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危机中的应对 诛高俅
高俅见蔡京和童贯相继失利,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深知自己与蔡京、童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今那二人已倒台,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但高俅绝非坐以待毙之人,他妄图垂死挣扎,联合其他尚存的奸臣,共同向皇帝进谗言,以图扳倒赵辰,为自己寻得一线生机。
赵辰敏锐地察觉到高俅的阴谋诡计,他心中明白,高俅一日不除,朝廷便一日不得安宁,自己的抗敌大业也将受到严重阻碍。于是,他决定不再容忍,主动出击,给予高俅致命一击。
赵辰深知,要想彻底扳倒高俅,必须有确凿无疑的铁证,方能让皇帝信服。他派遣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密探,暗中深入调查高俅的一举一动。这些密探们乔装改扮,潜伏在高俅府邸周围,日夜监视着高俅的行踪。经过长时间的艰苦侦查,终于发现了高俅通敌叛国的惊天秘密。
原来,高俅与北方的辽国暗中勾结,意图在辽国入侵之时,里应外合,出卖北宋的军事机密,以换取辽国给予的巨额财富和高位。他频繁地与辽国的密使在隐秘之处会面,传递着北宋的军事布防图、粮草储备信息以及军队的调动计划等重要情报。
赵辰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命令密探们收集更多的证据,包括高俅与辽国密使的往来信件、见面时的证人证言以及相关的物证等。密探们不辱使命,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这些证据一一收集齐全。
赵辰拿着这些铁证,进宫面见皇帝。在皇帝的御书房内,赵辰神色凝重地将高俅通敌叛国的证据呈递给皇帝。皇帝接过证据,起初还半信半疑,只见他微微皱眉,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与猜忌,轻声说道:“赵卿家,这高俅之事干系重大,可莫要弄错了。”赵辰赶忙上前一步,抱拳坚定地回道:“陛下,臣以性命担保,这些证据确凿无疑,高俅叛国之罪,千真万确。臣深知此事非同小可,怎敢有丝毫差错。”皇帝微微点头,便开始逐一审视那些信件、证人证言以及物证。随着证据的翻阅,皇帝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怒目圆睁,最终龙颜大怒,猛地将手中的证据摔在桌上,怒吼道:“高俅这逆臣贼子,竟敢如此胆大妄为,通敌叛国,实乃罪不容诛!”
赵辰见状,赶忙上前奏道:“陛下,高俅叛国之事证据确凿,若不及时惩处,必将危及我大宋江山社稷。望陛下当机立断,下令将高俅处死,以正国法,安民心。”
皇帝微微点头,他深知赵辰所言极是。高俅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触犯了大宋的国法,若不加以严惩,难以向天下臣民交代。但高俅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虽不如蔡京那般众多,却也有一些势力,皇帝不得不考虑到处置高俅可能引发的朝廷动荡。此时皇帝面露犹豫之色,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他缓缓踱步,陷入沉思。
赵辰似乎看穿了皇帝的顾虑,他再次奏道:“陛下,臣已料到处置高俅可能会引起一些风波。但臣已做好万全准备,在京畿附近秘密屯驻了一支精锐部队,以防高俅党羽狗急跳墙。同时,李纲、宗泽等正直大臣也全力支持陛下的决策,他们将协助臣稳定朝廷局势,确保不会发生动乱。”皇帝听了赵辰的话,停下脚步,长舒一口气,心中稍感宽慰。
他沉思片刻后,终于下定决心,下令将高俅逮捕入狱,并交由大理寺严格审讯。
大理寺卿接旨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率领手下官员对高俅进行审讯。高俅起初还妄图抵赖,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他仰着头,满脸不屑,大声叫嚷着:“尔等莫要血口喷人,我高俅对陛下忠心耿耿,怎会做出此等叛国之事!”但在铁证面前,他的狡辩显得苍白无力。那些信件和证人证言一一摆在眼前,高俅的眼神开始闪烁,额头冒出冷汗,嘴唇微微颤抖,最终不得不低头认罪,承认了自己通敌叛国的全部罪行。
皇帝得知高俅认罪后,毫不犹豫地签署了处死高俅的诏书。在刑场上,高俅被绑在木桩上,面如死灰,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灵魂。他望着周围愤怒的百姓,听着他们的叫骂声,心中充满了悔恨。随着行刑官一声令下,刽子手高高举起大刀,寒光一闪,高俅的头颅应声落地,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随着高俅的伏法,蔡京、童贯和高俅这三大奸臣彻底倒台。赵辰在李纲、宗泽等正直大臣的支持下,开始了大规模的肃清朝堂行动。
赵辰向徽宗皇帝提议道:“陛下,蔡京所掌之户部,关乎国家财赋民生,臣举荐司马光之后人司马睿接任。此人自幼熟读经史,尤擅理财之道,且品行端正,必能公正打理户部诸事,使财赋得以合理调配,为我大宋根基稳固尽心尽力。”徽宗皇帝微微思索,点头道:“准卿家所奏。”赵辰又道:“童贯之枢密使之职,责任重大,关乎军事调度。臣以为种师道可担此重任。种师道久经沙场,深谙兵事,有勇有谋,且忠心耿耿,必能整军经武,抵御外敌。”皇帝轻抚胡须,说道:“种师道之名,朕亦有所耳闻,确是良将,可任枢密使。”赵辰接着奏道:“至于高俅所掌之禁军,臣推荐岳飞统管。岳飞武艺高强,兵法娴熟,更兼一腔报国热血,其训练之法必能使禁军军纪严明,战力大增。”徽宗皇帝眼神一亮,当即下旨:“既如此,便依卿言,册封司马睿为户部尚书,种师道为枢密使,岳飞为禁军统领。望诸臣各司其职,为大宋之昌盛勤勉效力。”
那些曾经依附于蔡京、童贯和高俅的小喽啰们,如今失去了靠山,个个如惊弓之鸟。赵辰雷厉风行,下令对他们进行逐一查办。大理寺、御史台等朝廷司法和监察机构纷纷行动起来,依据国法,对这些奸臣党羽进行审讯和惩处。
