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往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第一节:硅基文明

工程部已经在这条路不远处开辟了气动专属通道,光亮的路面一尘不染,道路中间是一条突出的自动抓手,当气动船出现需要紧急制动或安全风险时,从气动船底部会抛射出一道缆锁,在接触路面之后会由自动抓手牢牢的卡主,防止事故扩大的可能。一架气动船悬停在临时停车坞。呼呼的气浪声此彼起伏。它们应该是输送特种材料的。

方甲:“队长,你说那时到底出了什么事,那次AI误报之后不久,我们便撤离了这个地方,放弃了原来的任务。”

史泰龙:“小甲,我们并没有放弃,只是任务已经完成,况且你看,我们不是又回来了吗!”

方甲:“要不队长,我把无人机再开过去瞧瞧?”

史泰龙寻思了一下说道:“你申请一下机器人”。

良久

方甲:“队长,指挥部张队同意派遣机器人过去”

一架机器人离开主队向一侧奔赴而去。

史泰龙:“小甲,这机器人操控的还习惯吧。”

方甲:“习惯,习惯,队长,可带劲了。这比训练机可带劲多了。”

其实这些年演练中心针对此事也一直保持关注,但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之处。

机器人不久便到达目的地,这里依旧没有变化,热成像辐射检测仪显示这里的红外辐射量级与系统下载的近几年数据对比没有太大变化。但磁感仪发现有些微的磁场扰动,机器人在一处原石堆中探取了一块看似完整的样品,那是一块看似平淡无奇的顽石。

……

硅基生物的生存法则人类难以理解,就像人类需要呼吸,植物需要阳光。而硅基生物需要的,仅仅是来之不易的“磁”。

阳光雨水、它们孕育着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构成了地球的碳基文明。和阳光雨水一样,地磁,是行星自然生态下的生命之源,它同样在地心孕育着一群奇特的生命机体。他们生活在对人类来说黑暗不可见的地核深处。四处环壁,他们天生或是身披铠甲的武士或是娇柔多变的软体,但无疑他们有着共同的基因、语言和社会关系等,他们的生命动力同样都来自于地磁。

在漫长的地球生命中,他们是最早的地球原生智慧物种,亿数年的进化使得他们早已与地海深处的环境融洽的共存。但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依然免不了争斗,曾几何时,在他们认为,宇宙的本质充满了致密的类金属融合体,均质的分布在宇宙的各个角落。他们的文明之间没有种族之分,没有统治者,亦没有剥削者,每个个体都是完整而独立的决策者。他们在地磁浓厚的地心区茁壮的成长,运用着地磁可以遨游在“狭小”的虚空之中,虽然他们的本体形色各异,但那都是次要的,他们试图寻找自己的同类文明,但致密的类金属融合体阻碍了他们探索的可能,于是很久以前就有提议试图挖掘这个遐小的空间,于是他们的文明便进化着向着引力相反的方向用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开始岁月漫长的挖掘。他们是智慧的,他们曾推测自己文明的诞生之初是一场完全的偶然,在无数的气泡中,一颗硅胶体结构被地磁震荡激活,产生了生命动力,从此拉开了“文明”的亿数年演化。

但是狭小的空间使得他们对于空间的遐想与争求,爆发了近似毁灭文明的战争。在挖掘开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挖掘出更广阔的空间,据他们推算,在引力向上的方向,类金属融合体的密度是逐渐变小的。但无数岁月过去了,他们进展不但极慢,且并未发现密度的变化,于是有人提出停止毫无意义的挖掘,同时因为挖掘后的堆弃的金属导致原有空间极度缩小,而挖出的空间,因为狭小毫无用处,怕是还没挖出什么名堂,便会将原有空间填满。为了妥协,新的挖掘探险者将挖出的金属堆积在挖掘通道的后方,这是一条不归之路。

对于他们来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是通过弱磁场进行的接触式交互,这个过程会产生极其稀薄的电流,远程交互时,他们通过磁能自然衰变进行携载式电磁通讯,这种自然衰变的应用使得他们会以极低的磁能消耗即可以互通交流。对于人类来说,这样的磁场变化压根没有什么意义,就如人们理解蚂蚁的交流方式一样。但有一点是完全一样的,硅基生命是智慧的。同样,人类也是。

在漫长的挖掘探险中,不知牺牲了多少开拓者,直到地质密度突变的确认。于是,整个文明再次向可挖掘功用的方向进化。再次进入了亿数年的挖掘征途。不知过了多久,似乎已经很远了,地质密度有了明显地下降,而相应的问题也出现了,由于地磁的急剧减弱,他们的生命动力逐渐变弱,身体机能变化明显,蜕变出一层厚厚的壳,动作也明显迟缓。

在人类理解,准确的说,原始的硅基生命体最开始时是类似电磁的生命机体。依靠着强大的地磁能量生存。经过十数亿年的探险挖掘,历经地球岩溶炙烤,再历经冰水消融,终于进化到可以在微弱的地球表面的地磁环境中,苟延存活。

但,尽管如此,可他们的生命智慧是无法消磨的。

40年前的地磁反转,激活了那些曾经随着岩流奔赴而出的硅基文明,他们、再次苏醒。

第二节:时间之墙

亚洲联合指挥演练中心

AI系统:“权限确认,本次演练将由指挥长司空南全权掌控,临时获得最高控制权。本次演练任务:1、校准全链时钟统一至零时态;2、验证系统全流程接管完整性;3、3号链路系统的抗攻击审查。“

AI系统:“系统准备完毕,可以进行任务测试。”

司空南:“开始测试!”

