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想去现代留学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你们恐惧变革

一番论史,让李世民逐渐平息下,从开始的愤怒,喜悦,杀戮欲,再到逐渐平和,沉默。

李易说的,虽说大逆不道,但在他的逻辑内,却是自洽的。

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那个不是人中龙凤,可碍于子孙不争气,最后几乎都是重蹈覆辙。

自夏商伊始,再到前隋,从奴隶制走到封建制,很多东西都变了,但又好像没变。

李世民现在有着天下无敌的军队,虽说这位老兄得位不正,竭力想要证明自己,以贤君为目标方向在努力着。

但知晓了未来那些会祸患大唐的贼人,李世民就算拼着名声不要,也势必要为继承人扫除障碍威胁。

可李易说的很明确,纵使现在杀了他们又如何?

自古以来都是时势造英雄,倘若他死后大唐果真走向衰亡,使得百姓名不聊生,各地烽烟四起,那保不齐后世之人又会冒出效仿父皇李渊之举。

说的再远些,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让你们这些泥腿子老老实实的给朕及子孙当苦力,结果呢?

当百姓被逼到走投无路时,纵使拿着竹片制成的兵器同样要造反。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当真,便没有一劳永逸解决之法?”

李世民感到了莫大的无力,看着李易,像是抓住了一根最后的救命稻草。

“陛下说笑了,这亘古难题不知道难倒了多少雄杰英主,我虽然来自未来,却不过一常人,或者说是个庸人,如何解决的了?”

李易摇摇头,继续道。

“封建王朝走到末期,那都是矛盾积累的总爆发,想力挽狂澜,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东西两汉国祚加起来不过四百年,可东汉,却是光武帝在西汉的废墟上重建的帝国,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那便是生孩子与医死人的区别。”

“生孩子固然凶险,可难度却比医死人简单的多,陛下以为呢?”

李世民听完并未作答,只是沉默。

这时候,还是长孙皇后开口打破了寂静。

“李卿家即是未来之人,又熟知我大唐的历史,便是能将未来的病灶告知陛下,也是极好的!”

“何况,卿家身上凝聚着千百年来的人文智慧,纵然无法跳脱历史的怪圈,可让能让我大唐昌盛更多年岁,卿家总该是能做到的吧?”

“卿家既然能从后世带来如此美味的膳食,那后世的书籍典籍,治国方略,自然也是可以带回来的,是吗?”

长孙皇后眨眨明亮的眸子,轻问道。

李易听完,看着这位皇后时,眼中多出几分不一样的神采。

“娘娘不愧为贤后,看待问题一针见血,佩服佩服!”

“我不过一妇道人家,想的不比二哥那般深远,卿家谬赞了,当不得!”

长孙皇后摆摆手,全然没有半点因为李易的夸赞而表现的喜悦。

“二哥,妾身以为,不如咱们先听听李卿家的建议,再行定夺如何?”

长孙皇后轻轻拉了拉李世民,将他从深深的担忧中唤醒。

“也好。”

李世民放松的握了握皇后的手,示意她不必担心。

实在看不惯这两口子到处秀恩爱的行为,李易出声道。

“在哪之前,我想先问陛下一个问题,不知陛下可见过车,无论是行人乘坐的马车,还是用于军事的战车?”

“自然见过,卿家何出此言?”

李世民听到这问题,感觉智商被侮辱了。

“那么我再问陛下一个问题,大唐的车依靠什么驱动?”

李易又问。

“自然是牛马,以畜力驱动。”

“那着马车,从木制,到铁器金属制,外形可变过?是否有想过,怎样才能摆脱畜力,让车跑的更快更远呢?”

“这......马车也好,战车也好,自古以来便是如此,为何要变?朕也不知怎样改变?”

李世民被问的越来越蒙圈。

“自战国时期开始,中夏人就知道轮子的妙用,省力,方便移动,后世之人经过考古发现,战国末年便有了以六匹骏马拉动的马车,可时间往后推移两千年,在这片土地上,马车基本没有过根本性的改变,依然以畜力驱动,依然跑不快,依然颠婆,乘坐依然不适。”

“那为何不考虑减震,为何不考虑齿轮,为何不考虑轴承,陛下是否觉得这其中有何问题?”

