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人口分布研究评述
我国关于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以省级、地级市、区(市)县级和乡镇级人口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空间常系数计量模型、空间变系数计量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多种分析方法,并选取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对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多项实证研究,研究成果丰富。
学者们一致认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对于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则结论不一。其中,一部分学者重点考察了自然地理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认为建筑环境、生态、地形、距海岸线距离、地形起伏度等自然地理特征对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基础教育、人均可支配收入、政策因素、经济密度、电话密度、医疗床位密度、道路密度、GDP、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构成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
但是,不同研究时段、研究区域、空间尺度、量化分析方法、指标遴选方法得出的结论迥异。虽然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但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启发学者们思考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是否也具有尺度依赖特征,以及现有的研究工具、方法、数据和视角的局限性是否会对研究结论产生影响等问题。如在研究尺度方面,当前的研究多以市、区(市)县为研究单位展开分析,精确到街镇尺度的研究较少,但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尺度依赖性,研究尺度过大可能会遮掩研究区域内部人口变动的细微特征,导致某些人口分布信息被“均质化”处理。
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在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多采用传统计量模型进行研究,或采用空间常系数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只考虑了影响因素的空间自相关性,没有考虑到空间异质性,无法明确各影响因子在局部研究区域的作用机制。另外,现有研究缺乏对两两因子间交互作用的探测分析。与单因素作用相比,两两因素交互作用于因变量时具有作用强弱不同、作用方向各异、作用线性或非线性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