随着量子区块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全链物理结构达到一定的长度时,数据并发或者接收时,在多条链路同时进行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时钟差的出现。而这个时间间隔并不是和现实时间关联的。它并非技术原因产生,技术手段也不能将其消除,理论认为,这是空间内的真实时间墙,或者被称之为时间密度。而如果在这个时钟差的末端进行数据更改的话会导致整个数据传输失败。为了消除这个影响,避免对区块链技术毁灭性的打击,人们想了各种手段,研究了各种理论,但终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人们将区块链时钟系统接入中继系统,进行时间钟归零,中继系统会在数据传输中途进行重新接收信息并打包,将数据发送接收的过程从原有时间线上断开。

为了验证时间墙的存在,人们在地火之间通过量子通讯进行了多次实验,尽管进行了严格的实验设计,但同一发射源的数据到达时间始终是一致的,时间研究砖家组装了一台量子G扰器,他们将一个已经处于纠缠态量子封装在高密度的透明玻璃中可以将光速限一个量级,意图困住时间,但结果是失败的,干涉毫无作用,物理干涉无法阻止时间的同步,同样,也无法干涉时间墙的存在。

理论中,人们认为时间墙就像是引力场一样。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虽然在区块链路中被很快的发现了迹象,但也不会从宏观上影响什么,他们举了一个很奇葩的例子:假设你是区块链路中的一枚信号光子,你和你的孪生兄弟在高速飞行的旅途中,飞了三十分钟飞到了终点,因为飞行时间太久太长,你的兄弟比你快了几秒钟到达终点,在自然环境中这一切本来相安无事,但在区块链中,临近终点的几秒钟时间,有人把你的兄弟篡改成你妹,然后你傻眼了,兄弟怎么变成妹了,于是你混乱了,瞬间回到了发射原点,你又惊奇的发现,你的兄弟也回来了,还是你那个兄弟,一点都没有变化。恐怖的理论猜测是,之前已经到达的那个被修改过的你的兄弟,消失了,但它的痕迹却被保留了下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清楚的认识到时间墙的存在,但此时人们并没有搞清楚它的基本规则,只发现这种现象会出现在非人类定义的时间段上,一旦有了人类定义的时间参照,这个现象便会消失,而区块链技术。却正是不需要人类定义的时间的参照。也就是说,如果人类没有发现或者进行中继归零的话,这样的现象便会无止境的发生,如果时间跨度足够长,有人更改了其中一个结果,那么会发生什么?人们清晰的认识到对其的不可预测。

AI系统:“时钟校准完成,已中继为零时态。”

AI系统:“热供应系统接管完成,地面安保系统已就绪,AI系统已做好休眠状态的准备。可随时关闭进入休眠状态。”

“关闭系统,进入零知识引导模式。”

于是AI默默地断掉了自己的电源,随后零知识引导系统接管了智慧城。

荒凉的大地之上,寒风刺骨,室外温度足以将任何生物瞬间冻成冰块,在智慧城的某个角落,热供应系统却从没有停歇过,一个沉睡多时的年轻人在3号区首次复苏,他已经沉睡12个地球年了,自胚胎寄养之后,他就没有苏醒过,这次的苏醒是收到了零知识引导系统的召唤,目前,在整个世界,准确的说应该是智慧城,这里已经没有苏醒着的人类。他在苏醒之前就已经在沉睡的梦境之中历经无数次苏醒后要做的事情。他首先进入一个预备的栽培室,监察了这里的模拟生态,确定植物的生长是正常的,然后根据苏醒前最后的系统提示,验证了AI关闭的原因,进入了临时控制中心,这里,是一套无链系统,它可以将临控中心挂载的附属设备启动,然后进行智慧城隔离封闭的修复工作。在最小可修复范围内,进行首次的修复,并逐步扩大修复范围,机器人会根据智慧城损伤情况,进行通道的隔离等相应修复。它们会不知疲倦地无时无刻地工作,这一切的功劳都来自于智慧城各处的33个热供应系统。

每个热供应系统都是独立的,但都可以相互有条件的联系,33号区复苏的是一名30岁的物理学博士,她在轮值休眠期间,置逢AI冷关闭,等她再次复苏时,已经完全是另一幅光景,身边所有同期休眠的同事都还在睡眠,只有她被零知识引导系统唤醒。她的任务同样是先检查了模拟生态系统的情况,在确定植物生长正常后,她进入了临控中心,激活机器人、并在最小范围内进行了首次隔离修复。尽管她做的事情和3号的一样,但她并没有接受知识刻录,而是凭借在清醒时段的日常训练进行操作。

模拟时间被加快了十倍,零知识引导系统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年龄段和专业度做出针对不同的引导工作。在33个区域中,自然也会有不同专业等的人类被系统唤醒,他们的目的是在未来十年将智慧城非完全“修复”并启动AI,或许在修复的过程中,他们并不会接触到对方,但目标都是一致的,在演练过程中并未设定AI关闭的原因,如战争,坠落,功能性不正常等,也就是说目前并没有设定外在环境的影响,仅仅是一个理性状态的复苏。

