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功能
我们通常认为,情绪是由某种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受到刺激的个体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与环境相适应的情绪反应。例如,对婴儿来说,如果听到巨大的噪音(如雷声)或是失去支持,就有可能产生恐惧的反应。结构精巧的成人心理,就建立在这一原始的刺激—反应的机制之上。如今,这种认为人类的行为构建于这一刺激反应机制的理论已被广泛采纳。
根据弗洛伊德[1]的理论,所有的恐惧都可以追溯至婴儿时期的“精神创伤”——即每个个体从温暖而安全的母体中被拉到这个冰冷世界过程中体验到的“原始焦虑”。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恐惧和焦虑是受到压抑而无法正常发泄的性冲动引发的。这一理论虽然听起来有趣,看起来也有道理,却并不适用于解释恐惧的实际功能。很显然,每个人都会因为生理或心理的原因而需要恐惧的情绪。也就是说,恐惧能够让我们避开危险或不愉快的情况。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讲,任务恐惧有益,不但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中包含的心理机制,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帮助个体去理解自身恐惧以及更合理地应对恐惧提供了途径。恐惧的目的可能并不是容易分辨的,特别当人们在常识和逻辑上无法为恐惧的合理性辩护的时候,例如,想象中的危险和不合理的情感上的忧虑。但是,心理学上一项针对该情况的深入研究显示,恐惧具有非常确切的目的,即刺激个体对可能暗示着危险的情形切换防卫状态,这种危险不仅危害身体健康,往往还会威胁到其声誉和社会地位。
所有的情绪都有明确的目的指向,但成年人情绪背后的意图却并不明显,且常常被复杂隐秘的心理结构所遮盖,实际上,个体会主动地选择某种情绪,但人们很难意识到这一事实,因为我们一旦发现了情绪的目的,它的功能就失效了。因此,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我们有必要承认,人类其实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能为行动做准备和支持,或者使我们拒绝行动。每个行为都是心智和情感驱动的结果。在思想上,我们会衡量未来行动的利弊得失,而因果和逻辑关系也允许我们,甚至要求我们认识到每一项行动的优势和阻碍。然而,我们经常难以做出决定,因为利弊时常是相当的。为了采取确切的行动,我们必须一再强调所选方向的显著价值。这时我们就会诉诸情绪,我们需要情绪来佐证我们的决策,并应对那些在逻辑上令我们退却的障碍。没有情绪,我们可能无法说服自己采取行动。因此,我们选取那些有用的情绪,在生活中用以维持并加强我们的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