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体系进行研究,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理论意义:
一是进一步完善区域公共产品融资理论。在跨境融资的视角下,“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大多属于区域公共产品。当前区域公共产品的融资理论主要有国际财政税收融资、国家融资、市场融资和多中心融资等融资理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研究基础设施融资,能够进一步从理论上完善和充实当前的区域公共产品融资理论。
二是为《“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中的重点融资渠道提供理论分析。《“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是指导当前“一带一路”融资活动的总体性原则,尤其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资金融通”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原则作为一个政策性原则,还需要进一步阐释其背后的理论原理。同时,这一研究还可以在理论上进一步探索各融资渠道如何相互配合,是对这一原则的拓展和深入。
三是丰富国际援助理论、开发性金融理论中涉及基础设施融资的相关理论内容。本书重点对国际援助融资、开发性金融融资等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充实相关融资理论。
(二)实践意义
从实践意义上来看,本书旨在解决如下三个方面的实践问题:
一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寻求基础设施融资的方案。“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体系的构建,为“一带一路”沿线有融资需求的国家提供了可行的融资方案,为具体的融资活动提供了融资方法上的指导,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二是为融资的供给方指明融资参与的重点。由于不同的融资供给方存在风险收益偏好差异、资金期限差异、融资目的差异等,其应该侧重的融资重点也各有不同。对这一融资体系的研究,能够让各融资供给方在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时明确其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三是为中国提供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的思路。中国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当前在基础设施融资中承担了过多职责,而且同样存在基础设施融资的供需矛盾、理念偏差等问题。对这一融资体系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如何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提供理念和方法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