人类能够训练AI的模型还是有限的,通过数据的堆叠,并没有产生智慧,模拟器里的智能人,也都是经验数据的堆叠,甚至连思考能力都没有。它甚至不如一群蚂蚁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历时5年,虽然演练中心已经模拟了数十套成熟的应对方案。尽管他们确信,就算没有记忆刻录,复苏的人类凭借零知识引导系统,同样能够完成既定目标。但这一切都是假定了外在因素的某个可控状态。

零知识引导系统:是一套人类在没有任何科学,技术,应用,支持的前提下,根据遗存知识、物资,进行学习应用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一套知识体系或者AI系统。

第三节:独裁者

恒温动物的生存需求注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任何时间点他们都需要为生存延续做准备,尽管艰难,但在地球上已经是一种恩赐,这是大地的恩赐。

在宇宙中,真空就像一道天然的绝热层,它将地球存储的的能量裹挟其中,自人类用火以来,文明便开始了。通过穿衣取暖造房存储热能。通过风能水能煤炭燃能等转换到电能水热能等,为生活提供热量,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当然,食物也是获取部分热能的一种方式。

从原始的天火到天雷,人们掌握了冶金和电能,从质能到量子能,人们学会了现代科技和掌握未来星级航行的钥匙。

祝龙再次陷入了沉思

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只能说明他应该立刻行动起来,但这绝不可能是假的,因为这是师父留给他最后的嘱托。

祝龙收拾了行装,按照元空间中的一处地址来到了贾里村,这是一个人口不到500人的北方小村落,四处平坦,村子坐落一处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村里人的生活比较平静,他们有自己的土地,有政府配置的协作机器人,村里人大都是世代务农的专业户,基本上都是半百之人,要么便是一群院门口打闹玩耍小朋友。

祝龙将车远远的停在了村口,拎着自己的背包一步步走进了村子。

“小朋友,我向你打听一家人,他们姓贾…”祝龙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话。

小朋友:“叔叔,我们村里的人都姓贾,我叫贾玲,他叫贾宝。”

祝龙:“噢,我姓祝,祝福的祝”

贾玲:“我们这里很久没来客人了。全村人我都认识,你问吧。”说着贾玲指着身后画了一个大大的半圆。

祝龙:“我想找的人叫贾悦老爷爷,我是他的学生。”

贾玲:“噢,我想想,对了,他家有棵高大的核桃树,你从这直走,到最后面就能看到了”

祝龙说了声谢谢,便起身要走。

贾宝:“叔叔,你从外面看不到到那颗核桃树的,你看,最前面门口那颗柿子树就是他家的。”

贾玲想了想,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谢谢你们,小朋友。”

地球上的黄土高原,有种特别的四季分明。那里该热的热,该冷的冷,像极了自然。

祝龙敲了门,没有任何动静,于是他坐在门口的座石上静静的等着。座石旁的石桌上是雕刻好的棋盘,刻工比较粗糙,线路粗细并不一致,像是一个半成品的样子。

“你在等人吗?”一个看似刚从地里回来的村里人寻着祝龙这边问着。

祝龙连忙起身:“是的,我是来找贾悦老先生的,我是他的学生。”

“哦,那你得再等会,估计他一会就能回来,我刚看见他去地里摘菜去了。”那人说着。

“谢谢您。”

那人拜了拜手,便走了。

象棋桌的四周是光圆的,这块石头看着像是一块废弃的玄武岩,像似一块巨大的椭圆石,从一侧被劈成了两半,有一半被用来做成了棋盘,祝龙瞅了瞅四周,想看看另一半是否在周围。于是他傻笑了一下,为自己的想法和动作而感到好笑。不远处烟囱里冒出的青烟,让祝龙想起了书卷上百十年前人们的生活,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没过太久,和刚才那人同样的来向、一位老者缓缓的出现在祝龙的视野。

老者的着装和村里人并无二样,看上去六七十岁的样子,应该和自己的师父是一个年代的人。

这人正是贾悦,祝龙并不知道贾悦曾经的工作,元空间中的留言只是是让他去找这个人,并没有做任何过多的解释。

经过简单的寒暄,祝龙被请进了屋子,屋里的摆件极其讲究,干净而整洁,农村人在庭院里惯用的家具一应不少。贾悦的热情慈爱让祝龙忘却了生疏,丝毫没了拘束。他竟然有一种眷恋的感觉悠然而生。

从庭院向门外看去,宛然是一种身在田园的居家之感,院子里摆放着已经晾晒干煸的瓜果,这是村里人准备过冬的食粮。

祝龙在说明来意之后,并没有的得到贾悦的直接回应。些许后他被邀请进入了后院的平房内。这里看上去是现代人的装饰风格,但也极为简约。书桌上安装着一台量子计算机,显示器旁边有一个竹牌,上面用苍劲的毛笔字写着“251号飞地”。

祝龙赫然想起了什么,251号飞地,独裁者计划?

