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民文学
转眼,过了一周!
陈凡早早地起床,洗漱干净了,拿上语文书就往外走。
路过四十五号院的“京城舞蹈团”时,陈凡张望了几眼,确定大长腿们还在睡美容觉,才慢悠悠地在胡同里跑了起来。
跑出了胡同,再拐几个弯就到了北海公园。
感觉到身上微微发热,陈凡就不再跑了,这副身体虽然年轻,但亏空得厉害,还不太适合剧烈运动。
找了一处树荫,陈凡拿出语文书认真地读了起来。
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陈凡并不担心,上辈子已经考过一次了,又当了几年高中老师,很多东西都烙在脑海里了。
稳稳的事儿!
一个多小时后,公园里慢慢地热闹起来了。
陈凡不远处的空地上来了一群年轻人,穿着相当潮流,喇叭裤搭配尖头皮鞋、尖领衬衫,还有麦克阿瑟的蛤蟆镜。
他们扛着一台一米多长的三洋录音机,把音量开到最大,随着舞曲跳起了当下流行的摇摆舞。
“一群精神小伙!”
陈凡摇了摇头,伸了个懒腰,打算换个安静的地儿看书。
改开初期,随着西方文化涌入,穿着单一的国人,一下就被喇叭裤这种“奇装异服”所吸引,成为了时髦的标配。
原本挺好的事儿,问题就在于,很多赶时髦的年轻人都是当下的无业青年,这些人游手好闲的,打架斗殴更是常有的事儿。
慢慢地就给人一种“穿喇叭裤未必是坏人,但坏人专门穿喇叭裤”的印象。
就像那句:有纹身的不一定是坏女孩,但好女孩一定不纹身。
多少,还是带了些偏见的!
就算是纯粹赶时髦的,这时候也一定会背锅,被人贴上“流里流气,不像好人”的危险标签。
陈凡换了个地方,看了十几分钟书,这地儿又热闹起来了。
又是一群跳舞的青年。
难怪后世会说:不是人老了爱跳广场舞,是爱跳舞的人老了。
其它地方也很热闹,不是遛鸟的,就是斗蛐蛐的。
陈凡没了看书的心情,掏出香烟抽了一根,然后才慢悠悠地往回走,路过四十五号院时,又看了几眼。
果然,好多大长腿!
“嘿,瞅啥呢,眼珠子掉地上了。”
门卫大爷警惕地走了出来,陈凡面色如常,掏出香烟给大爷递了一根:“大爷,我住隔壁院的,想问下你们这儿招人不?”
门卫大爷接过烟,兴许是吃人嘴短,语气也好了些:“想啥好事呢,咱们舞蹈团都是专业出身,层层选拔上来的。”
陈凡掏出火柴,帮大爷把烟点上:“咱也不求进舞蹈队,这儿有没有招文员、后勤啥的。”
门卫大爷吸了一口,摇了摇头:“还招啥人啊,去年大批知青回城,街道往咱们这儿塞了十几个临时工,都还没消化呢。”
“那真可惜了。”
陈凡翘着嘴角,陪着大爷聊了一根烟,临走前又给大爷散了一根烟,琢磨着跟大爷混熟了,再找机会进去看大长腿。
往前几步就是四十六号院,门口堵着一群退休的大妈,有的在纳鞋底,也有在粘火柴盒之类的。
陈凡最不喜欢跟这群“情报组织”打交道,路过的狗都要被他们说一番,陈凡自然不能幸免。
尤其是这阵子在家里读书,没出去找工作,在她们口中就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已经废了。
没在门口停留,陈凡快速进门,回到自己屋里,把这一个星期写的稿子整理好,小心翼翼地装进文件袋里。
“陈凡、陈凡!”
门口又响起周晓影清脆的声音,陈凡应了一声“来了”,把文件袋放好才慢悠悠地打开房门。
相比一周前,周晓影又白了一些。
穿着一身蓝色的连衣裙,背着军绿色的斜挎包,是帆布制作的,上边还绣着“为人民服务”五个红字。
“陈凡,这周末还有个局,约了大家一起吃饭,你去不?”
