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数字经济时代
1.1.1 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数字经济呈现出极快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态势,不仅在科技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表现强劲,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机会,世界经济在数字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
1.数字经济发展概况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8.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接近50%。2021年,在数字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中(见图1-1),美国以15.3万亿美元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与其他国家拉开了较大差距。中国以7.1万亿美元的规模位居第二,是前五名中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德国、英国以及美国数字经济占本国GDP的比重均已超过65%,数字经济已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范式。
图1-1 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前五名国家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信通院《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整理绘制。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阶段化特点。21世纪之初,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2005年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规模为2.6万亿元,占GDP比重只有14.2%;2005年之后,数字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见图1-2),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7.7%。2021年开始,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规模达到45.5万亿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16.07%,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为明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图1-2 2005—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整理绘制。
2.数字产业化
快速发展的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产业化指应用数字技术来开拓市场,并最终形成产业的过程。整体来看,数字产业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例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都是将先进数字技术进行产业化的结果。数字产业化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数字技术与原有的产品或服务相结合,生成一种新型的数字化产品或服务,如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等;另一种是完全基于数字技术产生的新业态,如各类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数字内容与媒体等。
据统计,2021年全球数字产业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为15%,虽然与往年相比略有下降,但仍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观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可以发现,发展中国家数字产业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略高于发达国家。
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约占数字经济的两成,发展呈现出稳步推进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基于5G信息技术覆盖范围的推广和信息基础设施能力的提升,我国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与农村皆已实现较高的网络速度;第二,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回升,计算机与电子元件材料的制造产量纷纷实现增长;第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企业数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第四,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平稳增长,互联网企业及其相关服务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3.产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变革与升级,更准确地说,是利用新一代的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再造。以工业制造领域为例,将数字孪生技术与现有工业流程软件结合,可以获得充足的制造数据和生产数据,仿真和模拟工业制造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建立数字化虚拟工厂,将每个车间、每条流水线、每台设备和每个生产动作都映射到数字化虚拟工厂的模型中。数字孪生技术能够通过监测数字化虚拟工厂模型来实现对实体工厂生产状态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异常与不稳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控水平。数字孪生深刻改变了未来产品的形态,未来企业交付给客户的产品将同时包括物理实体与虚实共融的孪生形态。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直是各国鼓励发展的重中之重,产业数字化的规模也远大于数字产业化。在《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统计的47个国家中,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达到了85%。德国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国,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较为重视,该项比重已经超过九成。放眼整个欧洲,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已经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我国同样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2021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已达37.2万亿元,占数字经济的82%,该比例还在逐年提升,成为驱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增强,传统工业逐渐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同时,新冠疫情的暴发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升级已势在必行。数字化不仅仅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工具,更是其应对不确定环境应做出的必要准备。
|重要概念|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又称“数字双胞胎”,是将现实世界物理系统映射到数字化的虚拟世界,这种映射贯穿整个物理系统的全生命周期且随其动态演化。现实世界物理系统包括制造生产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等复杂系统,在映射的过程中,会将其结构、状态、行为、功能和性能等全部映射到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中。本质上来说,数字孪生的建立是为了方便对现实物理系统的分析和预测。具体来说,数字孪生的建立需要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物理系统需要嵌入传感器,便于数字化建模和实时状态信息传感;第二,构建传感数据与数字化模型的连接映射,让数字化模型尽可能真实地、实时地反映现实物理系统的状态;第三,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当前的系统状态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系统状态进行预测。这一切听起来非常完美,完美的全息数字化对很多行业来说都能够极大地提升其生产力。然而,在现实生产过程中,数字孪生技术还没有发展完善到可以全息复制物理系统的程度,通常情况是只能对物理系统关键信息部分进行局部复制。
