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的学校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盼着孩子们的到来。早上8点来了29个人。萨莎没有来,可能是母亲的身体状况不大好。沃洛佳也没来,想必是睡过头了,母亲又不想吵醒他。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着崭新的小皮鞋。有一点让我很是担心:农村的孩子们早已习惯在暑天赤脚走路,这是非常不错的锻炼,也是预防感冒的最佳方法。那为什么家长们还担心孩子们的双脚着地,担心沾上清晨的露水,踩上被太阳烤热的大地呢?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一片好意。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每年冬天都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患上流感、喉咙痛和百日咳。所以有必要锻炼孩子们不怕热,也不怕冷。
“小朋友们,咱们走吧,去上学啦。”我对孩子们说着就朝着果园走去。孩子们困惑不解地看着我。
“是的,孩子们,我们现在去学校。我们的学校在蓝天之下、在绿草地之上、在枝繁叶茂的梨树下、在葡萄园里、在牧场上。在这儿,我们要脱掉鞋子,要像你们以前那样光脚走路。”
孩子们高兴得叽叽喳喳起来。他们在这炎热的天气里穿着小皮鞋本就感觉不习惯,也不舒服。
“明天,大家都光脚来吧。在咱们学校里,这样做才是最好的。”
我们去了葡萄园。在被树木掩盖的安静角落里,葡萄藤长得枝繁叶茂。它们在金属架上摊开,形成了一个绿色的窝棚。窝棚里的地面上长满了嫩草。这里一片寂静。从这片绿色朦胧中看去,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了。我们分散地坐在草地上。
“咱们就在这儿开始上课吧。我们将在这里看蓝天、花园、村落和太阳。”
孩子们被大自然的美景吸引住了,都安静了下来。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悬挂在叶丛之中。孩子们想尝一尝鲜美的果实。当然要尝一尝了,孩子们,不过要先欣赏一会儿美景。孩子们环顾四周。花园被绿色的薄雾笼罩着,犹如身处一个童话般的水下王国之中。地面——田野、草地、道路——好像在碧绿色的雾气中颤抖,而在阳光的照射下树木也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太阳正在撒火花呢。”卡佳小声说道。
孩子们沉醉于这个迷人的世界无法自拔,而我便讲起了太阳的童话故事:
我一边讲童话故事,一边画。在画画本的白纸上出现了那些虚构的形象:金砧旁是两个巨人铁匠,从铁锤下方飞溅出银色的火花。
孩子们被这个神奇的世界吸引住了,他们都在认真地听故事,好像生怕打破这种宁静,以致魔力消失。接着,他们马上纷纷提问:巨人铁匠在夜里做什么呢?为什么太阳每天都要新的花环?银色的火花去哪儿了呢?每天遍地都是这些火花,不是吗?
可爱的孩子们,我会把一切都告诉你们,我们还有很多的时间,今天我要请你们吃葡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等着篮子里装满一串串的葡萄。我给每个人分了两串:一串给你们自己吃,另一串带给妈妈,好让她也尝尝葡萄的味道。孩子们表现出惊人的耐性:他们把一串串的葡萄包裹在纸里。但令我担心的是,从放学到家是否也能保持足够的耐性呢?托利亚和科利亚会把葡萄带给他们的母亲吗?我多给了尼娜几串,为的是把一些带给生病的母亲,一些带给妹妹和祖母。瓦莉娅给父亲带了三串。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只要孩子们有足够的力气,每个人都能种满自己的葡萄园……今年秋天,瓦莉娅家需要种上十来棵幼苗,虽然它们要等到一年后才能结出果实,但对父亲来说这可是治病的药啊……
我们走出了童话般的绿色朦胧世界。
我对孩子们说:“明天晚上6点钟之前到这儿来,别忘了。”
我意识到孩子们并不想离开。但他们把白色的一包包葡萄抱在胸前,还是走了。我多么想知道,孩子们之中谁的葡萄可能带不回家去呢!但是,又不能问他们。要是有人自己讲出来,那该多好啊!
