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类战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新品类和品类差异化

第1节 新品类在战略层面的作用

新品类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这两个问题我已经在《开创新品类》等书中详细地论述过。那么,新品类对于战略的意义有多大?这是本书将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对于未知领域,我们或许是恐慌的、无知的,甚至是愚昧的,所以我们会以潜意识去抗拒一些确实存在的、符合发展趋势的新事物,或者不知道该以哪些合理的方式去接触新事物。我们生活在陆地上,所以只能看到陆地之广,但是显然,面积数倍于陆地的海洋,其物种更为丰富,生物链更加完善,丰富的物种能够为我们增加优质蛋白的来源。

新品类战略对于企业,就如同海洋对于还不熟悉它的人类,等待被更深入地探索和发掘。

新品类战略的存在,可以让企业在商业竞争中补足先天基因上的短板,并帮助企业脱离一些“疾病”的困扰,可谓作用极大、影响极深。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无品类经营者。

从字面上看,无品类经营者指的是这部分群体——在市场上,持错误的品类意识的企业。无品类经营者的最终目标大多是“短期获利”,而不是通过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市场上“持续获利”及“长期获利”,两者之间天差地别:以后者为目标的企业更为稳健,总能在市场上如鱼得水;而追求短期获利的企业常常陷于寸步难行的处境中,它们的产品线上充斥着各种各样不相关的,甚至相互排斥的产品,不断消耗着企业珍贵的发展资源,而企业很难找出背后的原因,也不知道如何改变。

无品类经营者很少会思考以下问题:

①自己所处的品类有哪些强势品牌?

②这些强势品牌是通过什么方法建立起来的?

③自己为何会与这些强势品牌产生差距?

④自己在所处品类中处于什么位置?

无品类经营者对于市场的不了解,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对所处的环境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不知道应该在市场中做什么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对于企业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在应对一些突如其来的竞争对手攻击时,企业会显得更加彷徨无措。通常,无品类经营者在这时只有一个方法——降价,这是其应对竞争的唯一手段,在恢复以往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导致了利润的大幅度缩水。

无品类经营者在将新产品投入品类竞争时,在价格上往往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其显然不清楚这些新产品对于品类存在什么影响,是促进品类发展,还是抑制品类发展,但是这些产品的销售往往会反映大量的信息。如果新产品走的是低价路线,那么,无品类经营者只能获得一些非常具有差异化的品牌的残羹剩饭,作为自身发展的营养补充;如果新产品走的是差异化路线,则很有可能开启了一条财富之路。

显然,至今为止很多企业并不懂得如何运用“新品类结合战略”的方法,使其在品类竞争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些企业不清楚这部分力量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或许是一开始就没有做好规划,导致接下来的一系列行动都处于无计划的状态中,企业茫然地在市场上游荡。这样的企业很容易被当成靶子“一次性击毙”,在危险、复杂的品类竞争中,若想获得丰富的资源,就必须学会击败不同类型的对手,并从对手那里抢夺领地。

强者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舒服,而弱者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在走低价路线的企业眼中,那些走差异化路线的对手,产品定价比自己高出许多,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自己的产品价格明明已经很低了,日子过得却异常拮据。所以,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意识到,为了与竞争对手势均力敌,自己也应该通过建立一个“了不起的、独特的差异化”来获得更高的回报。毕竟,市场就那么大,今天你不关心市场份额,明天就有可能销售缩水,甚至是一无所获。

3C品类是一个例子,品牌拥有者的净利润,通常可以达到制造商的2~3倍;服饰品类是一个例子,品牌拥有者的净利润,通常可以达到制造商的4~6倍;奶茶品类是一个例子,品牌拥有者的净利润,通常可以达到制造商的5~8倍;医药品类是一个例子,品牌拥有者的净利润,通常可以达到制造商的10~20倍。

不同品类的品牌所打造出来的新产品,净利润也不尽相同,尤其是一些准入门槛较高的行业,其中大品牌的获利更容易,不会有一丝犹豫就拿走了整条供应链中超过70%的总体净利润。

看到这些鲜活的数据时,你是否觉得难以置信,或者“欺骗自己”说这是不可能的?