以航空业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为例,采取数字孪生技术,通过传感器的嵌入将每一个实体工业产品变成数字化虚拟模型,进而对产品状态和设备健康稳定性进行监测。当航空飞行器在天上飞行时,地面人员可以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时采集传感器的数据,精确模拟飞行器的运行状态,预测飞行器的未来性能,甚至可以提前15~30天发现一些潜在故障。2019年,澳大利亚航空管理局启动了数字孪生技术开发项目,旨在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提升空中交通网络的管理能力,改善航线、减少航班延误、优化起飞时间等。他们首先使用空中交通历史数据来开发公司的空中交通网络数字孪生体;其次利用现有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进行并行测试;最后等项目全部投入使用后,基于实时情况不断优化航线,从而提供更高效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资料来源:1.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孪生应用白皮书(2020版)》。
2.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
1.1.2 国内外数字经济政策法规
1.国外数字经济政策法规
美国是数字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到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突破,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一直是洞察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的关键原因。早在1998年,美国商务部就发布了《浮现中的数字经济》报告,自此美国率先进入数字经济的发展轨道;2012年美国接连发布《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美国开放数据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技术研发巩固自身优势。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美国就业计划》等法案的颁布也宣告着,利用人才吸引与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助力前沿领域技术的突破,仍然是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利器。
欧盟作为一体化发展组织,也非常重视数字经济的规则制定及生态发展。2020年,欧盟制定了《数字市场法案》和《数字服务法案》,通过这些数字市场的全新规则助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推动规则与立法进程不仅帮助欧盟建立了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护了个人与企业的数字隐私与网络安全,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效益。自2015年起,欧盟开始实施数字单一市场(Digital Single Market,DSM)战略,主要目的是消除成员国家间的管制壁垒,将多个成员国家市场统一成单一市场。据统计,数字单一市场领域的立法成果每年为欧盟带来1770亿欧元的经济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成员国家的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德国依托其制造业强国的优势,致力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突破。2021年2月,德法两国在共同制定新的《欧洲新工业战略》时强调加强工业和数字主权。英国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在制造业中不断增加数字技术的采用率,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敏捷性;在网络游戏产业中,实体与线上销售额均实现快速增长,目前游戏业已成为英国娱乐市场的支柱产业。
2.国内数字经济政策法规
我国基于政府和市场双向驱动而实现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奠定了数字经济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同时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有利于数字化转型升级。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1)助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前沿尖端领域的创新发展。我国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强化上述领域科技创新的全球竞争力,为前沿尖端领域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光纤、工业互联网等建设的普及。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中明确了工业互联网在融合各领域创新中的作用: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3)重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颁布了系列政策支持其迭代升级。早在2008年我国就发布了《关于强化服务 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2020年又发布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以帮助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来对抗高不确定性的环境。
(4)支持绿色经济和数字化相结合,助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2030年和2060年“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融合模式。
在国家层面不断推出相关政策的同时,各地政府也在根据自身资源和产业特色制定符合区域发展的不同数字化政策。北京市依据自身人才力量优势及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打造以创新引领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创新生态;辽宁省根据自身良好的农业与工业基础,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助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甘肃省通过发挥自身能源优势,积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现了数字经济规模较快增长。
1.1.3 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不仅体现在其发展规模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中,更体现在千行百业里,体现在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1.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千行百业
金融业。数字技术在银行与证券公司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将传统的金融业务由线下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产品与服务(见图1-3)。比如,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其风险控制进行精准推算,有针对性地解决以往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对转型的证券公司来说,数字技术结合海量的金融数据既可以不断推出新的数字金融产品,又可以有效监测金融数据安全。
图1-3 银行数字化业务矩阵
资料来源:《2022银行零售客户经营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白皮书:企业微信视角下,开启银行数字化转型之道》。
制造业。生产实践中,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大数据与区块链的应用给制造企业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制造企业能够实时获取制造过程中每一步的数据信息;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在数据的基础上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调整与优化,实现更迅速的反应、更高效的生产,同时也实现产品的定制化,突破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瓶颈。