于是,开学的第一天就在这蓝天之下结束了……那天夜里,我梦见了太阳的银色火花。清晨醒来,我一直在想,接下来该做什么呢。我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哪天给孩子们讲什么,哪天带他们去哪儿。我们的校园生活是按照“孩子生来就是有求知欲的考察者,世界的发现者”的思想开展的,这一思想对我很有启发。
就让这座童话世界在美妙的色彩中,在明亮颤抖的声音中,在童话故事和游戏中,在个人创造中,在激发心灵的美景中,在与人为善的愿望中展现吧。童话、幻想、游戏以及独特的儿童创造力是通往儿童心灵的必经之路。因此,我要去引导孩子们走进周围的世界,让他们每天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事物,让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能汇集成通往思想和语言的源泉——追求大自然神奇之美的一段旅程。
我要关注的是,我的每个学生是否能成长为一个善于思考和研究的智者,认识的每一步是否能陶冶心灵、磨炼意志。
第二天,孩子们临近傍晚才来到学校。安静的九月天正临近黄昏,预示着一天即将结束。我们走出村子,驻足在高高的山冈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仿佛在烈日下燃烧的广阔草地,挺秀的白杨树和远处泛在地平线上的山冈。
我们已经来到思想和语言的源头了。童话、幻想是一把可以打开源头之门的钥匙,从中涌出滋养万物的源泉。
我记得卡佳昨天说过“太阳正在撒火花”这句话。这里我要提前讲一件后来发生的事情。12年后,卡佳在毕业时写了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她在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时再一次使用了这个比喻。这就是童话形象在儿童思维中所发挥的强大作用。我多次证实了,当孩子们通过虚构的形象丰富自己周围的世界时,在创造这些形象时,他们不仅能够发现美,而且还能够发现真理。没有童话,没有幻想,孩子就无法生存;没有童话,周围世界对他来说是一幅美丽的、却仍是画在画布上的图画,而童话能让它充满生气。
形象地说,童话是一股清风,煽起儿童思想和语言之火。孩子们不仅喜欢听童话故事,还会自己创作。当我透过长满葡萄叶的藤墙向孩子们展示世界的时候,我便意识到我要给他们讲一个童话故事,只是还未想好究竟讲哪一个。
卡佳的话推动着我的幻想向前迸发:“太阳正在撒火花呢。”孩子们创造出的形象是多么真实、准确,又富有艺术表现力呀!他们的语言又是多么鲜明生动啊!我希望,在翻开书本去读第一个单词之前,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几页世界上最精彩的书——大自然之书。
有一种想法在大自然中会显得格外清晰鲜明: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和大自然中最温柔、最微妙、最敏感的东西——孩子的大脑打交道。当你想象孩子的大脑时,要把它想象成一朵娇嫩的、挂着露珠的玫瑰花。摘下一朵花,又不让露珠滴落,需要多么细心和温柔呀!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做到如此细心,因为我们接触的是大自然中最微妙、最稚嫩的东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机体上的思维实体。
孩子用形象进行思考。这就意味着,他一边听老师讲水滴之旅的故事,一边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出银白色波浪一般的晨雾、乌云、隆隆的雷声和春雨。这些画面在他的脑海中显得越清晰,他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就越深刻。所以,在孩子稚嫩且敏感的大脑神经元还未强健起来的时候,就必须对之加以发展和强化。
孩子在思考——这意味着,大脑皮层中的某组神经元在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情景,事物,现象,语言),并通过最精细的神经细胞(像经过通信信道一样)发出信号。神经元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系统化、分类、对比和比较,而此时新的信息也源源不断地输入进来,所以要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感知和“加工”。为了应付越来越多新形象的接收和信息的“加工”,神经元能量在极短时间内从对一些形象的感知转变为对它们的“加工”。神经元能量的这种急速转换就是我们称之为思维的那种现象——孩子在思考。
