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黄巾起义
袁耀聆听着他们的言谈,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紧张之情。
尽管他也耳闻了袁隗的言语,但并未放在心上,毕竟这些言辞对于一个来自21世纪转世的青年而言,犹如无稽之谈,难以取信。
然而,他最为惶恐的是,从他们的对话中明显可以捕捉到,他的父亲竟是三国时期声名显赫却被称为“冢中枯骨”的袁术。
如此一来,身为袁术之子的他,岂不是命悬一线,前途堪忧?
‘吾本欲驰骋于世,却见你我命途迥异,他人穿越皆携系统、金手指之便,而我竟穿越为袁术之子,命运弄人至此,实乃未敢想象。
吾之生命,尚未尽兴,怎堪就此沦为婴孩之躯。’
袁耀虽此刻仍显稚嫩,为襁褓中之婴,然其穿越前之记忆,竟分毫无损。
“此事唯有天地共鉴,你我心知肚明,即便是家眷至亲,如你之夫人、爱子,亦不可透露半分。”
袁隗神色凝重,对袁术嘱咐道。
“叔父宽心,侄儿自当谨守秘密。”
袁术郑重应允。
......四年后......
朝廷纲纪废弛,宦官与外戚之争纷扰不息,边疆烽火连天,国运日渐式微。全国范围内遭遇大旱,田地颗粒无收,而苛捐杂税却未曾有丝毫减免,致使贫苦百姓身陷绝境,无路可走。
总之一句话:天下苦汉久矣。
此时一句响亮的口号,犹如春风拂过,瞬间席卷了整个大汉王朝,激荡起无尽的风云。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其起义之众,皆以黄布裹首,故得号曰黄巾军。
旨在颠覆东汉王朝的巍巍皇权。起义的烽火在极短时间内迅猛蔓延,如狂飙席卷般撼动了大江南北的广袤地域。
黄巾军领袖乃创立“太平道”的张氏三昆仲。
长兄张角自号“天公将军”,胞弟张宝则号“地公将军”,而幼弟张梁亦称“人公将军”。
其麾下将领中,亦汇聚了三十六路英勇渠帅,诸如张牛角、褚飞燕之辈,更有黄龙、左校等豪杰并肩。
黄巾军众,多源自流民与山寇,生活无依,命运飘摇。他们对大贤良师张角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这份信仰使得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
一个月内,华夏八州二十八郡皆卷入烽火连天之中,黄巾军犹如狂风扫落叶,势不可挡,致使州郡防线纷纷告破,官吏士卒四散奔逃,举国上下为之撼动,局势动荡不安。
鉴于黄巾之乱声势浩大,朝廷兵力捉襟见肘,遂颁布诏令,责令各州自主招募兵勇,加强守备,以御贼寇。
同时,朝廷亦遣使统率大军,前往征剿。
彼时,黄巾军中最具实力的三股势力分别为:由张角统率的河北之师,波才引领的颍川劲旅,以及张曼成指挥的南阳雄兵。此三支黄巾大军分道扬镳,向洛阳及其周遭地域发起凌厉攻势。
东汉朝廷一面调兵遣将,固守关隘要地;一面广募兵勇,号召地方武装力量共同抵御黄巾军的凌厉进犯。曹操、刘备、董卓、孙坚等一众地方豪杰纷纷投身到平定黄巾起义的壮阔洪流之中。
由此不足一年光景,那场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便遭到了有力的平息。
然而,那些自行招募兵马的州府与豪杰之士,此刻已然日益强盛,朝廷对其的约束力已日渐式微。
后又经历了:十常侍乱政、董卓霸京师、曹孟德献刀、三英战吕布等等。
悠悠流转,时序更迭,至此佳岁,亦即公元194年。
此刻,袁耀已届十四韶华。袁术仅此一子,对他呵护备至,袁府上下亦对他尊崇有加。皆因多年以来,他始终以和为贵,待人接物皆显温文尔雅,对下人更是关怀备至,由此深受众人爱戴。