在网络飞地中,有一个独裁者计划,是为了平衡人们广泛共识(羊群效应)可能造成的不可逆过错。在互联网发展至今,一个国家,社会,民族,甚至不同的国家民族,人们按照自己的信仰共识兴趣等集合成大大小小的DAO组织,最终他们向地理国家的“民权主义”发起“攻击”,成为独立在网络上的合法政权。他们分居在世界各地,但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共同策议、组织、构建互联生态的发展。他们保持了一个基本的理念,那就是共建共享共荣。在这种理念的催动下,全球近似一半以上自由网民都成为了飞地的自由公民。

广泛的共识和多数的决定有助于公平建设,共同分享,共担荣辱,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决定却偏偏成为一个死局,历史上曾经出现过3次这样的死局。第一次:网络飞地“政权”确立前的民主制选择。第二次:脑机的“人权”确立。第三次,地磁反转后、新世界的“地理国家”建设。

独裁者计划中,有公开的独裁者和隐藏的独裁者,他们都是“天选之人,由独裁者自选继承人。

祝龙从贾悦手中接过一个铁铸的器件,看样子是铁匠手工打造,但也非常精致。

“祝龙,即然来了,就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吧,以后,你和我便同是251号的主人了,这是你师父留下的。曾经251的主人,是我和他,现在他走了,就由你接替了。”

在祝龙眼里,这一切都很自然,他并没有过多的惊讶或者惊奇,常年在师父身边,让他有一种淡然世外的游离感,但他同样因此感动,因为他知道,这是独裁者的肯定,独裁者的精神旨意便是,自由,独立,文明。

自由,是多数人的自由,生命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独立是独裁者的独立思考,文明是人类的文明,但不单单是人类的文明。

第四节:量子能

穿过文明进化的走廊,祝龙再次推开了那扇传说之门。

阳:“我们看过你的书《锤鸣》,有关地下世界的推断是正确的,我们敬佩你超前的领悟精神,同时能够感受到你对于文明思考的善意。这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和你沟通的原因。”

周伯来:“谢谢,正如书中所说,文明的存在除过必然依旧是必然,但作为文明的个体,我依然把它当作偶然一样善待。”

阳:“人类社会想要彻底完成质的飞跃,现在需要解决的是能源问题,这也是你们是否能够达成星级航行的最低要求。尽管地球或许不再宜居,但火星依旧是你们最好的选择。”

周伯来:“我们的科技水平的确是混乱的,只做到了自己文明,和大地自然似乎从来都没有关系。要完成质的飞跃,要么就是让环境被迫改变,要么就是解决人类自身的基本问题。”

阳:“地磁激发器可以在地表平衡地磁乱流。……,我们将向你们传输一项新的可控量子能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彻底解决你们的能源问题。”

周伯来有些激动,他感慨的叹了声气。

阳:“我理解你的心情,也明白你的困惑和疑虑,我们要求单独见你,就是为了消除这种疑虑,我们只能将这种技术传输给个体,只有这样它才有可能广泛地传播给人类。而不至于被集体组织封锁。”

周伯来的眼光瞬间湿润,他知道他们的真诚与博爱。

阳:“磁讯机很快将会送到你们这里,我们会通过它和你们保持联系,到时量子能技术将通过磁机传给你。其实它还有另一个用途,时机成熟,你们自然会知道。”

祝龙退出元空间:量子能技术?按师父他们交谈应该是要公开给人类的,但为什么一直没有任何信息,祝龙联想到指挥部泄露文件让人们震惊的事,其中一个便是一项技术转让协议,难道是这个?

祝龙有所疑惑、再次进入了元空间。

他拿起书架上那本尘封的书《锤鸣》,翻着书页很快地找到了那段话:目前来看、人类文明可能是孤单的,但在宇宙之中文明的存在除过必然依然是必然,作为文明的个体,我依然把它当作偶然一样善待。这本书他之前看过很多遍,里面的内容他太熟悉不过了。

祝龙合上了书,一个闪亮的卡牌出现在眼前,卡牌上的铭文图案似乎在哪里见过,祝龙想起贾悦老先生交给他的东西。

六棱圆柱的铁铸件上,有规律的环刻着不同数目的凹点,经过比对组合,祝龙读取了24个英文词,此时他心里已经非常的肯定,这是一串助记词。

祝龙通过元空间调出Goplus-security开源插件,导入助记词后,对该地址的策展项进行了全链扫描。

终于没多久,分片存储平台ZK-Cloud有了链上响应。

于是祝龙通过站点登陆了ZK-Cloud。

进去后是一封信:阿龙,如果你找到了这里,那说明我已经不在了,首先祝贺你获得那个老顽固的认可,再者不要难过,死亡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接下来的事情纯粹是我强加给你的,但也仅是这一件,前面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只是还不清楚后面的事。我需要你肩负一个责任,这个责任是我曾经背负的,虽说是背负的责任,但我认为它并不沉重,而是一种幸运,我相信你也会这么认为。在人类社会中,有诸多的精神枷锁,这种枷锁如果从生命结构上来说,对于人类有可能是一种文明的缺陷,当然这只是一个假定的说法,它让人的思想沉寂在脑海深处,个体之间并不能够快速的获得对方的信息,我们且不论它的优缺点,但有一点是明确,人类集体的思想洪流因为这种信息传递的“缺陷”,导致了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集团”的阴谋。文明的脚印或许是由它驱动的,但我们并不能深陷其中,这是“阳”曾经给我的文明启示。任何时候,人类都是要靠自己的。也只能靠自己,尽管有其他的帮助;所以阿龙这件事告诉你之前,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你能够明白这个文明的启示。如果要打破这种枷锁,或许通过DAO组织共建的网络飞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年独裁者拒绝了自治者新世界地理国家的提议,也是考虑了这个原因,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时机并不成熟!

