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交子与中国货币金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中药材生产

中草药大多是从野生植物中采集而来,也有许多品种来自人工栽培。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刺激了药材生产,并且也使之进入商品流通中。

四川的气候与水土条件,使之成为全国大面积种植药材的重要地区。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在苏颂主编的《本草图经》中,就记载了绵州彰明人工栽种和加工附子的情况。“彰明领乡二十,惟赤水、廉水、会昌、昌明宜附子。总四乡之地,为田五百二十顷有奇,然秔稻之田五,菽粟之田三,而附子之田止居其二焉(计104顷,合10400亩)。”唐廷猷:《北宋杨天惠〈彰明附子记〉译评》,《中国现代中药》2016年第7期。对种植这么宽面积的药材,杨天惠的记载是最早的,说明当地农户早就开始种植附子了。

药材的种植需要上等好田。以附子为例,既要田好,又要精耕细作:“凡上农夫,岁以善田代处,前期辄空田一再耕之。莳荠麦若巢糜其中。比苗稍壮,并根叶耨覆土下,复耕如初,乃布种。每亩用牛十耦,用粪五十斛,七寸为垄,五尺为符,终亩为符二十,为垄千二百……其用工力,比他田十倍,然其岁获亦倍称,或过之。”唐廷猷:《北宋杨天惠〈彰明附子记〉译评》,《中国现代中药》2016年第7期。彰明县四乡共收干附子16万斤彰明四乡每年种附子1万余亩,产干附子16万斤,每亩仅16斤,与现在亩产350余斤之比,不足1/20,有可能是史料传抄有误,当年产干附子应为100余万斤较符合实际。,其中赤水所产最多。所以药材也是精耕细作耕作方式的产物。

收获的鲜附子,需要加工成干附子。“其酿法,用醯醅安密室,掩覆弥月乃发。以时爆凉,久乃干定。”唐廷猷:《北宋杨天惠〈彰明附子记〉译评》,《中国现代中药》2016年第7期。附子通过加工,既能防腐,又因部分乌头碱生成醋酸盐而溶失,降低了附子毒性,保证了药用功效和安全。

加工成的干附子,多售给外地商贾。“大率蜀人饵附子者少,惟陕辅、闽、浙宜之。陕辅之贾,才市其下者;闽浙之贾,才市其中者;其上品则皆士大夫求之,盖贵人金多喜奇,故非得大者不厌。”唐廷猷:《北宋杨天惠〈彰明附子记〉译评》,《中国现代中药》2016年第7期。这段文字记载了附子的销售市场,即陕西商人喜欢买下等品,福建、浙江商人喜欢买中等品,那些上等附子都被士大夫买去,因为他们钱多喜欢猎奇,故不厌其烦地非得大者不可。然而当地懂药人说:“小者故难用,要之半两以上皆良,不必及两乃可。”唐廷猷:《北宋杨天惠〈彰明附子记〉译评》,《中国现代中药》2016年第7期。就是说小的固然不好,只要重半两以上,都是优质品。

从彰明人工栽种、加工附子的史料可以看出,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四川人就掌握了中药材的人工大面积栽培和炮制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