儿童的大脑细胞是非常稚嫩的,所以能对感知对象做出敏锐的反应,所以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见到、可听到和可触摸到的形象时,它们才能正常地工作。思维的实质是思想转换。只有当孩子面对的是直观的现实现象,或是被塑造得让他们好像看得到、听得到、触觉得到别人在说什么的语言形象时,这种思想转换才能得以实现(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那么喜欢童话故事)。
儿童大脑的自然属性要求儿童智力培养应处在各种直观的形象之中,主要是在大自然的思想源头上,以便思维从直观形象向着该形象的信息“加工”转换。如果不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如果孩子在学习之初只是理解词语,那么大脑细胞就会很快感到疲倦,以致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知道,这些细胞仍需要发育、增强和积蓄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师在小学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孩子稳稳当当地坐着,注视着你,看似在认真地听课,但其实一句话都没有听懂。这是因为老师一直在讲个不停,而孩子却需要思考规则,解答问题和例题——这些都是抽象的、概括性的概念,没有鲜活的形象,以致大脑感到疲劳等,由此也会产生学习跟不上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必须在大自然中发展儿童的思维、提高儿童的智力,这是儿童机体自然生长规律的要求。
所以说,每一场大自然的旅程都是一堂思维课,一堂智力发展课。
我们坐在山冈上,周围回荡着草虫和谐的鸣叫声,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芬芳。大家都默不作声。不必对孩子们多说什么,也不必填鸭式地给他们讲过多的故事,语言不是游戏,而话说得过多就会引起一种最有伤害性的腻烦心理。孩子不仅需要听老师讲话,还要保持沉默。此时他正在思考,领会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老师而言,掌握讲故事的分寸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不要把孩子变成理解词语的消极对象。要想理解每个鲜明的形象,无论是直观形象还是语言形象,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善于让孩子去思考是教育者最睿智的素养之一。要让孩子有机会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和感受感受。
我们聆听着草虫齐声歌唱。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孩子们迷上了这美妙的音乐。就让这充满田野芬芳和悠扬旋律的宁静夜晚永远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吧。总有一天,他们会编出草虫的故事。
此刻,孩子们沉思的目光投向了落日。太阳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色彩柔美的晚霞布满了天空。
“太阳也去休息了。”拉丽萨说着,忧伤便挂到了她的脸上。
“铁匠们给太阳送来了银花环。昨天的那只跑哪里去了呢?”莉达问道。
孩子们注视着我,等待着故事的后续,而我还没有决定好选择哪个形象。费佳帮了我的忙。
“花环在天空中散开了。”他小声说道。
大家目瞪口呆,都盼着费佳还会再讲出些什么。要知道,这可是故事的后续,看来他已经编好了。但可能是因为孩子害羞,一直没有说话。于是我来帮费佳了:
“是的,花环已经在天空中散开了。它整天戴在太阳的炽烈发辫上都被灼热了,变得像蜡一样柔软。太阳用炙热的手一摸,它便像金色的小溪一样在夜空中涌出。就要去休息的太阳用余晖照耀着小溪。你们看,太阳闪耀着粉红色的光芒,不断闪烁变幻,渐渐变暗。太阳越走越远,它很快就要走进神奇花园了,天空中的星星也要亮起来了……”
“什么是星星呀?它们为什么会亮呢?它们从哪里来呀?为什么白天看不到它们呢?”孩子们问个不停。
但是,不要把那么多的形象塞进孩子的脑子中。今天已经足够了,我把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别的地方上。
“看草原那边。看到了吗?山谷,草场和洼地越来越暗了。再看看那些山冈,它们好像变得柔软了,也好像是在暮色中游荡。山冈也变成了灰色。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呢?”