李易继续问道。

“朕没有考虑过,依你所说,即使再过千年,马车还是不会发生改变?”

李世民好像也感觉到了哪里有什么不对,但又说不出。

“当初秦始皇用马拉车,千年后,一位姓赵的皇帝在高梁河飙车,找不到马,改用驴。再过一千年,一位喜欢盖章的皇帝下江南,还是马拉车,他们之中无论是谁,想要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那便把马车做的更大,一匹马拉不动,那就两匹,三匹,十匹。”

“这匹骏马,拉着车划过历史,足足两千年,勤勤恳恳循环往复,走过了中原,走过了戈壁,走过江南,走遍了我中夏的每一寸土地,直到有一天,远处传来了一声从未听过的汽笛声,冲破了一团雾气,将这具绵延两千年的马车给撞的粉碎!”

李易越说,李世民愈发听不懂,他只是隐约感觉到,这并非什么好事。

“我再问个问题,陛下可见过船只?”

“自然见过!”

“最大的呢?”

“昔日前隋伐陈,走长江水路的五牙船,可容兵卒八百人,上起楼五层,高百尺,这便是朕所知的最大船只。”

李世民仔细回忆道。

“是否还有比这更大的呢?拿我准备运来的粮食作为标准,那千万斤的粮食,全都放进一艘船上。”

李易又问。

“绝无可能,真乃天方夜谭,世间如何有的能装千万斤粮食的船。”

李世民听罢直接摇头。

“那我再问陛下,对极北辽东之地,如何看待?”

“天寒地冻,遍地密林,自然无法与我中原腹地相提并论。”李世民皱眉道。

“那要是我告诉陛下,那片你们压根看不上的土地,在后世成了整个中夏最大的粮仓,每年出产的粮食可供整个大唐子民用作主食十年,陛下可信?”

“辽东苦寒,如何耕种?”李世民没有立刻否决,而是严重的怀疑道。

“那倘若我说,在东南方向,有一小国,名曰爪哇,地域狭小,却土地肥沃,终年不下雪,全年高温,稻谷可以做到两年九熟,以一弹丸之地,可养活胜于我大唐十倍人口,陛下可信?”

李易持续高输出。

“李易,你莫要仗着自己后世之人的身份,就想以此欺瞒于朕,你所述之事,与话本里的神话故事有何区别?无非天方夜谭而已。”

李世民有些生气了。

“陛下不是想让大唐国祚更长远吗?我所说的,便是解决之法啊!”

“荒谬!!!”

李世民一挥袖袍,他觉得李易答非所问,在拿他消遣。

“事实就是,以上的每一件事,在未来我们统统做到了,我们以汽车高铁替代了马车,让人们摆脱了依赖畜力;”

“我们的远洋货轮可以承载千万斤的货物行驶在大海上,无惧波涛风浪;”

“我们开发了辽东,让哪里从极北苦寒之地,变为享誉全世界的巨大粮仓;”

“我们依靠科学技术让粮食谷物变得高产,稻谷一年三熟,让你脚下的土地,养活了足足十四亿人口,为当今大唐的一百四十倍!”

李易掷地有声,声音虽不大,却如同闪电般炸裂响彻李世民的心头。

“这.......”

“朕不信!什么汽车高铁,什么远洋货轮,这都是假的。”

“辽东苦寒,滴水尚且成冰,昔日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举全国之力,大败而归,气温便是制约出兵的最大问题,还有人口,超越我大唐一百四十倍,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若真有那么多人,他们每日吃什么?住在哪里?便只是安身之所,便要占据多少土地?”

“李易,朕信后世远超大唐,稻米价格低贱,但肯定无法如你所言一般!!!”

