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带飞刘备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刘备:请文舟出山相助,备必奉你为师!

言辞间稍作修饰,将投奔之意,转化为敬重之情。

毕竟,投效明主亦需技巧。

轻易得来之物,人往往不珍视,而费尽心思方得之物,则倍加珍惜。

此乃人之常情。

故历史上老刘三顾茅庐,方请出诸葛亮,对其言听计从,珍若拱璧。

梁翰以为,诸葛亮或早已有意辅佐刘备,为使刘备珍视,故作矜持,诱使刘备三请。

今梁翰欲为刘备之谋主,自当效仿诸葛亮,令刘备主动相邀。

唯有如此,方能在刘备麾下确立地位,镇住关羽张飞等勇将。

刘备听后,茅塞顿开。

心中之疑团,亦随之消散。

原本刘表乃汉室正统,出身显赫。

而刘备自诩中山靖王之后,实为刘氏旁支。

与刘表素无往来,平生未有交集,徐州荆州地界不接,彼此无利害关系。

在此情形下,刘表无理由遣使至徐州,与刘备联络情感。

更不必言劝刘备弃徐州,远赴荆州投靠。

此疑团一直藏于心中。

直至今日,梁翰坦陈之时,刘备方才恍然大悟。

“备何能何德,竟蒙文舟垂青,不远千里来救我于危难之中。”

“文舟此恩,备感激不尽!”

刘备得知真相后,非但没有责怪梁翰隐瞒,反而更加感动。

梁翰亦暗自松了一口气。

正如其所料,刘备果真具有雄主之胸怀。

寻常君主,得知被臣下欺骗后,即便知臣下出于好意,亦会心生不满。

刘备却不然。

若你是为他好,即便知你骗了他,亦不会计较,反而会心存感激。

“此乃区区小事,使君何必言谢。”

“既然使君已知真相,那么吾就此告辞。”

梁翰向刘备施了一礼,转身欲离去。

注视着梁翰离去的身影,刘备面露喜色。

原本他还在感叹,梁翰作为刘表的部下,自己与之无缘。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梁翰并非刘表的使者,而是一个乡间的隐士,平民之身。

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的良机,让自己能够将梁翰纳入麾下,助自己完成复兴汉室的伟业吗?

怎不令人欣喜若狂!

“文舟请留步!”

刘备急呼,快步上前,再次挡住了梁翰的去路。

梁翰已猜到刘备的意图,却故作困惑。

刘备深吸一口气,整理衣冠,恭敬地向梁翰行了一礼:

“身为汉室之后,备一心想要振兴汉室,拯救万民!”

“无奈备才疏学浅,虽有志于天下,却无治世之才,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日得天之助,让我遇见文舟这样的贤才,终于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

“备冒昧请求文舟出山相助,我将终身视文舟为师!”

“若文舟不出,天下苍生将无救矣!”

“刘备在此恳求!”

终于!

刘备终于吐露了心声。

此言一出。

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所有人都明白,刘备这是要将这位年轻人拜为谋主!

请求一个不过二十的青年,成为一方诸侯的首席谋士,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众人并无异议。

即便是一向自负的关羽,也默不作声,没有反对。

自从淮水相遇以来,梁翰的智谋已让他们心悦诚服。

关羽更是清楚,他的兄长想要复兴汉室,最需要的就是像梁翰这样的谋士。

而眼前的梁翰,正是能够帮助他的兄长实现理想的人。

“这……”

“蒙使君厚爱,牧不胜惶恐。”

“只是牧年轻识浅,才疏学浅,担心辜负使君的期望。”

梁翰已经等了许久,只等刘备亲自邀请他出山。

刘备自然是要辅佐的,但应有的礼节和谦辞还是必要的。

刘备见梁翰推辞,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再次恳求。

甚至他几乎要屈膝相求。

梁翰大吃一惊,没想到刘备会如此礼贤下士,竟然要向他下跪。

让主公再三恳求,是为了确立自己的地位。

但若真让主公向自己下跪,那就是不懂臣道了。

“使君怎能行此大礼!”

梁翰抢先一步,扶住了刘备。

随后,他也郑重地整理衣冠,向刘备行了一礼:

“使君乃仁义之君,牧对使君仰慕已久。”

“既然使君看重我梁翰,牧定当竭尽全力,助使君复兴汉室,至死不渝!”

刘备在葛陵城的府邸内,手中握着两封书信,眉头紧锁。一旁的梁翰则显得从容自若,似乎对即将发生的事情胸有成竹。

“文舟,这信真的能奏效吗?刘表与张济,皆非等闲之辈,他们会因我的书信而改变初衷?”

梁翰微微一笑,回答道:“使君,您乃汉室宗亲,名声在外,即便是刘表和张济,也不敢小觑您的影响力。此信虽名为劝和,实则是向他们展示您的智慧与胆识。”

刘备沉吟片刻,又问:“那为何要同时给两人写信?岂不是让他们相互猜疑?”

梁翰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正是如此。刘表与张济虽有矛盾,但若我们只给其中一人写信,另一人必定生疑。而今我们同时给两人写信,他们便会各自揣测对方的意图,从而心生间隙。”

刘备若有所思,随即又担忧道:“但若他们看穿我们的计谋,反而联手对付我们,该如何是好?”

梁翰摆了摆手,自信地说:“使君不必担心。刘表与张济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岂是一纸书信就能化解的?他们更担心的是对方趁机发难。我们的书信,不过是在他们之间撒下一把种子,让他们的猜疑生根发芽。”

刘备点了点头,似乎被梁翰的话所说服,他提起笔,沉声道:“好,我这就写信。但愿此计能成,为我军赢得先机。”

数日后,两封书信分别送至刘表和张济手中。

准确来说,是一封劝和信。

信中,刘备以和事佬的身份,劝说张济与刘表握手言和,两家就此罢兵。

刘备还宣称,若是张济不听劝,他将率军由汝南入南阳,助刘表收复宛城。

张济是什么身份。

他可是天子亲封的骠骑将军,曾经能左右朝廷的西凉四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