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民族地区乡村组织振兴:构建治理体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序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天下安。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攀西地区是西昌、攀枝花两地的合称,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之一,行政上包括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共计20个县(市),南起攀枝花市、西昌市,北到冕宁县,纵贯340千米,面积6.36万平方千米,人口451.55万,具有四季阳光明媚、气候温暖宜人、自然风光绚丽秀美、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等特点。攀西地区居住有彝族、纳西族、藏族、傈僳族、苗族、布依族等40多个民族,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攀西地区的贫困问题一度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特别是大小凉山彝区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是四川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凉山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在彝家的火塘边,他说:“我一直牵挂着彝族群众。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共产党给老百姓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工作优先发展,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出“真招实招”,端出“真金白银”,“真扶贫”“扶真贫”,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一诺千金!一个没有少!攀西地区与全国同步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是继脱贫攻坚之后的又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发展不足仍然是突出问题。攀西地区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在消除绝对贫困后,相对贫困仍然存在,依然处于共同富裕的“锅底”,依旧是乡村振兴路上爬坡过坎的“吃劲”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区域、城乡、不同民族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改变:农村人才人力外流,村庄出现“空壳化”“空心化”“老龄化”;农村利益主体和社会阶层多元化,不同诉求明显增多,各类矛盾冲突交织;农村水、电、气、路、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卫生、环保、通信、物流、运输等公共服务建设不足,污水、垃圾、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滞后,影响和破坏了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基层治理主体发育滞后,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整个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在乡村。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攀西地区农村依然面临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纵观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程,一些乡村发展滞后、问题矛盾频发、乡风文明较差、产业基础薄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农业农村缺乏一个“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涣散,无法作为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党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没有很好地把全体党员、广大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拧成一股绳,内外聚成一股劲,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强大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能够取得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组织工作路线,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科技特派员”补充乡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力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现代化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农村社会大局稳定。攀西地区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只有补齐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足这一短板,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攀西地区要想走好乡村治理善治之路,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省委关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民族地区客观实际出发,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处理好夯实基础和谋划长远的关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引入和构建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的治理主体,抓好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一核多元”的各类组织建设,探索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党组织在内的各个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在乡村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团结和凝聚其他组织和各方力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走一条符合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特色之路,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35年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李东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