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借刀杀人
清晨,
李逸拿出已经晾晒两天的土豆,
“这叫什么?”兰香好奇的问。
“土豆。”
这个名字让兰香有点失望,不是说比金疙瘩还宝贝吗,怎么能叫土豆呢。
“埋在土里就行吗?跟栽芋头一样?”
“不,还要先催芽。”
李逸先把土豆清洗干净,然后拿刀切块,每块留两个芽眼,切好后跟湿土一比一混合,再均匀的摊好,再覆盖一层湿润的沙子。
这些李逸都是以前跟老婆学的,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腐烂。等幼芽长到两厘米左右就可以扒出来,要先晒种,等幼芽变绿变粗之后再正式播种。
趁这个时间,
李逸拿出从冯家堡油坊买来的菜籽饼,这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富含氮、磷、钾,尤其是氮素含量较高,能够缓慢释放,为作物提供持久的肥力支持,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不过菜籽饼不能够直接埋土里施肥,得先发酵,否则会烧根。
发酵倒也简单,
先破碎,然后加水堆积,保持百分之五六十的含水量,大概就是手握成团,松开即散的状态就行,定期翻堆,一星期翻一次,夏天堆一两个月,冬天三四个月,变成黑色,无异味,手捏易碎就成了。
当然还有一种更快的液肥法,粉碎后装入密封容器,再按水、菜籽饼十比一的比例加水,进行浸泡发酵,每过两三天打开放气一次,一两周的发酵,液体变成深褐色,表面结一层白色菌膜,且有明显发酵气味时,就成功了。
用的时候,稀释一二十倍再浇肥在根周边,就能有很好的肥力,还能避免烧根。
李逸打算两种方法都试一试。
菜籽油饼虽是榨油的副产品,但也不便宜,他是油坊的老客户了,但一斤也得三文钱,
这东西还可以做牲口饲料。
七斤一个的饼,二十钱一个,相当于一个蒸饼。
一般农民是舍不得买这油粕来做肥的。
其实豆粕饼做肥料也很好,菜籽、芝麻出油率都比较高,粕饼就少,大豆出油率较低,油饼多。但李逸发现,在唐朝,没有用大豆榨油的。
具体原因不知,但确实还没见到。
捣鼓了半个早上,
把土豆切好催芽,又把几个菜籽饼打碎,分别进行湿堆和浸泡发酵。
“直接用粪肥就挺好啊,还不用花钱。”秀芝提醒李逸,这些天,她有带着院里的兰香等孩子在房前屋后和院里挖了一些地,种一些蔬菜。
下面桥头就有个自家修的茅厕,里面每天都能收集许多粪尿,农民利用粪肥,一般有三种方法,堆肥法,堆积发酵,许多农民一大早起来到路上捡粪,捡回去就是堆积发酵,
羊圈牛栏里的垫圈草,带有牛羊粪尿,也是要先堆积发酵后再用。
也可以直接掺水,水肥浇灌,老祖宗很早就会粪水浇菜了,简单粗暴又好用。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粪肥跟秸秆、麦草、落叶甚至骨头等混合沤制。
“我这两个金疙瘩是要种在花盆里,放在院里养的,浇粪肥太臭了。”李逸笑道。
李逸在桥头搞的好个服务区,现在最让村民们羡慕的不是早点摊每天能卖多少豆浆、小米粥,也不是能捎带卖多少腐竹豆泡,
最让村民们羡慕的眼红的是他那一排茅厕,因为干净卫生,这来来往往的都愿意方便,
这日积月累,羡煞旁人。
对于这时代的百姓来说,地里肥料有限,主要就靠点粪肥,可一家人能产生多少,
李逸的那排茅厕,一天何止百号人。现在又添了个小学堂一百多学生,更不得了。
这段时间,他那茅厕,都已经出现了好几次半夜有人去偷粪的事情了,搞的现在罗二经常半夜要去巡夜查守。
偷掉一车粪,可损失不小呢。
而李逸的三十亩稻田和二十亩麦地,因为现在施了一茬粪肥,长势明显要比旁边人家的好许多,肯定要增产不少。
说着李逸倒想到个事,
他假装进卧室,实则从空间里找来一些蔬菜种子。
这个时候天虽还热,但能种的菜已经不少,西红柿、辣椒,还有生菜、香菜、菠菜、茼蒿,豆角、茄子、黄瓜、四季豆都还能再种一季。
不过他暂时选了西红柿、辣椒、生菜、香菜、菠菜五种,先试一试。
五个小纸包。
秀芝听说这些是菜籽,还有些疑惑。
“菠菜是什么?”秀芝没听过。
姬氏倒是知道,“菠菜是从泥婆罗国传来入的,长的跟菘菜有点像,挺好吃的。”
“你吃过?”
姬氏点了点头,菠菜就是隋朝时传入的,跟当年杨广开西域有关,在中原现在也比较少见,贵族们餐菜上倒常见。
“辣椒又是什么,是胡椒一种吗?”