袁耀自六岁稚龄之时,便已涉足文武之道。
于文,他轻挥笔墨,便能吟诗作对,然而,前世记忆中满载的经典诗词歌赋,令他鲜少亲自挥毫泼墨,再创新篇;
至于武,彼时袁术麾下仅有一员一流武将,且需统率大军,是以袁耀周遭并无武艺超群之士相伴,且他尚年幼,故而他的武艺,虽也颇为可观,却只能屈居二三流之列。
“袁中,本公子有一项机密任务需你暗中关注,事成之后,必有重赏以待。”
袁耀转身,对紧随其后的袁中轻声道。
袁中身为袁府大管家袁忠之嫡嗣,自幼与袁耀相伴成长。袁耀深知其与乃父袁忠一般,忠心耿耿,遂恳请其父袁术,将袁中赐予自己,担任随身小管家之职。
“公子所托之事,袁中自当无有不应。”
袁中笑靥如花,对袁耀言道。
虽是笑语盈盈,然其行事之高效,历来为袁耀所称颂。
毕竟这些年少爷的恩待,他铭记肺腑,未曾有片刻遗忘。
“自今日起,每逢朝会之时,烦请密切关注孙策之举动。
倘若他手持珍宝,欲呈献于吾父王之前,望即刻前来通报于我。”
袁耀虽精通三国历史,学贯古今,然孙策献玉玺之事,史书仅载其年份而未详其日期,是以他无从知晓此事将发生于何日。
故,唯此年内,日日皆对孙策上朝多加留意。
“唯”(注:‘遵命’在三国时期说‘唯’)
袁中言罢,便转身离去,前去处理事务。
‘看来,今年之内亟需广纳贤良之士与勇猛之将,否则,父亲恐将在三年内被杀。
念及双亲多年来的深情厚爱,自己岂能坐视他们陷入绝境而不顾。’
“兄长,你今日何以如此温文尔雅,静坐于此呢?”
远处飘来一阵声音,那声音中带着几分俏皮与灵动。
袁耀蓦地转身,目光投向后方,只见两位佳人款步而来。一位俏皮灵动,举手投足间尽显可爱之姿;另一位则温婉如水,贤良淑德之态溢于言表。
袁术拥有众多姬妾与女儿,然而其中唯有袁婉与袁妙两位千金,与袁耀同根同源,皆出自正室冯夫人之腹。
冯夫人,乃司隶校尉冯方之掌上明珠,其姿容绝美,曾令京城为之倾倒,名扬四海。
袁耀、袁婉、袁妙三位子女,皆深得母亲优秀血脉之传承。
袁耀之俊美非凡,自是毋庸置疑。
而袁婉、袁妙两位胞妹,亦是拥有绝世之姿,其容颜之美,丝毫不逊于母亲冯夫人。
因同出一脉,这两位小姑娘与袁耀尤为亲近,不似其他姐妹那般,在袁耀面前显得拘谨不安。
袁婉与袁妙,乃是一对双胞胎姐妹,然其性格却大相径庭。
袁婉性情温婉如水,端庄秀丽,宛如大家闺秀。
袁妙则娇俏可人,活泼灵动,充满童趣,更是袁耀最为粘人的小妹。
“婉儿、妙儿,何以莅临此地?”
袁耀缓步至她们跟前,以手轻柔地摩挲着她们稚嫩的小脑袋。
“兄长,昨夜母后于暗处轻声告知于我,言及你已至豆蔻之年,十四韶华,不日数载,便将为你议定亲事,缔结良缘。”
袁秒嘟着唇畔,言语间略带稚气地说道。
她俩皆不愿兄长过早步入婚姻的殿堂,生怕那份专属于她们的兄长之爱,将需分予嫂嫂,从此不再独享。
啊!此情此景,袁耀不禁感慨万千,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愫。
然而,当务之急乃是力挽狂澜,拯救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他又岂有闲暇去顾及那儿女情长之事?
‘唉,倘若家中无我,恐怕三年后就要四分五裂,不复存在了。’
袁婉望及袁耀此刻神色,遂展露一抹温婉笑意,轻声细语道:
“此举实属情势所迫,家中唯兄独挑承嗣大梁,双亲亦仅系此一脉单传,自是不忍兄再蹈父亲昔日之覆辙。
他们满心期盼,望兄能广结良缘,纳娶贤德,多育栋梁之材,以绵延家族之昌盛,续写世代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