“森林、灌木丛、牛群、羊群,还有牧人。有人停下来在野地里过夜。他们点燃篝火,但是却看不见。空气中只弥漫着烟气……”当孩子在凝视着迅速变暗的山丘时,他们产生了这样的想象。
我向孩子们提议回家,但他们却不想。孩子们要求再坐一会儿。在这傍晚时分,当世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时,孩子们的想象力一下子迸发出来了。我刚刚才提到过的黄昏的朦胧和夜晚的黑暗仿佛远处的山谷和森林一样在游荡,孩子们便想象出了童话人物形象“朦胧”和“黑暗”。
萨尼娅正在讲这两个人物的童话故事。他们生活在森林那边一个远处的洞穴里。他们在白天的时候陷入了一个无底深渊之中,在睡梦中叹息(为什么要叹息呢?恐怕只有故事的创作者才知道)。太阳一回到神奇花园,他们就会从洞里出来。他们巨大的爪子上长着柔软的毛发,所以没有人听得到他们的脚步声。“朦胧”和“黑暗”是善良的、和蔼的、温柔的,他们不会去冒犯别人。
孩子们正准备编一个童话故事,讲“黑暗”和“朦胧”如何哄小孩子,但是今天就说到这儿吧。我们该回家了。孩子们想明晚还来这里。用瓦莉娅的话说,“这正是编故事的好时候”。
为什么孩子们愿意听童话故事?为什么他们如此热爱暮光之城?什么情况是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呢?为什么童话故事比任何其他途径更利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呢?这是因为童话形象具有更鲜明的感情色彩。童话语言存在于儿童的意识中。当孩子倾听或说出那些塑造虚构景象的话语时,整个人都变得魂不守舍起来。
我无法想象如果在学校教学中没有了听故事和故事创作,会是什么样子。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孩子们在“快乐学校”开学之初的两个月编出的童话和小故事,其中饱含着孩子们的思想、感觉、期望和看法。
小兔子(舒拉)
向日葵(卡佳)
怎样耕田(尤拉)
两幅列宁肖像(万尼亚)
橡实(济娜)
孩子们不仅关心大自然中发生的事情,还渴望地球和平。他们知道,还有一股企图发动战争的力量存在着。听,在接下来讲的童话故事中,孩子们用“蛇”这个虚构的形象来描绘这种黑暗的势力。
我们是怎样战胜铁蛇的(谢廖沙)
这个故事体现了儿童世界观的独特性。如果没有鸟兽的参与,孩子也就无法想象善良是如何战胜邪恶力量的。盖达尔曾说过,童话的结尾应该是这样的:“红军击败了白军,小兔子高兴地坐了下来。”孩子们心爱的小兔子和小燕子不单单是一些童话人物,他们也是善良的化身。
在周围的世界里,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每一次的新发现都能成为一则童话故事,而它的创作者都是孩子。童话形象能够帮助孩子们领略到祖国的美。通过童话、幻想和创作发现祖国的美,这就是热爱祖国的源泉。人对祖国伟大强盛的理解和感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以美为本源。
我想给教育幼儿的教师提出一个建议:当您要第一次为孩子讲述祖国大地——苏维埃联盟的伟大强盛时,请您一定要细心、谨慎地做好准备。这一次的讲述应当是鼓舞人心的,充满崇高思想的(如果您心存纯洁高尚的情感,就算有人说辞藻过分华丽,也请您不要害怕)。但是,要想让这次的讲述引起孩子们的心跳加速,形象地说,就必须在孩子们思想的田野上精心地耕耘,播种下美的种子。让孩子去感受和欣赏这份美,让体现祖国的那些形象永远地保留在孩子的心中和记忆里。美是人性、人心、人情的融合。
令我欣慰的是,我注意到托利亚、斯拉瓦、科利亚、维佳和萨什卡那冷漠的心在慢慢融化。在我看来,面对美时表现出的喜悦、神往和惊叹就像是一条通往孩子心灵的道路。
“快乐学校”的生活不受严格规定的限制。它不会规定孩子们应该在蓝天下待多久。最重要的是,不会让孩子们感到腻烦,不会让他们因感到沉闷而盼着老师说“该回家了”。我尽力在孩子们对正在观察的事物、正在做的劳动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结束学校的活动。让孩子们急不可耐地盼着明天的到来,允诺明天给他们一些新的快乐,让他们在夜晚梦见太阳撒落在大地上的银色火花。孩子们在“蓝天下的学校”有时一天能待上1~2个小时,有时一天能待上4个小时,这要看老师在当天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欢乐。同样重要的是,每个孩子不仅能感受到快乐,还能创造快乐,并把自己创造的那一点点快乐带给集体。
那年秋天,天气一直是又暖又干的。直到十月中旬,树叶都还没变黄。打过几次雷,好像夏天又回来了。每日清晨,总有露珠在草地上闪烁。这为我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几次来到自己的山冈上,漫步于云海之中。这些时刻给孩子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软绵绵的白云是孩子们探索种种神奇发现的一片天地。孩子们在稀奇古怪、变幻莫测的云海中看到了野兽和童话里的巨人:孩子的幻想好似疾驰的鸟儿飞向云霄,飞向碧海和森林,飞向遥远的陌生国度。正是在这样的翱翔中,鲜明地展现出了孩子的个性世界。看,那是奇妙的云朵在天空中飘浮。
“孩子们,你们从云朵里看到了什么?”
