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序
中国企业近年来在钢铁、建材、石化、高铁、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大步迈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成果显著。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1.4万亿元,已经创造了连续12年制造业总量位列全球首位的佳绩。中国企业在联合国划分的工业41个大类、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里辛勤耕耘,这在全世界是独有的。围绕中国企业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每一项进步,企业管理无不闪耀着骄人的光辉。当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和企业家倾心深入探求企业管理之道时,中外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大师每一步重要的理论开拓,管理思想的演变脉络,企业管理实践的成败得失,无不成为有待系统梳理展现的急迫之需。“企业管理思想史”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的出版注定要成为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件大事。
以知识部类划分,企业管理从属于管理类。管理是人类一项基本的实践活动,管理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管理思想不仅是人类社会活动所积累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璀璨结晶。企业管理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随着十八世纪末期机器化大生产的兴起与演进,企业管理逐步从随意化、个人化的形式向专业化、科学化的形式过渡。如果从四次工业革命的角度思考,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带来一次管理理论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飞跃。站在当今发展之巅回顾与展望,以往工业革命进程中企业管理的创新性实践及理论探索弥足珍贵,每一簇思想的火光至今仍可作为借鉴;而面向未来新的攀登,古典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构成了继续向前探索的坚实阶梯和基础。
黑格尔说,历史就是时代观念外化的结果。企业管理思想史与一般思想史动辄皇皇百万言,呈现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全景式巨著不同,“丛书”冠之以“思想史”是力图承接前行者的伟大传统,使后来者得以站在巨人肩上,形成宏大开阔的视野和把握脚踏实地的方法,通览企业管理自诞生到辉煌的思想历程。“丛书”通过研究和揭示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包括记载管理的观点、见解,将其理论化、系统化,并论证管理理论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而归集到企业领域。
经典思想史的编撰一般会沿着历史的演进和思想家体系的构建两条主线展开,“丛书”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又增加了企业管理实践的主线。相较二十世纪思想史领域最著名的偏重于哲学范畴的“施特劳斯学派”和偏重于历史学范畴的“剑桥学派”而言,“丛书”更加关注历史对今天的启示。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思想,不是一般意义的注释考据和推演思辨,而是更注重对现实企业管理的真实关切能否有所裨益和借鉴。
可以看到,自十九世纪末,管理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以来,管理思想的发展相对缓慢,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才成为一个比较独立的研究领域。美国管理思想史学家小乔治(Claude S. George)撰写的《管理思想史》于 1972 年正式出版,全面介绍了管理思想(主要是西欧和美国的管理思想)发展的过程;美国管理思想史学家雷恩(Daniel A. Wren)所著《管理思想的演变》于 1979 年出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西方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
中国工业化的探索自清末洋务运动以来就没有停止,但国家层面的工业化建设还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开始。建国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在一开始即按照苏联模式,纳入计划经济的体系。尽管中国式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尝试不断出现,有的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仍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窠臼。自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全新进程。中国企业逐步甩开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做法,探索与世界接轨又符合中国特点的企业管理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我国企业改革发展和加强管理的需要,有关现代企业管理的研究和著作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企业管理创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批中国企业家矢志探索符合中国企业特点的企业管理创新之道,任正非、张瑞敏、宋志平等企业领军人物在带领企业争创世界一流的同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和专门论著。中国企业联合会已经连续28届审定了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逾4000项,展示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的进展和成果。一批企业家和中国学者也在管理学领域不遗余力地进行实践,并开展了管理思想史的研究。特别是我国学者周三多、杨先举、李明新、孙耀君、郭咸纲、唐任伍、赵志军、彭新武等先后撰写了管理思想史方面的多部专著,在管理思想史的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总的来看,现有管理思想史类著作多以研究西方管理思想为主,较少系统性地研究中国管理思想,也鲜有按管理学特别是企业管理分支学科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丛书”以此为切入点,以时间为经、以代表人物为纬,旁征博引、纵横推移,对中外企业管理思想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见解观点、思想灵感、理论背景及其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阐释,以期读者能够从中把握中外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和精髓,前瞻分析企业管理问题,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案。
一、“丛书”的研究对象
“丛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企业管理理论的思想继承、扬弃和创新,也包括企业管理实践,拓展性地研究以下问题。
一是,阐述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规律。“丛书”不只是梳理企业管理理论的演化过程与发展规律,更多的是从唯物历史观出发,分析企业管理思想的产生背景、发展缘由、理论贡献与局限性等,并对比中外管理理论与思想,试图探索企业管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是,关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企业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关系。厘清社会生产方式与企业管理思想之间存在“实践—理论—实践”的逻辑关系,提出与管理相关的命题,前瞻预见未来的发展与挑战。