李世民有些破防了,像极了单挑solo打不过的无能狂怒。

“但我说的就是事实,陛下,你可是亲眼见过子弹的杀伤力,也见过战列舰漂浮在大海上,为何只相信军事,不相信民生呢?”

“是不愿相信,还是不敢相信呢?要不要我拿出平板,让你再看看视频!”

李易可没惯着他,闪现交了照样追着打。

提到视频,李世民愣住了。

好像,刚才就是在这石桌上,李易给他们分享了后世的战争场面,另外在他的加持下,改进了弓弩。

回想起两次看视频的经验,第一次好像就是丰收的民生作物。

“陛下心有怀疑,我非常能理解,人总是没办法想象出自己未曾见过的事物,可我所说的全都属实,自从人类迈入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两百年的变化,比过去几万年都要大!”

“若是我从秦朝,汉朝寻一常人,将他带来大唐,或许他会惊讶,会怀疑,但依然可以很快的适应下来继续生活。”

“但若是我从大唐寻一常人,将他带到我所身处的那个时代,那他会怀疑,会崩溃。”

“他不理解为何后世之人整日对着这个方形的琉璃板傻笑,为哈满大街的车无须牛马拉动,为何房屋可以建造的那么高,足有数百丈,为何明明人早上还在长安,下午就能抵达辽东,为何他们的吃食如此丰富?重大的变化,能让这位唐人瞬间疯掉!”

“陛下,这就是变革带来的冲击,你问我如何跳出封建王朝的诅咒,将大唐帝国的国祚绵延万世,这我没办法做到。”

“但要是改造大唐,让你们生活变得更好,那我确实可以做到!”

李易信誓旦旦的说道。

“工业文明,两百年带来的变化,比过往万年还要大?李易,你又一次提到工业,这工业竟有如此大的能耐?”

李世民不愧为一代雄主,李易多次提到的工业,好像所有的变化,都与这工业息息相关。

“没错,所有的变化,都是得益于工业科技的发展,还记得我问陛下的那些问题吗?那其实是我反复看遍中夏得到的感触,不断重复着王朝的覆灭更迭而已。”

李易言辞非常犀利,但出乎预料的,李世民反而没有料想的生气。

“若是真如你所说,如此推崇后世,倒也完全想得通。”

“只是不知,卿家所说的改造大唐是何意?入朝为官,制定国策?”

李世民冷静下来询问道。

“都是,也都不是,我对你们口中的政治斗争,党政,全无兴趣,我只是想,有一支千年后的外力注入大唐,究竟会引发怎样巨大的变化。”

“变化?何解?”李世民忙问道。

“严格来说,我想做的事,其实对陛下而言,是一场大大的冲击,甚至于,关乎你统治根基!”

李易轻飘飘的一句,让李世民心底瞬间激起惊涛骇浪。

“如你所言,你想改造大唐的目的,是为了造反?”

李世民沉着气问道。

“不,我从未想过造反,只是因为带来的变化,会对陛下造成一波波的冲击!”

李易觉得自己有些小看了这位皇帝陛下。

“既你无心造反,那冲击有何不妥?”

李世民不解道。

“我给你讲个故事,在极西之地,有一国,名曰罗马,约在六百年前,有一工匠,他发明出了一种能节约人力的机器,献给了罗马帝国的皇帝苇斯巴芗,皇帝下令重赏了工匠,然后就命令他不许再制造这种混账东西,陛下可知为何?”

李易问道。

“节约人力,这不是好事么,为何要禁止?”

李世民也不是很理解。

“但若是这项工具的普及,会让上百万的百姓失去工作,陛下是否还会愿意普及工具?”

李易又问道。

“这.....,百万人丧失工作,成为流民,成了大唐境内的不稳定人口,朕需要再考虑考虑!”

李世民想了想,慎重道。

“陛下别考虑,答案就是,你不会愿意普及工具,因为其实在你心底是知道的,技术能带来财富,但财富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你想要的,是稳定,若是此项技术只会带来生产率的提升,我相信陛下肯定不会抵触,问题在于,技术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势必会带来变革,而你们,恐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