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7章 成功引起了太子的注意

东宫。

太子李建成给王珪倒了杯茶,“跟孤说说这个李逸,”

王珪双手接过茶杯,谢过太子,“李逸年轻,而且有才学,一手瘦筋体极具个性,铁划银钩满是傲气。”

李建成捏着下巴,“年轻气盛,恃才傲物,十六岁的年纪,倒也正常。孤听说,他来东宫前,就跟世民见过面,世民还曾邀请他到秦王府任职?”

刚升迁为太子中允的王珪点头,“是有此事,我也是他辞官后才知晓,先前陛下调秦王府兵曹杜如晦外迁陕州总管府长史,二大王知晓后特去求见陛下请留杜如晦·····

在杜曲杜如晦家中,李逸遇到二大王的,二大王邀请他为秦王府书令史,然后他直接拒绝了,二大王赠了他一把金刀子,他收了。”

建成静静听着。

“二郎就是喜欢送人金刀子,他府上也不知道囤了多少金刀子,”这话里有几分嘲讽之意。

以前兄弟二人关系还是不错的,但如今唐国公府的长公子,成了大唐太子,以前的二郎成了现在的二大王,李建成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些事情。

“先前虽然把不少人调出了秦王府,可这个杜如晦没能调离,可惜。”建成又道。

他心里更有几分可惜的是这次世民浅水原大败后,居然还能绝境翻盘。

一个上次自己出京而错过的李逸,庶民而已,却让世民翻盘了。

“世民这次军中突然生病,不得已将兵权交给不知兵的刘文静和殷开山,那二人损兵折将,丧师误国,真是可恨。

幸好有这个李逸的灵药,让世民及时好转,才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叔玠啊,李逸虽然辞了太子正字,可也是进过东宫的,也算是我们东宫走出去的人,

这次幸亏有他,既医好了我的同胞手足,而且还挽救了我大唐一场兵危。遗憾上次能没见到他,否则说不定孤就能把他留下了。

孤要准备厚礼,好好感谢他一番。”

王珪听出太子话中之意,他现在升任太子中允,这是东宫左春坊左庶子的副手,相当于朝廷的黄门侍郎,深受太子建成信任倚重。

当下道:“殿下此举,可得千金市马骨之效,我以为,不仅要备厚礼相谢,最好是殿下能够在朝堂上向陛下荐举他一个既清且贵还显要的官职。”

李建成道:“此子狂傲,会不会太抬举他了。”

“千金市马骨嘛,越是如此方越显太子爱才之心。”

建成轻笑,“那举荐何职,上次从九品的太子正字瞧不上,这次总不能安排个正九的太子校书吧。”

“起码得是个七品清要官,方显太子心意。”

“雍州司录参军?”

王珪摇头,“此官要而不清。”

“秘书省秘书郎?”

“此官清而不要。”

王珪提出一个官职,“太子可当殿举荐李逸为正七品上侍御史,侍御史按朝廷法规监察百官、参与三司理事,既清且贵还要。”

侍御史实权极重,其关键就在于监察百官,若百官违法,因而弹奏,所弹之事需要落实,因而要推鞠,这样御史台这个监察机关,实际上兼有监察、起诉和审判的权力,这才是侍御史的厉害之处。

御史台有自己的监狱称为台狱,侍御史审判皇帝交给的案子,就是所谓的制狱,它与刑部、大理寺组成三司,具有联席会审的性质,它甚至成为凌驾于大理寺之上的高级审判机关。

李建成摇头,“李逸年仅十六岁,且是刚还俗不到两月的道士,让他做侍御史,不合适。”

“殿下仅管当殿推举,至于陛下和朝廷会不会授他侍御史是另一回事。”王珪笑着道。

李建成瞬间领悟,他只是要做一个姿态,

“其实孤还是想把此子招入东宫的。”

“他能拒绝一次,只怕短时间内也不会再接受第二次。”王珪提醒太子。

李建成点头:“你着手安排一下,看什么时候带他来与孤见一面。”说完,他便把此事暂且放到一边,“叔玠以为,薛举此次兵败后,可否还能卷土重来?”

“不好说,虽然二大王这仗打的确实漂亮,但其实也不过是斩杀其数千,俘虏万余,缴获马万余匹,仅重新夺回了高墌城。

但薛举退回折墌城,仍继续围困泾州城,而且听说薛举打不通长武,便派其子薛仁杲率兵去攻宁州,若是宁州有失,到时薛举杲既可夺得粮草补给,还可不经长武南下。”

“我军先败后赢,终究也是大伤元气,薛举实力仍在,真要硬拼结果不好说。”

“你说等世民回长安后,我向陛下请缨,统兵北上伐薛举如何?”李建成问,太原起兵后,李建成和李世民也是分任左右领军大都督,各统兵一路征战入关。

攻取长安后,李渊还任命建成为东讨元帅,世民为西讨元帅,让兄弟俩东征西讨。

建成统兵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可以说现如今战功也不输于世民。

可如今他被册封为太子,身为储君,自然就不再适合经常统兵出征,他得留在朝中辅政。

只是这次长武之战,让李建成有了要再次披挂上阵,甚至亲自攻灭薛举,夺取陇右的强烈念头。

“殿下是大唐太子,是一国储君,你的职责不是统兵征战,而是辅佐陛下,学习朝政。”王珪反对建成挂帅去打薛举,一来薛举不好打,二来有世民这场胜利在前,建成就算打赢了,别人也不会觉得有多了不起,可能还觉得是去摘桃子。但如果输了,那可就声名俱毁。

