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作品译评系列·之一:黑暗之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的话

我生在海边,长在海边。记忆中儿时的我,曾在丽日下灿金色的沙滩上玩耍,背景是一片天海相连的湛蓝,和从远方奔涌而来,在岸边不断绽放和消逝的雪白浪花;夜晚我就枕着浪涛声睡着,这是大海温柔沉静的呼吸,也是大自然的天籁,总能令我安然入梦。

我的姥爷是一位海员,一生都在大海上漂泊。他的航海生涯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常常回想起他讲给我的海上故事,想象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驾船出海,亲眼目睹茫茫碧海上壮观奇丽的景象。

在我的身上流淌着航海者的血液,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回荡着大海召唤着我的声音。

康拉德是一位海洋小说家,他写的故事往往是以他自己真实的航海经历作为背景的。正因如此,康拉德的作品对于我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年少时我甚至曾和他一样,面对着世界地图发过幻想,期待着航行到海洋最深处的无人岛上,在那里找到一处埋藏已久的远古的宝藏。

年岁稍长,我并未如愿出海,而是走上了科研的道路。面对卷帙浩繁的外国文献,如何尽快提升英语水平曾经一度是困扰我的难题。我想到了康拉德和他的海洋小说。而这一次,我翻开的是英文原版《黑暗之心》。

我的英文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从一开始的艰涩难行,到后来渐渐舒卷流畅,再到最后全然领略文字背后蕴藏的深邃和壮美,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但是我坚持了下来。这个艰辛而又充满成就感的过程,在我看来堪比一场奥德修斯式的海上苦旅,而我最后终于也得到了期待已久的宝藏。那些曾经晦涩艰深的文字,在我的眼前演变成了一幅幅极富真实感的画卷。

康拉德拥有不世出的语言天赋,英语并非他的母语,他却在近二十年的海员生涯中,从最初只会六个英语单词,到最后能使用英语写下辞藻丰赡堪比莎士比亚戏剧的数十部作品。放眼世界文坛,这样的成就也是极其罕见的。《黑暗之心》正是康拉德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在康拉德笔下,辽阔无际的大海,苍茫原始的非洲丛林,静静流淌着的刚果河,这些异域风光无比真切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宛如一部高清分辨率的大型纪录片,气魄雄浑而又温柔细腻。而小说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心理活动,他们在面对欲望和诱惑时的种种抉择,则有如外科手术刀一般,深刻而犀利地剖析了充满矛盾的人性。这部作品自始至终情绪饱满,格调高昂;在脉络清晰的故事主线中,作者穿插了大量的景物描绘和抒情性的独白,读来如江河奔泻,酣畅淋漓,有时竟至于令人心潮激荡,神魂悚栗,感受到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

例如这一段对刚果河的描绘:

我的鼻孔里充满了泥土的味道——啊!那真正是来自远古的气息。眼前的原始森林高邈而沉静,黑色的溪流上,水面不时荡起潋滟的波光。月亮给世间万物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纱——蔓生的荒草,淤积的泥滩,从庙宇的墙头伸出的丛丛枝桠,还有那条静静流淌的宽广的大河,全都在朦胧的月色里泛出梦幻般的光采。我曾经透过那个昏暗的门洞望向那条大河,如今她的胴体完全呈现在我的面前,雍容地舒展着,闪烁着白银似的光泽。

这段文字即使单独拿来看,也是极清丽的散文;月色下的刚果河,平静恬然,却有着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置身在无边的荒野,面对着经理的爪牙对自己的咄咄盘问,主人公马洛的心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浩瀚宇宙,万象恢宏,一切都于无声处孕育着未来的希望;而那个人却一直在我耳边絮絮聒聒地讲着他自己的盘算。天地之间,人类何其渺小,这无边的寥廓见证了我们的一言一行,却报之以完全的静默——我不知道,这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启示,还是一种威赫?我们究竟是为何来到这世上,又是为何流落到了这里?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是我们,还是那寂静的荒野?我心中有无数疑问,而这荒野只是沉默不语;也许,它根本就听不到、也不在乎我们在说些什么,它只是延伸、延伸,向着无穷的远方延伸。

康拉德借人物之口发出了人类对于宇宙时空、自身命运的永恒之问,极大地宕延了小说的思想境界,而这宕开的一笔,却又和故事的情节、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塑造非常自然地贴合在一起,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又如,马洛在去往刚果的法国军舰上,见到海岸边划桨的一群黑人小伙子。对这幅情景,康拉德是这样描述的:

