人群中我一眼就看到了她,她也第一时间看到了我,那个时候,她笑了,我也跟着笑了……

赶了一路的车,在酒店住下之后,几位带队的老师们商量着出去吃晚饭,一中的老师带着他们的学生去了一家店,而我们四个人则另外去了一家——原本苏云应该是跟着她们老师去的,但她看了我一眼后,就留了下来,于是我们五人就在一块儿吃了晚餐。五人坐在长桌旁,又恰巧苏云就坐在了我的正对面,我望向她,她还是如同当初那样,散发自然光泽的淡黄色头发,时常挂着笑脸的精致的面容……

我缓缓望向她,她也慢慢抬头望向我,她笑了,我也跟着笑了……

吃完后,我们几个人打算出去转转,自然而然地我和她慢慢走在了一块儿,和老师他们三个前后分开了;昏黄的灯光轻柔地照在她的脸上,而我依旧还是熟练的从她手里接过包,她也如同从前一样自然地把包递到我手里;那晚我们什么都没说,但好像又什么都说了,这或许就是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吧,但最后准备回去的时候她停下了脚步,望着我,仿佛有什么话想给我说,但我却匆忙的上了楼,没等她说完话就上了楼。

但后来我也没意识到,我之前好像还没有她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没有和她在散步时询问她的任何联系方式。

但是每当我会想到这里的时候,都会觉得遗憾或是觉得后悔,因为后来自己亲手将这一切美好彻底摧毁了。

第二次见面就谈不上算是什么相聚了,只是在回家的路上碰巧遇见了而已;那天是高三夏季的一个阴天,我和从前一样独自背着包走向那个残破不堪但满是美好回忆和希望的老车站,或许是去得早的缘故,并不像之前一样没车可坐,亦或许是淡季的原因;我刚上车不久,我从车窗瞟了一眼,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慢慢靠近车,这时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剧烈跳动起来,而等到第一个人上车的时候,我确信了她——苏云也要回去,因为这个人不仅是我的初中同学,更是苏云的高中同学及闺蜜;果然,她后面就是那个让我朝思暮想的人。最后她坐在我的边上,而我也就这样默默地坐在车里,一句话也没说,但似乎能察觉到有些东西正在改变,但我难以说出那是什么,能感觉到的只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我和她在这三年里就遇见过这三次,其他的时候再也没联系过,更别说见过面了。而那个难以言说的感觉却在后面得到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