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项目管理定义下的秘密
一、项目管理是个大篮子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也给项目管理下了一个定义: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
这个定义也很简洁,甚至有些宽泛。
这让项目管理看上去就像是个大篮子。只要能够帮助实现项目的要求,任何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都可以装进这个篮子里,并被统一贴上项目管理的标签。
当然,所有这些有助于项目要求实现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不是简单地装进项目管理这个大篮子里,而是要将其结构化,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这个篮子里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既有借鉴其他专业管理领域的,如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也有项目管理自己独有的,如WBS、项目网络图、干系人管理。
二、衡量项目目标是否实现的四个维度
项目管理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要求。那么,到底什么是项目要求呢?
项目要求,具体讲就是项目要达到的目标。目标是否实现的衡量标准不只一个,而有四个维度。
一是范围(Scope),用S来表示。它指为实现项目目标需做的所有工作。比如,要完成一个培训项目,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
二是时间(Time),用T表示。它指为实现项目目标所花费的时间。比如,要完成一个培训项目,我们需要花多长时间,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
三是成本(Cost),用C表示。它指为实现项目目标所花费的资金。比如,要完成一个培训项目,我们需要花多少钱。
四是质量(Quality),用Q表示。它指为实现项目目标所需达到的质量标准。比如,要完成一个培训项目,我们需要将它做到一个什么标准。
所以,项目要求就是,在范围上要完成所有该做的工作;在时间上要符合预计的工期和进度;在成本上要在预算的范围内;在质量上要达到既定的标准。
换句话说,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并保证在预计的工期和预算范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在预计的工期内就是应达到时间(进度)的要求;在预算范围内就是应达到成本的要求;保质就是应保证对质量标准的要求;保量就是应达到项目范围的要求,做完所有工作。
项目要求也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多快好省”。
“多”不是要求超出范围做更多的工作,而是要充分满足范围要求,做完所有应该做的工作;“快”就是达到甚至超过时间(进度)要求;“好”就是保证达成既定的质量标准;“省”就是在成本上不超出预算。
衡量项目目标是否实现的四个维度的相互关系如图2-1所示。
图2-1 衡量项目目标是否实现的四个维度的相互关系
我们把图中的圆形看作项目的范围。圆里有一个三角形,它的每一条边分别代表时间、成本和质量。
当三角形的每个角都顶在圆形的边上时,代表充分满足项目的范围要求,所做的工作刚刚好,不多也不少。如果某一个角没有顶在边上,而是落在了圆形的区域中,那么这说明做项目时没有充分满足范围的要求,有的工作漏项了。如果三角形的某个角出了圆形的范围,表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做了超出项目范围的工作。这些不在项目范围内的工作实际是多余的工作,对于项目目标的实现没有任何贡献,做了也白做。
当三角形的三个角都顶在圆形的边上时将三角形的某个边的一个端点沿着圆的边移动,保证原有三角形的面积不变,这个三角形的其他两条边也不得不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在项目中,如果成本、进度和质量中某一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要实现既定的范围目标,其他两个因素中至少一个因素会受到影响。
比如,我们要压缩项目的成本,就可能因此减少人员和机器设备,从而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我们要加快项目的进度,就可能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成本就会上升,同时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我们要提升质量要求,就需要采用更好的材料,聘用更为专业的人员,那么成本就一定会增加,此外,慢工出细活,进度也会受到影响……
如此看来,项目进度、成本、质量这三者间存在着直接的相互影响关系。为了体现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三者间的关系又被称为项目管理的“铁三角”关系。
<观点分享>
(1)为了完成目标,所做的工作应该正好满足范围的要求,也就是说,既不能少做,也不能多做。
(1)在确保范围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一旦进度、成本、质量中某一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两个因素中至少一个因素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