“不是,是一种吃起来很辣的菜,但跟韭菜蒜的辣不同,新鲜的辣椒炒肉好吃,也可以晒干做干辣椒,或是磨成粉面,做调味料。”
兰香在旁边道:“是不是跟辣蓼草一样,辣蓼草就很辣。”
李逸让秀芝她们拿锄头,就在内院的廊前,挖了一小块地,回头用竹子围起来,就可以成一块小菜地,用来育秧,随时能看顾。
“这个香菜种子不能直接种,得先碾开壳,然后用湿布包起来催芽,露了芽再开沟播种,再盖上稻草,才能长的快。”秀芝提醒道。
李逸看着她们忙碌着,
心里已经在幻想着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蛋汤、西红柿煲牛腩、白糖拌西红柿、西红柿酱,辣椒炒肉、虎皮青椒、辣椒炒荷包蛋、尖椒牛柳,
还可以做成剁椒,剁椒鱼头,晒干辣椒,做宫爆鸡丁,还有水煮鱼、香辣虾,想着想着都流口水了。
这以前吃惯了辣,现在饮食里没有辣,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虽然他厨房里就有干辣椒、辣椒粉,甚至还有新鲜的小米椒,但突然冒出来也讲不通来路。
但如果他种出来了,那以后就来路光明正大,而且还能源源不断。
姬氏看着李逸在院里种菜,脸上有些纠结,“其实院里种些花草更好,牡丹、菊花、兰花、桂花、梅花、莲花,”
李逸笑道:“我也喜欢花,以后你来负责种花,把无极草堂点缀起来。”
姬氏有些兴奋的道:“那我们就在凉亭旁边挖一个小鱼池,养上几条锦鲤,然后种上荷花,再垒一些奇石,种棵红枫或海棠····”
“你先规划设计,想好了就弄。”李逸对于美化庭院这事很支持,小院虽名为草堂,但他也希望能够温馨舒适。
兰香则提议应当养只大鹅,放在前院,可以看家护院。
“养狗,养只狗,狗也能看家护院。”狗剩提议。
“行,哪天去赶集,买鹅买狗。”李逸笑着答应。
······
神河塬下,潏河南岸,
瓜庄。
这是京兆杜氏种瓜的庄园,种的是寒瓜。
长的像冬瓜,有着碧绿的皮,个头也大,但切开厚皮,里面却是红囊,水多汁甜。
寒瓜,也是汉代时从西域传入,
但是直到大唐,寒瓜种植都并不算普及,只是上层贵族们享用的水果。
一般百姓见都见不到,更别说享用。
而杜家,却在樊川有田庄用来种寒瓜,这个瓜庄有九百八十亩水浇地,除了寒瓜,也种甜瓜、冬瓜,以及收瓜子的打瓜,还有蔬菜的瓠瓜和黄瓜,
每年种一季瓜,然后种一季豆。
杜家瓜庄各种瓜,寒瓜自然是夏季宠儿,有专门的瓜把头瓜管事负责管理,头茬寒瓜,其中最大最好的要进贡宫廷,其它的则送给杜氏亲朋好友的贵族、士族豪门。
第二茬开始上市售卖,
从长安卖到洛阳,杜氏的瓜很有名,卖的也不便宜,但每年瓜庄的瓜都是会有许多贵族名门提前订购。
今天,
韦曲韦家管事来装瓜。
杜氏庄头也是提前就准备好了,早上露水还没收,太阳还没升起,就提前把瓜选好并采摘下来,挑到了庄园屋里,避免被太阳晒。
要是中午大太阳下摘热瓜,吃了可能会拉肚子。
韦家管事来了,直接到仓房里看瓜,过秤、对数,然后付钱。
“这批瓜都很不错,个头大,敲着听声肯定甜。”
“最近雨水少,瓜自然就甜。”
杜家管事笑着应道,
“我们家三郎昨天来过,说让我把一盒腐竹转交给你带回去。”
杜管事道:“我家夫人自上次去杜曲,吃过你家招待的腐竹后,可是念念不忘啊,一直说好吃呢。”
韦管事凑近,压低声音:“你可知道这腐竹是哪做的?”
“哪?”
“跟咱这就隔了个神禾塬,御宿乡罗家堡村长家做的,这玩意听说其实弄起来也很简单,和做豆腐差不了多少,但豆腐一斤才二十钱,这腐竹一斤却要三百六十钱,”
“还有这事?”
“可不,那村长李逸原本是无极观的道士,遇到垮崖师傅死了,剩下一人一无所有,被迫还俗,后来做起了这腐竹,那是财源广进,日赚几万钱,现在起了两座大院,还办起了学堂,免费招了一百多娃上学呢,你说他赚了多少?”
韦管事惊叹连连。
“还有个事更可气呢,这小子赚了点钱,就开始狂了,都敢打我们杜氏小娘的主意,我们家十娘你知道不,听说你们韦家有意要为黄瓜侯韦二郎,求娶我们家十娘呢,”
韦管事一下子打起了精神,“你说这个李逸居然敢打杜十娘的主意?”
“可不是,仗着卖腐竹赚了几个钱,不知天高地厚。”
韦管事皱眉,“你们杜家难道还收拾不了一个李逸?”
“这李逸攀上了我们家大房的二郎,”杜管事道:“我们是碍于二郎的面子不好出手,不过你们倒是可以替你们家二郎出手。”
韦管事没接话。
杜管事又道:“其实这里面还隐藏着一桩富贵呢,兄弟你要是把握住了,可不得了。”
“哦?”
“那个李逸之所以那么狂,不就是因为有个赚钱的腐竹作坊么,我教你一个法子,你花点钱收买他作坊里一两个人,把做腐竹的秘方弄到手,
到时韦家弄个更大的腐竹作坊,他能干的过你们?”
“你们可以先降价,把他作坊干倒,再涨价,这买卖不就成你们独家的了。”
韦管事眼前一亮,
“兄弟,这事你跟我细说说。”
“行,但事成之后可别忘记兄弟。”
“放心,事后定有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