“一个戴草帽的牧羊老人,他拄着拐杖,”瓦莉娅说道,“你们看,他旁边是羊群。领头的是一只长着卷犄角的山羊,它后面跟着一些小羊羔……老人挎着一个麻袋,有什么东西从里边露了出来。”
“才不是老人!”帕维尔反对道,“是雪人,就像咱们冬天堆的那样的雪人。瞧,它手里拿着扫把。头上戴着的可不是草帽,而是水桶。”
“不,不是雪人,是干草垛,”尤拉说道,“在草垛上有两个拿着草叉的牧人。你们看,他们正在往下扔草,下面停着一辆大车。这怎么会是羊呢!不是羊,是大车。不是犄角,是车弓……”
“这是一只大兔子。我梦见过这样的兔子。下面也不是大车,而是兔子的尾巴。”
我本想让大家都来想象一下,但不知为何科利亚、斯拉瓦、托利亚、米沙却一言不发。当我从奥利娅的脸上看到不屑一顾的目光(在那些把儿童娱乐看作是有失尊严的大人身上才可能出现的目光)时,我的心如刀割一般痛苦。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不是从这个男孩子的眼睛中看到过对美好事物的热情和敬仰么……
当时,我没有考虑太多,但却有一种感觉在暗示我:在无法通过儿童的乐趣吸引孩子之前,在孩子的眼中还未流露出由衷的喜悦之前,在孩子还未对儿童游戏产生兴趣之前,我无权谈论任何有关儿童教育影响的问题。
孩子本该就应当有孩子的样子。如果孩子在听童话故事时,没有在善与恶的交织中经历一番挣扎,如果在他的眼中流露出的是轻蔑而非喜悦的目光,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心灵已经受损。因此,必须付出更多精力以抚平孩子的心灵。
地平线上出现了云朵,形状稀奇古怪,像是一座被高墙和塔楼包围起来的奇幻宫殿。孩子们的想象填补了宫殿轮廓模糊不清的部分。尤拉已经讲起了关于遥远的神奇王国、恶毒的老巫婆和拯救美女的勇士的故事。维佳发挥想象,编出了不一样的故事: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山里住着一个凶恶的人,他谋划了一场战争。幻想插上了翅膀,把小男孩儿带到了飞船上。这只飞船能够一瞬间飞到住着黑暗力量的山洞上空,消灭邪恶,并在地球上建立起永恒的和平。
后来,我讲了遥远的热带国家,讲了经久不变的夏天和奇异的星座,还讲了碧蓝的海洋和挺拔的棕榈树。童话与现实交织到了一起,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远方世界的窗口。我还讲到了风土人情、海洋、大海、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和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
我开始讲人奴役人的世界。所呈现的一幅幅劳动者,特别是儿童受苦受难的鲜活画面在学生们的思想意识中激起了一种不安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善与恶之间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我们的人民正是为人类幸福、荣耀和自由而斗争的战士。我渴望让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从小就能对人剥削人所带来的社会罪恶持零容忍的态度,让他无比珍惜我们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自由劳动的国家。我认为,让孩子意识到邪恶不是某种抽象的东西,而是一种敌视世间所有正直人民的实际力量,是最重要的一项教育任务。我告诉孩子们,在一些国家财富属于少数的资本家和地主,而劳动人民连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都要被剥夺。我没有急着去让孩子们理解“帝国主义”这个抽象概念。他们到时候就会理解的。到了我所说的那个年龄的时候,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会是那些鲜明的观点及其本身所带有的感情色彩。当我讲到在意大利有成千上万的母亲因贫穷而感到绝望,被迫将自己的孩子卖给美国的有钱人时,孩子们感到这种罪恶是由于极大的不公正造成的:有的人拥有财富,却没有创造过财富,而有的人创造财富,却连一块面包、一件衣服、一处容身之地都没有。