划着桨的都是些黑人,你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他们闪射着光亮的白瞳仁。他们在呼喊,在歌唱;他们身上汗落如雨,脸上肌肉扭曲得好似戴着奇异的面具——这些小伙子们!他们的每一寸筋骨和肌肉,全都在张扬着野性的活力、不竭的能量——就和岸边的海浪一样自然而真实。无须理由,他们都是本就该属于这里的自然之子。

作者在这里尽情讴歌了不受殖民者奴役的黑人原住民自然纯朴、野性张扬的生活状态,他们没有被所谓的先进文明异化,是作者眼中真正令人羡慕的“自然之子”。这一段描绘令我想起了老一辈散文家刘成章先生的《安塞腰鼓》。不同时空的中外两位作家,描绘的是不同的情景,流露的却是完全相同的对于自然勃发的生命最热烈的颂赞。

《黑暗之心》写就了一出悲剧。在小说中,借由马洛之口叙述的主线人物库尔茨,原本是对非洲抱持着善意的理想主义者,但是当他来到了非洲,面对着财富的巨大诱惑,他却最终选择了不顾一切地掳掠象牙,为此不惜挑动部落战争,甚至肆意杀人。原本圣洁的天使接受魔鬼的交易,终于堕落进黑暗深渊的故事并不鲜见,然而在康拉德笔下,人性的矛盾挣扎被大段的文字铺衍得淋漓尽致。库尔茨尽管已经堕落得无可救赎,他的身上竟还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也正是这种始终未曾熄灭的人性之光,令他的灵魂感受到撕裂的痛苦,也赋予这个人物一种古希腊悲剧英雄的崇高之美——对自我的深刻省视令他如同烈焰焚身的赫拉克勒斯,而英雄式的自毁倾向则令他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注定走向失败。这种进退两难的选择,也许正是人类共同的道德困境。康拉德以瓦格纳歌剧般华丽而铿锵的文字,将整个故事的悲剧性渲染到极致;他的行文是那样的有气力,有深度,那样的震撼人心,没有一段文字不是充荡着呐喊般的激情,难怪康拉德自己曾说,“每完成一部作品,都有一种几乎心力耗竭之感。”仅从文学性的层面而论,《黑暗之心》的文字之美,如同骊珠昆玉,绝不逊色于索福克勒斯和莎士比亚的名篇。例如他描绘库尔茨令人赞叹的雄辩才能,文中是这样写的:

真正关键的是——他是一个天赋英华的人;而在他的众多才能之中,最引人瞩目且最具有真实存在感的,正是他那舌绽莲花的口才,和他口中说出的那些言语——那是一种从心所欲表达思想的才能,它能让你堕入迷惑,也能使你茅塞顿开;它能施与你最崇高的教谕,也可以让你蒙受最卑劣的熏染;那是一条律动着的光明之河,闪耀着智慧与道德;那也是满载着谎言与欺骗的肮脏浊流,从那浓墨般深沉的黑暗之心汩汩而出。

在这里,大段的排比气势夺人,华丽的辞藻璀璨夺目,几具一种英雄史诗般的质感;而在描绘库尔茨的贪欲的时候,他这样写道:

这样,只要他的眼睛还看得见,他就可以满心欢喜地看着它们,因为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异常喜爱他的这些宝贝。你们真应该听听他这样说,“我的象牙。”哦,是的,我亲耳听他说过。“我的未婚妻,我的象牙,我的贸易站,我的河流,我的——”一切都是属于他的。这让我不禁屏住了呼吸,似乎那荒野马上就要爆发出一阵响彻天地的隆隆大笑,笑得群星震颤,日月无光。

渺小的人类,却有着蛇吞巨象般无尽的贪婪,如果以大自然的眼光看来,实在是可发一笑。可是面对名和利的引诱,又有多少人能抑制住内心本能的欲望,而不堕入无止境的贪婪中去呢?而贪念无度之人,双手尽管攥满宝物,身死之后,还不是终归于尘土?旷野的狂笑,穿越古今,振聋发聩。

严格说来,《黑暗之心》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小说,而更是一部反映人性的现实主义小说。康拉德是一位世界级的小说家,他的英文是非母语写作的奇迹,是一种极具高雅宏阔之美的艺术。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花上一整个下午,细细品读这部《黑暗之心》,你将会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学体验。这场阅读之旅,注定不虚此行。

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想把我的目之所见、心之所感,和更多的同道者一起分享,这也是我动笔翻译《黑暗之心》的缘起和初心。由于水平所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癸卯年孟秋于华师勷园
李行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