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絮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14/52365714/b_52365714.jpg)
第16章 丧礼2
早上七点醒来,没有刷牙洗脸,就去学校了,在半路上搭了表姐的顺风车。早上醒来,有像月亮一样发出清冷的光的小太阳,躲在窗帘后面,太阳也是白色的,发出的光也是白色的,像清冽惨白的月光一样照在我暖洋洋的被子上。本以为今天会放晴,但整天都是阴着脸,闷热、令人烦躁的天气。
还有一次,早晨我走路去上学,同样是阴着脸的天气,出乎意料地,我在水洼里发现了,像圆圆的白色月亮一样的小太阳。它周围的云是淡墨的、深蓝的。我沿着路,眼睛盯着大大小小排列在路边的水洼。开始时,小太阳半边是藏在云里的,等它出现在一个大水洼里的时候,它的脸就全部露出来了,同时还紧挨着刚刚遮掩着它的那块黑云。
有时候晚上看天空,会发现天空像被撕扯过,然后用几块厚实的深紫色、深蓝色布块拼接起来的样子。整个天空因为朦胧的黑暗而显得阴沉神秘,却色彩华丽,显露出成熟的迷人韵味。
上午,一节课连着一节课睡。中午,为该不该回去吃饭而犹豫不决。我现在都有一点分析不了自己了,任性的想法往往占据了我的头脑,所以即使走路,我也走回了家。家中叔叔、婶婶、爸爸、哥哥都在家吃饭,嫂子在炒菜,炒了四季豆,笋干、空心菜梗、茄子,还有银耳汤和腊肉。我抓紧时间看了两个小时的电脑,还吃了零食和瓜子,那种零食完全是由猪油泡制成的,吃得我想吐,但我还是抱着它吃了,显得特别空虚。
下午去了学校,晚上放学还在踌躇要不要回去。去操场走了一圈,空气很清新,天空很开朗,还有拂面的微风。操场中间长满了茵茵的绿草,圈在了圆形的泥土里,边上还生长着深绿色叶子的野花,一丛丛一簇簇。青蛙叫已经没有了。但这满地的嫩绿色的小草此起彼伏,让人误以为有鼓起的小山丘隐藏在草丛中,就像青蛙暂时偃旗息鼓一样。微风乘着雪橇滑过尖尖的草面,整个操场都在轻轻哼着歌,小草伴着轻声的音乐摇动起来。有燕子穿梭在小路上的堂屋里,模样很小巧,有着剪刀一样的尾巴。
5.25
对于中午该不该回去这个问题,我很犹豫,但也没有让自己纠结太久,最后走到红绿灯的时候,我决定去新华书店。但过了安全减速带,我又抄近道回家了。对此,我也感到莫名其妙。因为孝道?因为作文?因为肚子饿?因为新华书店太远?因为厌烦文字,不想看书?因为有好菜?因为想看侄女的发型?因为想去家里轻松一下,休息一下?因为不想让自己生病,让自己不好过?因为想外婆?
那我为什么又想去新华书店呢?仅是因为坚持那一种生活习惯的关系?书籍太无聊了,比起生动鲜活的人们,书籍只是让我被动地接受。我能接触到的人们的生活场景是有限的、短暂的,他们在我的记忆里也都只是支离破碎的。书籍是永恒的物质,内容可以演变的场景变化无穷、丰富多彩。我想抓住那一个难得的瞬间,所以我回去了。
路很长呢,走到蓝房子的地方,我以为很近了,但到了中心小学,才发现还有那么多路要走啊。
回去看到嫂子和”胖子“的老婆坐在棚下,嫂子叫我去祠堂吃饭,我应了一声。走到里屋门口的时候,饭厅里正在糊对联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也叫我去吃饭,我也应了他一声,并没有看清那个人是谁。我走到了外婆屋前,正看到外婆提着菜篮子朝我走过来。她脸色黝黑,长满老年斑,虽然时有小疾,但身体还算硬朗。她远远的边走边问我吃了饭没,我说吃了,然后想到她听不清,我就加快步子走过去,几乎贴着她说吃了。我问她吃了饭没有?她正在跟旁边一个村妇打招呼,没有听到,我就稍微弯了一下腰,又了一遍。她脸色健康,飞快地对我说吃了,又叫我去祠堂吃饭,我就走了。