犯不着冒这个险。

被王珪一番劝说,李建成又打消了这个统兵的念头。

御宿乡下,

李逸还不知道他这小人物,居然会被当朝太子和心腹王珪谈了半天,甚至要举荐他做清要官侍御史。

他这会也忙着,

无极小学要扩招四十名学生,这个事情因李逸封开国男爵而变的更加火热,

董秀才的孙子董七郎已经加入学堂,正式成为第二名先生。

四十个新生名额,暂限兴盛里七个村的孩童,优先招五到七岁的男娃,若有剩余名额再放开到七到九岁,直到十二岁。

几个村的村民早羡慕罗家堡、三字村、高家堡孩子们能够免费上学,还有免费一顿饭吃,

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哪肯错过。

这不仅免费读书有免费一顿饭吃,两个先生一个是开国男爵,一个是董乡佐的孙子,拜到门下读书,不也是条门路么。

家里有娃的,全都赶来了。

甚至连周边几个里的村民,听闻消息也都来了。

把个无极草堂西院前围的水泄不通。

御宿乡有五个里,五百户人家,谁家没一两个娃?

李逸都始料未及,

可他还是没有扩招,招多了也教不过来,再说学生多了,这支出也多啊。纸墨笔这些是真不便宜,哪怕平时让孩童们在沙盘上练习写字算数,但一百个学生的文具消耗仍不是小数。

再则就算一天管一顿饭,这伙食费也很多。

就算是五岁的小子,也能吃几碗饭,一百个学生,光是粮食一天就得吃一石粮,这油啊菜啊柴火啊也都得花钱呢。

要不是有之前校会收到的那些钱粮,李逸现阶段都不敢说一个人承担这一百个学生的开支。

“就招四十个,一个都不多招,咱条件摆在那,从兴盛里本里七村招,以后有条件扩大学堂,再在其它村招。”

“校长,现在本乡周边几里的好些大户人家,他们想把孩子送到咱们学堂来读书,提出愿意出束脩,饭钱也自己出,纸笔钱也自己出,甚至愿意再给校会捐笔钱粮。”董七郎满头是汗的找到李逸。

那些土豪大户们直接找到董秀才那去了,都是本乡有头有脸的,这些人的孩子并不是没书读,只是他们现在也想来蹭下李逸关系,想让儿子拜李逸门下。

为此,居然还愿意给校会捐钱粮,这招倒是古今通用。

“校长,我觉得这些都是咱本乡有头有脸的大户,也不好都驳了面子,不如就收下,反正他们自己负责纸笔书费、饭钱,还能给校会捐一笔钱粮,咱多教几个,也不会有啥大影响。”董七郎终究年轻,被那些土豪地主们围着,拉不下脸拒绝。

“有多少个想来读书的?”

“大概二三十个吧,”

“确定?”

“可能三四十。”

“准确点,”

“如果都收,应当有四五十。”

李逸想了想,如果放开这个口子,那要收就得都收,否则收谁不收谁那就会得罪人。

“这样,本乡大户人家,愿意送孩子来自费上学,并交一笔助学金的,年龄在五到十岁的,我们就都收了,但只限本乡、年龄五到十岁,且得自费,并向校会捐一笔助学金。”

“交多少助学金?”

“一月六斗大米,这个米捐入校会,我们用来做免费学生的午饭。”

一个月六斗米,这可不少了,一般人家肯定交不起,但如果是地主大户是没问题的,当然,这也有可能会让一部份舍不得的地主老财不再送娃来。

“我们就做好再开一个班的准备,最好是再请一个先生来。”李逸道。

一年七石二斗大米的助学金,果然拦住了许多大户,只增加了二十多个自费生。

无极小学堂有了一百三十多个学生,重新编成三个班。

西院的前院倒座房,三间做了教室,一间是老师办公室,内院则是腐竹作坊、食堂。

“无逸!”

最近跟李逸疏远了不少的三娘过来,“我二哥三哥他们服役早就满五十天了,本来十天前就役满了,就算路远些,这也十天了,也该到家了。

听说朝廷刚在泾州打了个大败仗,战死了上万将士,还有许多民夫被掳,我阿耶阿娘还有嫂嫂们都十分担心,

我阿兄们还好吗,什么时候能回来?”

这个问题,李逸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浅水原败仗,确实死了不少士兵,高墌城失守,那里的民夫肯定也有伤亡。

“我明日去长安办事,到时去万年县衙询问一下情况,你们也别担心,也许他们是被官府又临时征用了,又或者正在回家的路上,

这里离泾州五百多里呢,”

“明天去长安能带上我吗,我想亲自去问问清楚。”三娘请示,两位兄长一去两个月,始终不见回来,恰又听到前线惨败消息,家里人现在总觉得心神不宁,担忧万分。

长子一家五口已经意外死在那场暴雨垮崖中,要是次子三子也回不来,那罗家的天可就真的塌了。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