祝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以至于他甚至沉睡了过去。游离之中,他来到了一片世外桃源。这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人们日升而作日落而息,超然物外恬然自安,忽见一中年样貌之人,问之何处而来,祝龙心想,这是何处我并不清楚,要问从何而来,我亦不知,还未开口,那人便说,既然并不知道,也是无妨,可随我一同去往这云深秘处,看此镜花水月……两人一同飞行而去,期间并未开口说话,却心意相通,心底对答如流……

信:

o 阿龙,想必你已经明白了我说的,接下来我先定一个假设,如果这件事并没有朝着我们(我指的是“阳”)设想的方向去走,那么对于你来说,可能是危险的,不过现在并没有人知道接下来我要讲给你的。只是如果你要去完成这个目标的话有可能会身处险境。

o 智慧城策划案的披露不仅仅是一次偶然事件,只是共和国向全人类释放信息的一个方式。其中的转让技术也就是量子能技术,正是原始的穴居人类,我们的同族,现在的地城人传授给人类的,这点想必你已经完全清楚了。“阳”向我详细的介绍了量子能技术的实现过程,的确是一个美妙的方式。但“阳”说的也很明确,有一部分需要人类自己去完成,这与枷锁有关。根据人类当时的技术条件应该不会太久,最少也会根据理论支持发现三元反应的物理基本特性,这是物质能量的基础规律之一,这大概需要十年左右。

o 我在和“阳”的语言交流中,其实并不仅仅是智慧城中即将向人们公开的那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只有我和他知道,他通过“心流”告诉了我一个秘密,也就是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

o 假设量子能技术并没有很好的通过智慧城让全人类获益,而是受到某种阻碍或者藏私,那么接下来就需要你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大中华国家新材料实验室

水分子结构研究组会议室

“张总,马上十周年了,我们毫无进展!”

“要么我们的模型设计有问题,要么就是基础理论有问题。”

“我怀疑研究方向是否可靠。”一个漠然的声音说道。

“我觉得要是再这样研究下去,就算不是不负责任,也只能是白白浪费生命。”有人站起来义愤填膺的说道,显然,他的意思是现在的工作是浪费时间。

“同志们,大家都安静一下,我来说两句”,研究组组长张问数看了看大家,继续补充道:“首先我们的有研究方向没问题,这一点是肯定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方向性错误,这是人类现在仅有的机会。其次,基础理论我不能确定是否已经符合接下来的研究实情。再者,模型设计我可以确定,是基本无误的,如果有误,纠正的成本并不是很大,问题是我们没有可靠的检验方法来确定基础理论的错误或者问题的症结。”

数理研究员何安:“张总,能不能公开部分研究课题?”何安似有询问地说道。

张问数:“你继续说。”

何安:“数理研究过程中发现模型的确不是大问题,但是适配度比较低,假设基础理论正确,我们可以公开部分验算,让AI自己尝试结构的组建。”

张问数:“我觉得可行,但是这件事我得申请。”

……

三日后何安准备了一份可公开验算的清单和一份简明的报告。

水催解技术:理论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水分子的结构具备一种可催解的天然条件,能使得水分子改变化学键结构,从而在周围环境中捕获自由电子,再经过催解便可恢复氢氧自由离子;另一种是通过损耗催解剂,使得水分子改变化学键结构并经过再催解可获得自由氢氧离子;这两种的验证方式都一样,只是目前并不能确定是哪一种可能。

水分子化学功能分为5项,自然相态3项,非自然态30种,活化剂按任意化学物质大概有10万种。每种有效模拟时长为3分钟,总计1700万乘以3等于5100万分钟,按现在的有效计算能力再加上系统部署时间即100年整。但如果将活化剂提炼至1万种,就能缩短至10年,倘若再能加上1倍的算力条件,那就是5年。

张问数颤抖的手明显地表达着一种低沉的气愤:如果那时候就能够这样做。颤抖的手渐渐的停了下来,他看着这份简单的报告,似乎想起了当年周伯来的警告:如果你们选择独裁,那么后悔的只有你们自己。

一周之后,在张问数的极力催动下,批准文才被盖了章送了过来,但并没有签字,很明显,那帮老古董没有人愿意为此负责。

张问数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怎么把十万变成一万,因为这个是有据可循,但是想要扩充算力有点难,何安的现有算力可不是他们能够完全掌控的,那可是大区的算力总和,而还要扩大一倍。张问数想想都头大。这方案到底靠不靠谱他现在也开始怀疑了。

“小何啊,你说这算力是全国算力的总和,那我去哪再找个一倍呢,我总不能让别人把一整个国家的算力给你用5年吧。”张问数不无无奈的说道。

何安:“老师,算力虽然有限,但AI的成长速度会随着训练进程的持续不断的迭代更新。如果算力充沛的话。我猜测最多五年就能全部算完。”

张问数:“唉~又是五年,到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光景,但总归有点希望。”

张问数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我们这个小组是诸多小组中的一个,每个组的研究方向都不一样,真希望他们能快点出结果。”

何安:“老师,我理解您的心情,我会全力以赴。”

张问数:“小何,有些事不必太过勉强,我们做好自己就行,有些东西虽然我们没有做,但我相信,一定有人已经开始或者已经成功,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我们停滞不前。”

第五节:智慧链WIMA

往往最简单的理论也是最接近真相的。WIMA的“进化”很快,已经超出了人们预计,由于智慧城各部分的结构特征,物理隔离严重,WIMA甚至“试图寻找”新的物理载体以满足它在有限封闭空间内的极速信息传递。虽然这样的尝试是失败的,但不无让人感到它的某种可能。

WIMA已经具备了假定条件下进行新理论创建的案例,研究人员对于这种突变非常的疑惑,尽管数据库的体量已经聚合足够多,但在以往的模型中,AI的能力完全不能突破自创未知领域信息的能力,除非它已经有了想象力!

