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细线与粗线
粗细无变化的线:多在扁平风格的插画中出现,线条不烦琐,给人干净、简约的感受,但差异感弱,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这类线条对细节和流畅度的要求不高,很容易获得初学者的青睐。不过,初学者也应该注意,多花时间练习有变化的线条,对理解结构关系、提升绘画手感都有极大的帮助。
粗细有变化的线:常见于各类风格,在单根线和多组线上都会呈现出线条的粗细差异。掌握好线条的粗细变化可以让二维画面呈现出主次的层级感、前后的空间感、叠加的堆积感及明暗关系。
那么应该如何判断线条在什么地方粗、在什么地方细呢?可以从单条线条和多组线条两个角度去分析。
・单条线条的粗细变化
绘画时通常会在以下3种情况下将单条线条的一端做加粗、加重处理。
①叠加关系处:如发片与发片之间、头与颈之间、衣服与身体之间等。当两个物体发生前后叠加关系时,前面的物体会在后面的物体上形成投影。为了表达出遮挡关系,要将线条相交处(即闭塞阴影区域)加粗,这也被称为“卡闭塞”。
②力量聚集处:如蝴蝶结扎紧的位置、褶皱堆积的位置等。当有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就会产生形变,加粗因堆积而形成的阴影区域,可以让线条呈现出张弛有度的变化。
③结构转折处:如下巴、身体关节等位置。转折处粗一些,平缓处细一些,这样刻画出来的结构会更富有力量感和生命力。假如刻画手部线条时没有任何变化,手部看上去就像缺少骨骼且软塌塌的。
・多组线条的粗细变化
多组线条粗细变化的基本原则是外粗内细、近粗远细。
①外粗内细:外轮廓线粗、内轮廓线细的目的是更清晰地凸显出主体。就像文章的标题通常会更粗、更大,同样起到突出的作用。在绘画中,将外轮廓线适当加粗可以增强画面的阅读性和层次感。加粗的形式也有很多种,可以将整体的外轮廓加粗,也可以将各个大的部分轮廓单独加粗。
对比下面3张图,可以感受到,加粗轮廓的图会尤为醒目、突出。但过多的强调线条反而会导致画面过于厚重,因此不要机械应用粗细线条,而要根据想表达的画面风格来确定线条的粗细变化。
②近粗远细:由于近处的物体清晰,远处模糊,且近处被强调,远处被弱化,因此近处的线稿更粗,远处的线稿更细,甚至远处可以不画线稿,直接用色块表达,或者在颜色的深浅上加以区分,都可以达到突出前景、弱化背景的效果。
小贴士:快速修改线稿粗细的小技巧
有时线稿的粗细不合适,但又不想重新画,可以利用“液化”中的“捏合”功能,调节到适当的尺寸和压力,沿着线稿涂画,即可快速达到由粗变细的效果,省时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