我想告诉阅读本书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有许多企业通过我所提供的指导方法,获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知识深度”来提升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赢得客户和市场,这一切,都要从对新品类战略的谋划开始。

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新产品还未诞生时,就有一项完善的战略作为支持,当进入品类竞争的时候,新产品的推广就会特别顺利,为成功带来保障。

如何制定一项完善的战略,以后的章节会展开论述。本书与其他有关战略的图书有着较大的区别,并不单纯讨论制定战略、执行战略方面的内容,而是旨在传播对战略的新型应用,如本书会讨论“为何将开创新品类当作发展战略会成为一种绝佳发展路径”“通过开创新品类建立起一项战略,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明白,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讲解了如何打造一个新品类,并围绕这个新品类帮助企业建立一系列的发展优势,让具有差异化的新品类带领企业发展,让企业摆脱“同质化”“低价销售”的标签,成功地转换为“开创者”“领导品牌”“联盟领袖”的新角色,并在市场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这对于企业而言,其实是一条必经之路。而且,有许多人早已向我证实,他们听取我的建议,通过“新品类”与“战略”的结合获得了成功。现在,我觉得这种发展模式的影响力应该更大一些,因为对于那些暂时未获得足够支持的中小企业来说,这应该是获胜的关键。

我们将从新品类入手对战略进行描述,对于大部分企业管理者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相比于其他领域,它能带来一种极致体验。你可能在书中找到一个与自己相差不多的角色,尽管这个角色会表现出颓废或者心怀遗憾,也许这正验证了你当下的处境并不乐观。

但这并不要紧,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妙,是有重要意义的,它能让我们迅速做出改善。我们可以自我革新,一步一步地脱离现状,向那些已经在市场中获得成功的强者学习,我们很快会成为当下的他们,正如曾经的他们与今天的我们何其相似。

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属于哪一类企业?

①未接触过战略;

②虽接触过战略,但暂时还没有战略;

③已经有了战略,但目前遇到了问题;

④有战略,并持续践行,获得了阶段性成功;

⑤已经尝过战略带来成功的甜头,但目前似乎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企业对于战略的理解程度,与其未来的成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企业目前在战略方面还没有任何规划,不要回避,也不要在行动上拖延,一定要坦然面对现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主动改变。

我曾发起一项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未接触过战略”的企业占比竟然高达82%;“虽接触过战略,但暂时还没有战略”的企业占比位居第二,为13%;“已经有了战略,但目前遇到了问题”的企业占比为2.4%;“有战略,并持续践行,获得了阶段性成功”的企业占比为0.4%;“已经尝过战略带来成功的甜头,但目前似乎找不到回去的路了”的企业占比为0.6%;剩余占比1.6%的企业则涉及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

在这项调查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关联,例如:

①“同质化”“低价销售”与“未接触过战略”紧密关联,在“未接触过战略”的企业中,有95%涉及“同质化”“低价销售”;

②“多元化”“跨品类发展”与“虽接触过战略,但暂时还没有战略”间也存在着密切关联,“虽接触过战略,但暂时还没有战略”的企业有82%涉及“多元化”“跨品类发展”;

③“已经尝过战略带来成功的甜头,但目前似乎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是“多元化”与“产品线延伸”产生的主要原因,这类企业中,有超过70%已经失败地走向了“多元化”与“产品线延伸”,做出这一选择的企业已经有45%以上在五年内消失在市场之中。

我之所以把上面这些数据披露出来,就是为了让大家直观地看到,战略的缺失与经营理念的偏差会为管理者带来哪些影响,并认识到运用新产品生成一个清晰的战略的重要性。这能清晰地指挥并推动企业朝着开创新品类的方向发展,最终占领市场。在信息时代,知识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份额及利润,还有企业自身的改变,为目标群体、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这一作用力是身处品类竞争中的企业无法忽视的。而新品类战略的实施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是通往成功的一种绝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