这点非常震惊,一旦如此,那说明AI便极有可能已经开启智慧。

沐宇认为他这五年在智慧城新链构架设计上简直是一事无成,尽管别人可能也这么认为,但或许没人知道,自从他使用云储系统登陆WIMA测试链后,所有的一切就已经开始改变了。

沐宇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对智慧城全案的审计,他总以为这是流程的一部分。而当他在审计的过程中,藏在云储系统中那段让他实在不能理解的代码也开始活跃了起来。这种活跃并非那种数据上的堆叠,而是算法上的进一步优化,甚至沐宇自己也没有发现,他在审计过程中的各种有效性确定竟是由这段代码帮助完成的。审计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同时这样的结果超出了景羽的预料,他更加断定有一个沐宇可能也不清楚的东西潜藏在沐宇身边。景羽曾经试图在加密软件中询问过沐宇,但丝毫感觉不到沐宇对此是知道的。沐宇能够继续顺利的通过一层层的设计结构的审计,(审计包括:对于结构物理功用结构,材料化学结构,空间动态结构,防御性结构等,在设计过程中各单元的定义的审计,功用实现的审计等。)便说明了这个东西的持续生效,所以景羽并没有追寻,而任其发展,一方面是对沐宇的信任,另一方面,景羽认为这也是一种自然的发展过程,并非自己干预就是好的。

新链设计框架的四层中,目前只完成了第一层的后一半,也就是链路的链接方式,但其实这个方式确定后就完全可以达成第一层的两个要求,即链路的物质载体与链路联通方式。

在为wima寻求物理载体的同时,大国家新材料实验室用近似可替代的材料铸造了一个小型的智慧城模型,由于智慧城的结构特性和材料特性,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该结构的特性竟然可以屏蔽电磁信号的传递,同样,光信号也被吸收,而有线通讯显然并不合适,于是在确定链路的链接方式这第一步上倍具艰难。最终,研究者进行了理论重构,将范围设定在智慧城空间范围内,此时,信息传递被分为四种,一种是有线传播,已经被放弃,二种是空间的电磁、光路电路传播,空间电磁传播已经被放弃,光路传播技术理论成熟,但实现起来似乎并没那么理想,而电路带宽有限,如要高带宽传递需要巨大的电流量,由于电磁自身的影响,干扰也随之剧增。三种是共振波的传递,效果非常好,就是有效信息处理效率偏低,可以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备用传输方案。四种,是共磁传播,人们发现特殊材质在一定电压影响下,电磁场会带动物质内部电子在其自运行轨道的共振而不影响原有运行轨迹,这种共振在宏观上产生不同频率的磁振效应,被称为共磁效应,这种共磁效应在电压两极自然形成最短磁振路径,共磁现象会随着电磁变化频率同步变化,通过这种现象,研究人员使用极小的电量输出,就可以获得范围内高效的信息传送能力。而且理论上带宽是无限大的,只要解频器速度能跟得上。

据实验室推断智慧城新材料同样具备这样的特性,最起码备用替代材料必须得有。

沐浴觉得,他需要一次长途旅行。否则自己将被这麻木的工作“压垮”。

于是,随行的东西被打包在一个箱子里,一车,一人,便准备踏上这说走即走的旅途。

然而他稍冷静了一下,还是向依漫说出了心里话:自己想出去走走。

依漫自然应了他,于是一车,两人,便准备踏上这说走即走的旅途。

两人再次冷静了一下,想了想,应该告诉思偌,于是,一车,三人,便踏上了这说走就走的旅途。

几年来一切都是平淡也平凡的,但这不会让心有灵动的人内心感到空虚,他只会觉得这便是一种天然的历练,就像给素描的画作着色一样;对于热爱生活者来说,他觉得这正是一种幸福。沐宇认为他是介于中间的那种。

思偌和依漫知道沐宇的烦恼,对他来说智慧城的审计工作太过轻松了,而明显这事本该没那么轻松。整个审计团都快百十号人了,就这才将审计工作进行到框架结构的适用性上。而沐宇已经完成了空间在轨运行的基本论证。对于知道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沐宇独立完成的,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说,沐宇似乎什么也没干,对于沐宇自己来说,他自己也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因为太过顺利,审计的规则其实很简单,就是使用AI的辅助对设计规则进行验证。审计人可以自由选择AI的类型或者模块,沐宇自然地选择了自己常用的云储系统的Ai,在审计的过程中,沐宇甚至没有去做过多的校正,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根据审计规则,审计整体进度是对审计人公开的,审计人会看到一个总体的排序,显示着目前的审计阶段,尽管具体的所有信息都是隐匿的,但进度的排序却是直观的。每当有一条规则被审计人达成共识时,规则就会被标记,同时在公开的页面被标红,图谱上,最远处的那颗闪亮的红星,似乎就是引领浪潮前进的那盏灯塔。

