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始》:使人各得其所欲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原是论说的意思,始是基础的意思,这就是讨论做事和看事情的根本。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译:
道德仁义礼,这五样是根本,而且这五样是一体的。
道,是人顺着它走的,使万物不自知地由着道走。(由,是沿着某路走的意思)
德,是人所得到的东西,使得万物各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解:
道德仁义礼,这五样是根本。本节先讲道和德。因为《素书》出现得比较早,所以这里说的道和德,不是道德品质的概念,而是老子的道与德的概念。《道德经》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语义和本节相似。
道是世界的本体,现实世界的本质。
德,也是个抽象的概念。德,通得,即事物获取的善(指good,最佳的功用,比如一块手表走时准,就被称为善)。事物实现自己的善,也是事物的所欲(比如手表的所欲就是走时准确,小刀的所欲就是裁纸锋利)。
也就是本节说的“德,就是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各自实现其具体的善。
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顺着道。(由着道,即顺着道)。
这就是道和德的关系:道是根本,德是最终的开花结果(使万物各自得到具体的善)。
顺着道,使万物万人都得其所欲,这意味着对自己一个人的目的性不要太强。这其实就是道家冲虚、顺应、无为的意思。为了理解更透彻,我结合张良的例子来说。
故事:
刘邦带着大军进攻项羽的彭城,但是失败了,败逃到下邑时,开了个著名的下邑会议。会上,张良给刘邦提出的一个新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汉国把函谷关以东所有地盘,都给天下的英豪,叫他们愿意帮刘邦共建大业。张良还提出了具体的三个人选:“一是九江王英布,虽然是项羽所封,但是这位楚国枭将跟项王闹了别扭;还有一个是彭越,还有一个是韩信,可交托大事,独当一面。所以,您如果要把关东地盘全都封出去,封给这三个人,则楚国可破也。”
这里,张良替刘邦考虑了自己的目的,但优先考虑的是这三个人的目的。这就是顺着道,“使万物各得所欲”。
而函谷关以东地盘,部分是在刘邦控制下,但如果刘邦继续失败,就要失去了,更东的部分则是项羽控制的。这三个人只有巩固和打下这些地盘,才能获得其中的封国。
这一策略,果然在两三年内扭转了刘邦的劣势,韩信等三人都开辟了很大的地盘,韩信打下北方和东方齐国地区,英布占领了南方,彭越扰乱项羽的身后。于是,项羽总得态势上处于劣势,三面被围,“汉有天下太半”——项羽在失败进入倒计时,遂有了垓下之败。韩信等人也得到了封国,各得其所欲。当然刘邦则做了最大的皇帝。
考虑所有人的欲望,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顺着道,使万物获得其所欲,所欲也就是所得,也就是德(各自达到善、最佳状态),这就是本节黄石公对道和德的给出的规则,这是成立的。
或者就像一个电商平台,让上面的商户挣钱,平台才能挣钱,而不是把自己挣钱放在第一位。
小结:
道,使万物得其所欲,懂得道,就是从万物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只顾个人的目的。
做事无目的、泛目的,才得到完美的所欲。越是追求所欲,越是不得其所欲。张良叫刘邦顺应每个人的欲望,实现各自的所欲,自己也获得总体的成功。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最值得推崇和效法的是水。水善于给万物福利而不争,不争夺好处。水是柔和的,并不跟别的东西争。水给万物施利,而自己处在大家都不喜欢的低的位置上,所以说它近似于道了。
这说的也就是本节“德,使万物得其所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