三是,把脉不断发展的企业管理实践。从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的辩证关系入手,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相融合,用理论不断指导实践,同时提供系统、全面的方案来应对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复杂变化。
四是,把握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中外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辩证关系。用辩证的思想将西方管理思想和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加以比拟融合,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且利于我国企业发展的管理理论。
二、“丛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丛书”的研究以企业管理各主要分支学科为脉络,以前人管理思想史研究为基础,阐述各学科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见解观点、产生背景及其发展进程,进而抵达管理思想研究前沿,提出企业管理中国化命题。“丛书”包括《管理思想史》《组织管理思想史》《知识管理思想史》《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史》《营销管理思想史》《战略管理思想史》《财务管理思想史》《创业管理思想史》《商业模式思想史》《供应链管理思想史》《信息管理思想史》《公司治理思想史》《科技管理思想史》《商业伦理思想史》《企业管理思想史精读》《协同管理思想史》《质量管理思想史》《电子商务思想史》《组织行为学思想史》《公共管理思想史》《价值链管理思想史》《企业管理前沿理论》《运营管理思想史》《生产管理思想史》《旅游管理思想史》《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思想史》《项目管理思想史》《投资管理思想史》《创新管理思想史》《公司金融思想史》《物流管理思想史》《风险管理思想史》《成本管理思想史》《内部控制思想史》《企业文化思想史》《管理决策思想史》《系统管理思想史》《国际贸易思想史》《品牌管理思想史》《数字管理思想史》《服务管理思想史》《人力资本管理思想史》。
作为丛书,各分册共同的框架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以时间为主轴,以具体标志性事件为重要节点,系统地、完整地追溯和回顾企业管理各学科涉及的中外企业管理思想演变和自身成长的进化过程,探讨各学科如何随着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而演化发展。
二是,中外管理思想溯源。将企业管理各学科涉及的古今中外管理思想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现代管理理论和当代管理思想等,溯其源流、综其脉络、述其精华、探其内涵、究其本质,为后续深入剖析各学科流派提供理论基础和观点素材。
三是,主要学派述评。在介绍具体各学科管理思想学派及其分支学派的代表人物、见解观点、产生背景、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以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和能动性作用为标准,评述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下,各学科管理思想学派及其分支学派的发展沿革、历史作用、局限性等,并对中外管理思想进行差异性比较。
四是,国内外研究前沿探讨。在生产力层面,数字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创新使万物互联、信息共享、效率提升成为必然;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层面,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层出不穷;在上层建筑层面,数字化新理论、新理念、新价值观不断涌现。数字经济的迅速崛起与国际竞争新态势迫切要求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与时俱进、拥抱未来。“丛书”探讨国内外研究前沿理论和方法,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引领实践,为中国企业提供前瞻性方案。
三、“丛书”的主要特色
“丛书”遵循辩证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践行当下,引领未来”作为使命担当。
一是,突出时代呼唤、时代使命和时代要求,有助于有效填补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研究的发展空白。“丛书”从专业和微观角度,按照企业管理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演变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思想体系。这一点可以说不仅填补了国内企业管理思想史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也填补了国际企业管理思想史的空白。
二是,突出中国问题、中国元素和中国方案,有助于坚定增强走中国式企业管理道路的发展信心。“丛书”融汇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管理思想史,对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的研究上溯到先秦时期,弘扬中华优秀管理文化。“丛书”立足本土,总结凝练中国原创企业管理理论,建设性地提出现代化管理的中国方案,致力于提高中国管理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为中国管理在世界舞台的崛起贡献力量。
三是,突出管理历史、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有助于深入总结中国式企业管理的发展规律。“丛书”覆盖面广、核心内容扎实、重点突出, 从中外古代文明的管理思想入手,着重探讨近代以来的企业管理思想,紧密结合相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紧扣其形成、发展的演进脉络,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企业管理理论的缘起、应用与兴替。
四是,突出人文精神、人文道德、人文品格,有助于切实提升中国式企业管理的发展境界。“丛书”注重比较分析,强调企业管理智慧和道德融合统一,总结归纳企业管理实践的历史经验,为“商智”和“商德”的辩证统一关系正本清源,明确了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形成了商业群体最重要、最长远的约束机制,同时保证了商业群体的长盛不衰,为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提供正信、正念和正能量。
五是,突出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方法,有助于不断增强中国式企业管理的发展动能。“丛书”探讨企业管理创新,提倡学以致用,将中国特色企业管理与数字化创新相结合,在每一分支学科对应分册都有前瞻性研究成果,且重点论述了数字化技术发展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为中国企业提供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助力中国企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中国式管理拥有平视世界的底气和实力。
希望这套丛书能帮助中国企业家迈向世界企业管理的高水平殿堂,助力中国企业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为中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企业管理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管理的窗口,促进中国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
2022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