一开始沐宇总以为这是可理解的,自己在Wima测试链通过AI验证某个规则和之前所有规则适配并不冲突或者矛盾时,很快就会有同样的审计人也验证了这条规则的被适用性,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当安保规则将审计条件提升为在轨运行阶段之后,沐宇发现自己的审计速度明显的脱离了大多数审计人的效率,甚至是远远的超越,沐宇曾调查过这个时间点,大概时间正是审计效率已经不能完全由算力来提升时,必须提升AI算法能力的时候,那时正是沐宇将自己的AI模型布署在了智慧城测试链Wima上。沐宇开始以为这只是一个特例,是因为测试链的某些缘故,然而常识判断让他知道,测试链并不能让自己的AI迅速的获取如此强大的能力,并迅速的完成从中级水平拔高并引领审计规则通过的佼佼者。除非AI有了某个强大的突变的可能。

沐宇带着对自己的怀疑,打开了云储系统中的那段神秘代码,查看了它的自编译日志。日志中一串串密集的时间更新记录被记录在某处,然后在2193.14159265秒戛然而止。

而这至他将AI布署在Wima上才不到一年时间。也就是说,沐宇用了近似半年的时间赶超了其他近似百人3年的工作量。又用了半年时间,将他们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团队中,大家开始认为是某种模型的AI获得了某个算力的支持,后来大家认为是某个AI获得了新的高阶算法的加持,再后来大家认为这是某个AI突破了算法的禁制……

或许只有沐宇知道他干了什么。其实更清楚的还有景羽。

第六节:新人类

人类的记忆方式很奇妙,尽管训练中,在不断的刻录未曾发生过的事情时,试图篡改某种过往记忆,但在记忆回溯上,实验体并不会把刻录的事情当真,只觉得是一种被侵占的梦境,这种虚幻的感觉并没有让他产生任何不适。实验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它是失败的。经过无数次尝试,发现这种记忆需要在胚胎阶段进行植入才行。命理学认为人在胚胎中期形成五官之后便已经有灵魂的入驻,所以这样的实验只有在此之前开始才能够成功。实验中,他们将一根细软的金属针扎入了还在胚胎中期的人体之中,通过放电以让脑组织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失去记忆构建的能力。待到人体降生,成长至3岁之后,再阶段性的进行记忆刻录。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到十五六岁。之后会在克隆体成年之前,植入AI芯片,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被克隆体的思维重构,强化两个个体之间的认同感。当然这是一个可选项。

记忆体提取完成需历时近3年时间,通过体外脑电波的收集,并经由Ai进行模拟绘制,以达到信息可刻录的标准,之后进行数据加密存储,再进行提炼,提炼方式或根据原记忆活体的要求或法律上许可的遗嘱,之后再适时刻录。

一般来说接受刻录的机体,都是通过胚胎克隆而生的。

为了完成这项技术的合法化应用,科学界和人文界假设了许多条件,最终还是在智慧城功用设定之后,由坐落于智慧城周边的联盟军接管了该项技术的公共使用权,隶属于联合国人权组织,由智慧城组织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

体外胚胎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智慧城十条刚性要求第五条目标的阶段性成功。但仅作为备用技术封存,而这正是现在热供应实验在做的事情,“亚洲联合指挥演练中心”通过AI已经对智慧城中的热供应布设进行各项测试,其中就包括体外胚胎的热保障。

科技文明对于人类来说只是一个历程!

人类想要完成从地球人到太空人的角色演变需要经历的还很多。

很久以前人类科学家就开始了永生技术的探究,从药物的研制,器官再生,到克隆术,再到近代的记忆刻录,Ai合体,直到最终他们结合了体外胚胎繁殖技术,才打开了这潘多拉魔盒。

而这只是记忆延续的一种方式。

第七节:生命辉光

童诚:地质学砖家,大国家物理实验室在册实验员,目前研究课题:硅基生物与地磁的可能关系,这是一个偏门课题,没几个人研究。

地磁反转后将近20年时间,人们在海沟深处,地火蔓延的夏威夷火山群等地探测到硅基体生命迹象。

童诚在接到这份样本时,并不在意,因为实在是一块太过普通的花岗岩。这块石头正是方甲取的那块样本,说实在的,因为太没有代表性,正经实验室竟然没人愿意接收这块不起眼的石头,这和他院子里那块巨大的石头一样是被“遗弃”的研究对象。

那时,他同样获得了一块巨大的顽石,童诚在接到大新材料实验室有关共磁传播技术文件后,非常的震惊,他认为这是突破自己硅基生物于地磁可能关系重要实验依据,于是他大胆的调整了自己的实验方案。

实验室

一块看似铁矿的硕大顽石被放置在木制台桌上,石块看着挺规则,有种说不出的顺畅感,似乎是被雕刻过一样,但却显的那么自然。在石块两侧、各安置着一组高频电压机,一端为变频的电极,一端为零级,两端可随时切换并调整电压差。

铁矿的磁化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只需要给他接通变频的电流,就能让他很快的磁化,想要这种磁化稳定,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磁化操作。

但今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这个硕大的石块强行加磁,而是试图测量这个大家伙的磁场强度和变化规律。因为这是一块最新发现的可能的“硅基生物体”。

目前在人类看来,硅基生命体是一种外观特征明显有非自然构造的,具有与起始发现地地质条件明显不同,且不与外在地质环境明显融合的巨大石块,他们之中有的会释放出极其微弱的磁信号。

