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故宫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而不是从色彩)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
很多人都知道故宫宜雪,大雪之日,宫殿上所有的坡顶,都会盖上松软的白雪,把金碧辉煌的皇城,变成“一片孤城万仞山”——那飞扬高耸的大屋顶,已经被修改成雪山的形状,起伏错落、重峦叠嶂。“雨水”前后,故宫不期而遇的,经常是一场雪,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关山春雪图》。北宋郭熙笔下的春天,是由一场大雪构成的(他命名为“关山春雪”),说明那的确是北方早春正常的样子。
其实,故宫不只宜雪,也宜雨。它的设计里,早已纳入了雨的元素。宏伟的大屋顶,在雨季里,成了最适合雨水滑落的抛物线,雨水可以最快的速度坠落到殿前的台基上,经螭首喷出,带着曲线的造型进入排水道,注入内金水河。贯穿故宫的金水河北高南低,相差一点二二米,具有自流排泄能力,收纳了建筑中流下的水,注入护城河(又称筒子河)。哪怕最强劲的暴雨来袭,护城河的水位也只上涨一米左右。三大殿不止一次被大火焚毁,但故宫从来不曾被水淹过。大雨自天而泻,而宫殿坦然接受。
雨水那一天,我见证了故宫的雨。或许故宫的空间太过浩大,所以下雨的时候,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在故宫宏大的背景下,雨点迟迟难以抵达它的终点。但雨点是以军团为单位降落的,在故宫巨大的空间衬托下,更显出声势浩大。不似罗青(台湾诗人、画家)笔下的伦敦阵雨,雨粒大而稀疏,身手好的话,可以如侠客般,从中闪避而穿过。
雨点重叠,让我看不清雨幕的纵深,乍看那只是一片白色的雾,仔细看我才发现,在雨雾后面的,不只是宫殿的轮廓,还潜伏着一个动物王国——故宫更像是一个神兽出没之地,在雨雾后面浮现的身影,有飞龙、雄狮、麒麟、天马、獬豸、神龟、仙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