“真没办法,忙着找工作呢,前后忙活一个多月了,实在不行的话,我估计只能出去摆地摊了。”
“相信组织,肯定能安排的。”
周晓影劝慰了一句,叹道:“上周你没去就挺可惜的,有十几个高中同学呢,都是下乡插队回来,聊的天南地北,可有意思了。”
“都在四九城,有机会的,再约就是了。”
“嗯嗯……”
周晓影还想再聊两句,耳边突然传来母亲的声音:“晓影,你不是要上班吗?赶紧的,别误了公交,不赶趟了。”
“知道了,妈。”
周晓影回头喊了一声,又对陈凡吐了吐舌头:“我先走了。”
“路上注意安全。”
“回见。”
周晓影挥了挥手,朝着门口走去,周母提着菜篮子路过:“小凡啊,同学聚会你咋没去啊?”
陈凡心里门清,周母不喜欢自己,刚才是故意支开周晓影呢。
原因也简单,自己没工作。
上辈子自己喜欢周晓影,也不是马上确定关系的,一直等到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才定下的,期间周母没少出幺蛾子。
陈凡没打算再娶一次周晓影,也乐得顺着她的话往下说:“阿姨,我得找工作呢,就不跟着凑热闹了。”
周母煞有其事地点头:“也是,找工作要紧,晓影她们一起去聚会的,都是有工作的,你去了也尴尬。”
“……”
周母走了,房门嘎吱一声开了。
关月梅铁青着脸走了出来:“这个周淑华,早上出门没刷牙吧,嘴巴那么臭,儿子你记着,以后少跟她们家打交道。”
陈凡噗嗤笑了出来:“这会儿您不惦记周晓影了?”
“早知道她家这样,我惦记个鬼儿,儿子,你可得争口气考上大学,将来找个大学生媳妇回来,我气不死她。”
“您放心,我以后娶三个媳妇儿,您出门时,左右都得有人扶着,后边还得跟个拎包的才行。”陈凡打趣道。
“去你的。”
关月梅被气笑了,拍了儿子一下:“好好读书,等会儿我去买只老母鸡回来,晚上炖汤给你补补。”
“谢谢妈!”
陈凡回屋取了些钱,又带上文件袋,径直出了门,搭着公交车去“东四八条”,也就是东四北大街东侧第八条胡同。
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叶圣陶老爷子就住在这边,并在这里创作了《叶圣陶童话选》、《叶圣陶散文甲集》等作品。
陈凡当然不是来拜访叶老的,自己是个啥角色啊,说好听点叫待业青年,说难听点就是无业游民。
再降一级,就成胡同串子了。
在胡同里打听了一下,陈凡找到52号院子,门口挂着“戏剧家协会”的牌子,旁边还有块小牌子,写着:人民文学杂志社。
大门,是敞开的。
陈凡利索地掏出香烟,给门卫大爷递了一根:“大爷您好,人民文学是在这里边吧?”
大爷接过香烟,点了点头:“是在里边,小伙子有事?”
“我写了本小说,过来投稿的。”
“投稿,寄过来不就行了?”
“我家就在边上,这不是想着顺道过来看看,就算投稿不成,也能涨涨见识,您说对吧。”
陈凡也想过寄过来的,可这是人民文学,每天接收的稿件不知道有多少呢,排队等编辑过审,搞不好就是几个月。
他还等着用钱呢。
而且很多杂志社都注明了,投稿三个月内没有回音,就可以把稿子转投别社,一般不会退稿。
“我还真没见过亲自过来投稿的。”
“大爷,您帮忙递个话。”陈凡利索地掏出一包价格四毛九的牡丹塞到门卫大爷手里。
“那我试试,至于让不让进,我就不知道了。”
“谢谢大爷您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