爸爸妈妈坐在右边,另外三个男人坐在左边,围着一张大圆桌子吃饭,爸爸坐在上位,妈妈坐在下位,我就坐在了妈妈的左手边。妈妈拿了一个碗给我,装了饭我就一个人开始吃了。我夹了我手边的丝瓜炒猪肺,丝瓜饱含水分,清爽甜嫩,猪肺湿润润肺,营养丰富,所以我夹了很多。我正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发现爸爸妈妈已经离席了,我又转向了左手边的第二盘菜,茄子混炒长豆角。
晚上,我看到姨父来了,他正在拜奶奶的照片,奶奶就躺在照片的后面。嫂子正从楼上下来,我问侄女到哪里去了,她说在楼上,还叫我一起和侄女看电脑。这时,二楼客厅里传来一叠扑克牌摔在石头桌面上的声音,然后又爆发出了一阵吵闹的喧闹声。我走上楼,一点也不想看到客厅里是什么样,只是转身推开房门,看到了扎着两个发髻的侄女。她让我看电脑屏幕,我看见她的名字出现在了游戏人物的对话中,并称呼她为领主大人,我变得很烦躁,一刻也不想坐在那里,但我还是坐了一会,跟她抱怨了几句就走了。我又拿了三块饼干。
办一场酒席,很多故人都来了,有的人变老了,有的人则没变。
奶奶的两头翘的棺材被搬走了,我讨厌棺材上漆的很油的黑颜色,好像会流动一样。人死了就好像一件物品被销毁一样,不存在了,找不到了,时间持续很长地、永远地不可以再见了。
星期六、星期天,学校在进行市三模考试,距离高考只剩九天了。
奶奶的死有点像以前邻居奶奶的死带给我的感受,都是突然地从我的视野中、我的生活中消失不见。但因为奶奶的房间还留存在这幢房子里,所以我体会到的感受更强烈。现在这间房间空荡荡的了,床也没了,柜子也没了,哑了的钟也不走了。只有灰白的水泥地反射着跳跃的空气和灰尘,清冷的环境没有一丝阳光。晚上,甚至有老鼠在高高的隔板上喧闹,碰倒在黑暗中一些稀稀拉拉的小东西,沙沙地掉下来,打破人内心的宁静,勾起人对死者的敬畏和恐惧。
据说,奶奶的棺材里按照安徽的习俗被塞了纸。她的棺材被抬到某一地方埋了,不知道和爷爷的坟离得近不近。有一只公鸡留了下来,被安放在前门院子一角的沙堆上。公鸡的眼睛很大,眼睑很白,露出惊恐的情绪,一种怨恨、无知、隐忍、疯狂的情绪。
仔细又看了放在桌子上的奶奶的照片,她并没有微笑,而是无血色的嘴巴抿成一条线。整张脸的皱纹都很浅,所以看不出实际年龄,像棉花一样的头发梳在耳朵两边,透露出他的大龄。神情肃穆,紧张,庄重。
现在想来,奶奶临死前的那些动物性的表现,正是她内心理智与情感冲突结果的表现,即情感战胜理智,导致“晚节不保”。她晚年一直致力于顺应自然,维护内心信念,一直以上帝为指路明灯。她维持着稀薄的理智,回顾自己的一生,但随即又陷入死亡的阴影中。她虔诚信教,还大声对我们布道。她神情呆滞,已完全陷入自我的情感冲突中。到了末期,她已经没有精力去翻看那些她曾经阅读过无数遍的书籍。她回忆起书籍中的箴言,但又随着意识的逐渐模糊,箴言离她而去,信念也离她而去。可悲的是她不再挣扎,完全跪倒在死神面前,哀求着一息尚存去补偿她从未享受过的俗世生活。另一面,她渴求再大声读一遍上帝的箴言,(如果有力气的话)寻回她的信念与智慧,以对抗死神。她面无表情,沉浸在最后的大脑风暴中,后来又神情痛苦,难过地低腰掩面,因为她从意识念流中清醒过来,哀叹着这一切一去不复返了。
至此,她已经无知无觉,如死人一般,没有羞耻,没有自尊,没有仁慈,更没有理智。她任性妄为,残忍地对待身边的人。她发现自己的痛苦、心中的信念已经完全改变,她希望别人同她一样,陷入痛苦,去感受她的痛苦;陷入死亡,去感受她感受到的死亡阴影。在她的内心,上帝的信念与死亡的诱惑相持着,她一个也选择不了,因为她丧失了理智,陷于静止之中。它们就这么僵持着……
结果是,这种内心矛盾的状态反射到外面,家人中有人爆发了。她或许希望出现这种爆发,以中断她对矛盾想法的冥思苦想,或者干脆被动地承接自然选择迫使她作出的抉择。她内心矛盾的思想使她疯狂了,丧失了原则,丧失了理性,使她之前为树立、培养、维持信念所做的种种努力付之东流,也使旁人陷入混乱状态。因为他们生活在一起,互相产生着影响。
她死后,人们唏嘘不已。死者已逝,生者有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