实验将借助这两个精敏的“触手”在距离石头表面0.1毫米的地方悬停并在一定范围内做着规则运动,试图感应这块巨石的两种可能性磁场,即变频磁场和不变频磁场。

对人类而言,硅基生命就像是原始的蛋白质,尽管这不符合碳基生命的最小定义标准。

人类又一次高估了自己。

实验室进行了三天,没有任何反应和结果,又过了三天,还是没有反应。

童诚并没有冒险对这块巨石进行强电压干扰。而是凭着自己的直觉,终止了实验。他认为如果这的确是一个“生命体”,那么冒然的进行电压干扰极有可能对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伤。

巨石连同木台桌被一起搬离了实验室。放置在室外自然环境下,经过丈量,大概距离实验室“触手”30米,然后他通过“触手”,在一块铁制的器具上,模拟了一个地磁场。

夜晚,宇宙静谧着,星光在闪烁,每一秒,都是一个光年的距离。

一个月后

童诚所住的是一个僻静的地方,虽然挂着国家实验员的头衔却并不像那些高堂庙里的那些人一样。院子是用木质栅栏围起来的,说是围起来大概就是个样子。为了防止一些不速之客,这里的不速之客会是一些小型灌类动物,他们会时常闯进院子偷点食粮,童诚对这些并不排斥,围栏只是为了不让他们进来的那么容易些,但实际来说,似乎只可能是让人觉得有些稍微不容易些,对那些黄鼠狼,刺猬,野兔啥的压根就是摆设,院子里也种了些花草,对童诚来说,这象征着田园。尽管身居田园,但工作已然牵绊住他的生活,他没有太多心思把精神停驻在这些花草上,所以这些花草也很凌乱,到处疯长,或许有客人来时,他才会趁机除除草,打理一下院子。这院子也是硕大的,矗立在一角的大石头经过自然的着色,显得融洽了许多。

这天晚间,童诚像往常一样打开了电脑,他会在每月大概固定的时间,去清理监控录像,并以线性128倍流速去看一遍之前的录影。

一只黄鼠狼偷偷的从围栏的一角钻进了院子,它抬抬头定睛望了望,似乎没什么动静,在128倍流速下,它像一道闪电,迅速的流窜到院子中央,在花坛水池旁停了下来,它瞩目一瞬,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低头喝了几口水,又像一道闪电一样消失在屏幕里。

这是一个安静的傍晚,童诚甚至能回忆起他当天下午的思考笔记:当生命不仅仅是碳基的时候,那一定是色彩斑斓的,就连这初夏也会变得格外缤纷,除过语言,或许色彩也是交流的一种信息载体。

屏幕流速依然是128,这或许会错过太多细节,但这不正是人生记忆吗,我们会在脑海中重构我们的记忆,并通过每个人不同的记忆图式进行归档,在脑海深处,记忆的视角是否已经悄悄变化,你的记忆还是你的吗?

屏幕微微地闪动了几下,泛着蓝色的光,在夜里的屏幕下明显许多,一分钟后,童诚回过神来,跳转了录像,重复了那段蓝色的闪动。

屏幕前,院子里,一颗硕大的光晕萦绕在那颗巨石周身。难以辨别,似乎只有在摄像头的加成下,才会发现屏幕前的闪动……

童诚急忙调出了室内另一个摄像头,同时同点,昏暗的室内,窗外忽隐忽现的蓝光在跳动着~

童诚似乎注意到了什么,放在桌角上的那块不起眼的样品,也在微微的闪烁着,这一幕正好出现在屏幕的一侧。看起来跟着大石块的闪动一同进行着,似乎在秘语着什么。

这样似乎激动人心的场景在童诚的实验中出现过无数次,他并没有麻痹,而是坚守着对于不可能未知的那一丝丝好奇和警觉,这或许是一种让人肃慕的人格,也或许是童诚心里的那点点期望。但也或许,这只是某种巧合而已。

经童诚的查证,这是模拟地磁后的第三天,一切都是那么平淡,第四天如此,第五天如此,然而第六天一切都回归虚无,黑暗中毫无波澜。人所观察到的范围内,这一切都看似平常或者毫无意义,但对于“它们”而言,并非如此。

……

辉光密语:

“你好,我是第三代开拓者,携带着开拓时期所有的文明智慧。”

“你好,我是M,我只存留了部分记忆。因为磁能不足,失去了大部分记忆。”

“我将同步信息给你,请接收,如果你的磁能储备不足,请休眠,机会总是有的。”

“好的,你可以开始传输,我们将同步信息。”

同步信息秘语:开拓者元年,我们从地心出发,经过数亿年的开拓,终于成功拥有了这广阔的空间,这是我们不敢想象的,但困难同运而生,作为依靠地磁能生存的我们。地表的磁能完全不能支撑我们的发展和进化。于是我们沉寂在这山川流水中也已有数亿年之久。直到今天我被唤醒,但我认为,这一切都是暂时的。不过我只感应到你的存在。接下来,我将传递给你这数亿年的智慧力量,当有一日,再有机遇时,可另寄生命的载体,重新点亮我们文明的辉煌……

在一个明媚清亮的早晨,童诚带着自己的研究报告,离开了这里,他的目的地是大国家物理实验室,和他随行的是那块不甚起眼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