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群星闪耀时(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5章 卢多逊:出名靠套路

1

宋太祖初年,夜。

大宋首都开封城内,一个身形佝偻的老人打着灯笼在皇宫外的胡同中走着。

突然,一道黑影从树后闪出,拦住了老者的去路。一个年轻的声音道:“桂公公,是您吗?”

老人一怔,提着灯笼走得近了,这才松了一口气:“卢大人?吓死老奴了。深更半夜,您不回府在这里干什么?”

年轻人呵呵一笑,道:“桂公公,下官知道您每日陪圣上读书至深夜,劳苦功高。特在此恭候,来给公公送点礼物补补身体。”听到“礼物”两字,桂公公的心里一动。

不过,他依旧不露声色地向前走着,道:“谁都知道,当今圣上年轻时尚武,现在得了大宝想把当年没读的书补回来。这可苦了我们这班侍读太监,唉……”

年轻人快走几步,把手里的锦盒递给桂公公,道:“公公每日侍读,功比卿相,朝中的大臣们都明白着呢!”

桂公公用手掂量了一下锦盒,露出一丝令人难以觉察的微笑,道:“既然如此,卢大人有话尽管说吧,老奴愿意效劳!”

年轻人呵呵一笑,这才低声道:“下官想求公公把圣上每日读过的书目誊抄一份给我,不知可否?”

“这有何难,又不是什么军国大事。明日老奴就为卢大人誊抄……”

2

这位给侍读太监送礼的年轻人,名叫卢多逊。

《宋史》言,“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简单说就是,卢多逊这个人不仅是文艺青年,还很有心机。

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相当严格,全国每三年才能选出三百来名进士。虽然宋代放宽了条件,选出的进士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大家读的书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四书五经”这些。

和这些人同朝为官,你要想在官家面前表现,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于是,“好任数”的卢多逊想到了这个主意——贿赂侍读太监,誊抄皇帝的阅读书目。

此后,每天拿到皇帝的书目后,卢多逊都通宵达旦,彻夜苦读。终于,卢多逊的心机收到了成效。

朝会上,皇帝赵匡胤每次问到书中的内容,卢多逊都能应对如流。其他朝员大臣只能看着大殿上侃侃而谈的卢多逊咽口水——这个卢多逊怎么懂这么多?

靠这种方法,卢多逊得到了皇帝的器重,这让蒙在鼓里的同僚们自叹弗如。

3

这日,宋太祖赵匡胤开大会,讨论换年号的问题。

换年号这个事情,看起来事小,其实牵涉甚广:中书里秘书、政研部门要彻夜搬经迁典,从旧纸堆里为皇帝的新衣寻找遮体布,美其名曰“法古”;人事部门可以以此为借口,多开恩科,曰“扩大群众基础”;礼部也不能闲着,“诗、书、礼、仪、乐”,我们是尚礼的国家,天子换年号总得告天、告地。所以,一整年,礼部、钦天监这些部门的预算大增,也得忙起来;外交鸿胪这些更不用说了,南唐、吴越这种附庸国要用玺通知,邦交正常化的国家更要派使节、递国书,北汉、契丹这种敌对国消息也得及时送到……

总之,赵匡胤这个会开得很久,很累。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宰相赵普提出的“乾德”这个名字比较好:乾德嘛,皇帝的恩德,皇恩浩荡的意思!

赵匡胤一拍镇尺,就它了!

于是,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改年号为“乾德”。这时候,卢多逊还是一个小小的言官,朝堂上还没有他说话的份。

4

一晃六年过去了,即宋太祖乾德六年(公元968年)。

朝会上,赵匡胤指着一面铜镜的背面十分生气,上书“乾德九年制”。什么情况?朕的乾德才六年,镜子上为什么都到了九年了?

所有人都不敢说话。

这时候,卢多逊终于第一次有机会在朝堂上说话了。

他缓缓地站了出来,冲着台上的赵匡胤深鞠一躬,朗声道:“陛下,据臣所知,‘乾德’这个年号曾被人用过!”

他这句话还没说完,赵普站得笔直的身子不禁抖了一下。

接着,卢多逊继续侃侃而谈:“早年,蜀地曾建立过一个短命政权,史称‘南蜀’。南蜀前后也就十几年,所以中原地区知道的人很少。这个南蜀使用的正是‘乾德’这个年号,所以这面铜镜应该来自蜀地!”

卢多逊的话音未落,龙椅上的赵匡胤早已暴跳如雷,猛地站了起来,大吼道:“赵普,你怎么选的年号?”说着,赵匡胤就把手里的砚台砸向赵普。

赵普头一歪,砚台从耳边呼啸而过,墨汁却洒得满脸都是。

不久,赵普罢相,出知河阳。其后,卢多逊被提拔为平章事,位列宰相之首。赵普和卢多逊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直到太宗朝,赵普才把卢多逊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