传媒业。数字时代的传播媒介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传统意义上的报纸与杂志离我们越来越远。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报刊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生活中,人们逐渐转为通过线上渠道获取媒体信息,打开手机中的微信公众号或App查看消息与报道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了解信息的方式。数字时代下的传媒产业正在建立自身的生态体系,数据服务与内容付费会进一步带动数字经济的发展。2010—2022年我国报刊广告及发行收入如图1-4所示。
图1-4 2010—2022年我国报刊广告及发行收入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医疗业。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医疗线上支付与线下就诊开始进入信息化和自助化阶段,医院运行效率大大提高;通过数字平台等方式出现的互联网诊疗以及医疗系统间的资源互通,可以在线上线下有效分配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当患者的数据积累到一定量级,医院就可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数据洞察,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用户数据打通(见图1-5),实现主动健康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图1-5 以用户为中心的数据互通
资料来源:《神策数据:在线医疗平台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2022年。
2.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居民生活
数字消费。数字消费是指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也包括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的消费。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数字消费的大规模增长,数字消费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已经达到13.79万亿元,比2021年增加4%。可以说,数字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选方式。就我们熟悉的外卖而言,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数已经达到5.21亿。无论工作餐,还是下午茶,或者晚饭与夜宵,点外卖已经成为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数字出行。数字时代的出行方式与以往相比更加强调便捷和共享,以网约车与共享单车为主的数字出行方式目前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网经社“电数宝”大数据库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网约车市场规模约为3 146亿元,用户规模达到4.37亿人;同样,与之相似的数字出行方式如共享单车、数字租车业务、在线旅游业务等也迎来了快速发展。一方面,数字出行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有助于为每位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共享经济的普及也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完美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
数字社交。随着不同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营销的增长,数字时代的社交体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共有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是互联网活跃用户,这个数字在2022年1月达到49.5亿。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结合赋予了每个互联网人发言权。随着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数的增加,每天能获取的社交数据数量空前庞大。具体来说,在2021年,每60秒内,X(原Twitter)上有35万条推文被推送;Instagram上的赞助帖子被点击4 100次,2 100万张照片被创建;TikTok上有69.4万个视频被观看。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自身感兴趣的内容,经营着自身的一方小天地。2021年全球最受欢迎社交媒体平台排名如图1-6所示。
图1-6 2021年全球最受欢迎社交媒体平台排名
资料来源:App Annie。
1.1.4 数据治理问题任重道远
据IDC公司(国际数据公司)测算,2025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惊人的175ZB[1]。这些数据资源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与劳动、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结合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庞大数据资源的治理问题。
从全球视角来看,数据的跨境流动可以使各国充分获取数字技术带来的价值。2020年以来,数据跨境流动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数据跨境流动不仅可以实现相关数据的资源共享,也能够通过线上互通实现业务的连续性。然而,目前国家之间缺乏互信,数据流动也受到国家间不同政策目标、法律条文等的阻碍,打破各国碎片化的数字资源治理格局仍然困难重重。另外,跨国境势力对网络的攻击手法隐蔽且持续不断,这对各国数字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数据治理体系正在日益完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充分挖掘和释放数据要素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正在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标准等。一方面,为了保护数字资源不受损害,需要对个人隐私以及国家的数字安全进行立法保护,并对企业进行持续监管;另一方面,目前数据脱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足,导致个人敏感信息未能及时脱敏,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为数据安全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保障。
从企业层面来看,目前不少企业的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尚不完善。数据在流动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隐患,由企业内部的违规操作或者管理不当引起的数据泄露等问题时有发生。另外,部分头部平台企业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用户与资源,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数据规模优势,当它们利用自身压倒性优势对其他企业活动造成损害,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时,便构成了数据垄断,损害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创业聚焦| 华为数据湖治理中心
企业在进行数据治理时,不仅会遇到数据安全和数据垄断的隐患,而且还会面临数据运营和创新的挑战。业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带来大量多样化的分析报表需求,当企业数据运营效率较低时,数据开发周期长、效率低,不能满足运营决策人员的需求;当企业内部数据不共享、不流通时,企业内部存在大量“数据孤岛”,就无法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分析与创新。
为解决以上问题与挑战,华为构建了数据湖治理中心(DataLake Governance Center,DGC),对企业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DGC是具有智能数据管理能力的一站式治理运营平台,功能包含数据集成、数据开发、规范设计等。DGC支持大数据存储、大数据计算分析引擎等数据底座,支持行业知识库智能化建设,通过多数据源的接入与计算解决运营效率问题,帮助企业快速构建从数据接入到数据分析的端到端智能数据系统,统一数据标准。这不仅能消除“数据孤岛”,实现跨部门数据分析与创新,而且能加快数据变现,实现数字化转型。DGC产品架构如图1-7所示。
应用DGC,华为不仅解决了数据运营与创新的问题,而且降低了数据安全隐患。通过敏感数据识别、分级分类、隐私保护、资源权限控制等功能,DGC帮助数据消费用户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提升公司与用户的整体数据安全。通过数据加密传输、加密存储、数据风险识别以及合规审计等措施,增强整体安全防护等级,让数据安全合规。
图1-7 DGC产品架构
资料来源:“行走的数据智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