教师在讲故事时能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所有的欢乐和悲伤,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健全、精神生活富足的必要条件。这些故事的教育意义在于,孩子们在营造童话景象的环境中聆听这些故事:寂静的夜晚,天空中闪烁着繁星;在森林中、在篝火旁、在舒适的小木屋里,借着小火炉里木炭燃烧时发出的光亮,窗外秋雨声哗哗作响,寒风吟唱着忧郁的歌。
故事应当鲜明、形象、短小精悍。不要堆砌过多的事实,不要给孩子灌输过多的印象,否则会让孩子对所讲故事的感受变得迟钝,也难以让他对什么事情提起兴趣。
我建议教育者们要对孩子们的感受、想象和幻想施予影响,要一步一步地打开通往大千世界的窗口,但不要一下子完全敞开,也不要把它变成一扇海纳百川的大门,以至于不管您愿不愿意,那些对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兴趣的孩子们会如珠粒一般冲出来……最初,他们在面对众多事物时会感到不知所措,此后这些压根儿还是陌生的事物就会变得屡见不鲜、空洞无味。
“蓝天下的学校”教给我如何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周围世界的窗,而我也一心想把这门生活和认识的科学传递给所有的教师。我建议他们不要给孩子灌输过多的知识,不要贪求在课堂上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内容都讲出来,因为一旦知识泛滥,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可能会被湮没。要善于为孩子揭开周围世界的某一样东西,但要做到让生活的一小部分能在孩子们的面前焕发出彩虹般迷人的光彩。总要保留点儿言犹未尽的地方,以便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想回顾已了解的东西。
人的思维能创造出无限的成就。比如,人类创造了大量的书籍。请把一本书的美、智慧和思想深度展示给孩子们,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永远地爱上阅读,并愿意独自在书海中遨游。
我曾与老师们分享过关于走向生动语言源头的“旅行”的想法。孩子们讲述在周围世界里亲眼所见的事物和现象,我把其中结构清晰、短小精悍且情感丰富的故事称作“旅行”。于是,小学老师们仿效我的做法也开始做起“旅行”来。
教室的门敞开了,孩子们在清风的吹拂下来到了绿油油的草地上。阅读课和算术课开始越来越多地在蓝天下进行,特别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这并不是要放弃课堂或脱离书本和科学而去亲近大自然。这种做法反而丰富了课堂内容,让书本和科学活了起来。
小学老师们常常在课后聚到办公室,商量怎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认识周围世界、掌握自然和社会知识不是一件枯燥、讨厌的事。在这种集体创造活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思想——让孩子了解农业劳动和技术,让孩子逐步熟悉人类卓越的创造。
小学教师诺维茨卡娅、涅斯捷连科和韦尔霍维尼娜不仅为自己的学生们筹划了走向生动语言源头的“旅行”,还按照我的建议确定了春、夏、秋、冬各季里的哪些自然现象和农业劳动形式最适于发展思维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