在查办过程中,赵辰注重证据确凿,不枉不纵。对于那些罪行较轻、能够改过自新的官员,给予他们从轻发落的机会,责令他们反省自己的过错,并在今后的仕途上戴罪立功;而对于那些罪行严重、恶贯满盈的官员,则坚决予以严惩,绝不姑息迁就。
一时间,朝廷上下风声鹤唳,官员们人人自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发现,赵辰并非是为了排除异己而进行这场整顿,而是真正为了恢复朝廷的清明,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着想。那些正直的官员们开始纷纷支持赵辰的行动,积极协助他清查奸臣党羽,举荐贤能之士填补空缺的官职。
在赵辰的努力下,朝廷风气为之一新。原本被奸臣们把控的重要职位,如今都换上了有才能、有品德的官员。朝堂之上,正义之声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大臣们不再阿谀奉承、结党营私,而是专注于为国家出谋划策,处理政务。
赵辰还对朝廷的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制度,规定官员必须定期接受政绩考核,考核结果将直接与他们的升迁、降职挂钩。同时,他还建立了举报制度,鼓励百姓和官员对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举报,对于举报属实者给予重奖。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朝廷中的腐败现象,提高了官员们的办事效率。北宋朝廷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赵辰后续的抗敌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内部基础。
经过这番整顿,赵辰在朝廷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他不仅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也得到了广大百姓和正直官员的支持与拥护。如今的赵辰,已成为北宋朝廷的中流砥柱,肩负着抵御外敌、复兴大宋的重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辰开始积极筹备抗敌事宜。他深知,北方的辽国和金国对北宋虎视眈眈,随时随时都有可能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战争。为了保卫大宋的疆土和百姓,他必须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赵辰首先着手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他大力整顿军队,淘汰那些老弱残兵,招募和训练新兵。他亲自制定军事训练计划,强调实战演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素质和作战能力。同时,他还注重军队的装备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和制造新型武器,如强弩、火炮等,以增强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在经济方面,赵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促进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他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他还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促进商品流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此外,他大力扶持手工业,鼓励工匠们发明创新,提高北宋的手工业水平。
在外交方面,赵辰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派遣使者与西夏、吐蕃等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孤立辽国和金国,为北宋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同时,他还加强了与南方各国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增强北宋的经济实力。
赵辰深知,抗敌之路充满艰辛和挑战,但他毫不畏惧。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带领着北宋的君臣百姓,一步步向着抗敌复国的目标迈进。在他的心中,早已勾勒出一幅北宋复兴的宏伟蓝图,他坚信,只要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北宋一定能够抵御外敌,迎来辉煌的明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辰在朝廷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执行,北宋朝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赵辰的领导下,北宋开始逐渐从内部的危机中走出来,向着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迈进。然而,北方的辽国和金国并不会坐视北宋的崛起,他们正在暗中谋划着新一轮的入侵行动。赵辰能否带领北宋成功抵御外敌,实现复兴大业,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