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崇祯,挽大明将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登基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四,天气晴朗。

还没三更天朱由检便被王承恩喊醒,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之下穿上了厚重的衮服。

乙卯时分,朱由检便已经在奉先殿内接受百官朝拜,不过很多人都没有到齐。

朱由检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如此大的阵势他也很是惊奇,四周乌压压的甲士和千以记的侍从,少了一两百人,他也不在乎。

其下的内阁首辅黄立极以及英国公张维贤脸色不善,他们知道魏忠贤敢闹出些事情来,却没有想到是直接让官员不到场这种最低劣的方式。

真当自己能够稳吃新继任的皇帝了吗?

张维贤昨日便收到了张诏调兵意欲入京的消息,今早已然调整好了京城的防务工作,他不愿意招惹魏忠贤但是不代表魏忠贤能肆意践踏皇家威严,甚至是兵变。

内阁首辅黄立极也是被气的不轻,早早就提醒了魏忠贤不要在登基大典之上,弄出事端下来,只能祈祷这位新皇帝手段能柔和一些。

比这两人还要着急的是太常寺的官员,生怕这位刚上任的皇帝要拿他们开刀,这次登基大典实属不堪。

不少沉不住气的都开始寻求守在一旁的御马监的掌印太监涂文辅让其派龙骧四卫之人前往各个官员家中通告。

涂文辅也没用法子了,昨晚便收到魏忠贤的提醒,今日他早早到场已经是犯了魏忠贤的大忌,若是新皇帝没有两把刷子,恐怕自己小命不保。

三大殿本就是前些日才修缮完毕,仓忙举行登基大典,加之不少的官员今日迟迟未到场,今日结束不少人的人头都要落地了。

在朱由检的示意之下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王体乾宣读先帝遗旨。

“皇五弟信王,由检聪明夙着,仁孝性成,爱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命绍伦序,即皇帝位,勉修令德,亲贤纳规,讲学勤政,宽恤民生,严修边备,勿过毁伤,内外大小文武诸臣恊心辅佐恪,遵典则保,固皇图因,布告中外。”

到了丙辰时间,黄立极牵头,勋贵,文武百官,军民耆老,三次劝进。

朱由检其实很想要第一次就答应的,不过伺候在一旁的徐应元多次阻拦,才有了这三请三让。

三请三让之时,还有不少的官员不急不缓,有说有笑的,陆陆续续的进场,丝毫没有将奉先殿之上的朱由检放在眼中。

三请三让结束,本是朱由检说登基感言,顺带大赦天下,而朱由检却在御座之上,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的注视着台下继续入场的官员。

皇极殿内死一般的寂静,不少的官员察觉出皇帝的情绪心思百转

朱由检实在是想不明白,内阁诸公以及六部尚书都是早早到场,而这群芝麻小官是怎么有胆子敢迟到的这么理直气壮。

他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昨日间的恐惧,现在的朱由检明白,如今的大明已经没有救了,自己若是跳不出老朱给子孙设下的禁锢,恐怕也只能和历史上的崇祯一个下场。

等登基大典结束,他便要进行自己的计划,是死是活也就在这一遭了。

待到最后一名官员到位,朱由检才下令继续。

在皇极殿前设几案等上供物品,朱由检身穿冕服开始行天礼,去奉先殿拜祖先。然后和先帝妃子拜礼,随后便是张皇太后。

入中极殿,等待群臣来朝。

遣宁国公魏良卿,保定候梁世勋,祭告南北郊。驸马候拱宸,祭告太庙。宁晋伯刘天锡,祭告社稷。

魏良卿面见朱由检报告时,朱由检笑容可掬,丝毫没有责怪其大典迟到之意,让魏良卿的背脊发亮。

礼毕,鸿胪寺官员上奏请求升殿,入主皇极宫,自此登极结束。

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改元。

廷议改元,礼部尚书孟绍虞拟进者四:“永昌”、“绍庆”、“咸宁”,以及“崇贞”。

朱由检小小的犹豫了一番,毕竟他挺喜欢永昌这个年号的,不过想到即将入主中原的满清鞑子,朱由检还是挑选了崇祯,见贞字少了一个偏旁,随即让徐应元取笔填了一笔,改为“崇祯”。

至少若是自己失败,自己也不会改变历史。

自此,朱由检变为皇帝崇祯,而那个穿越历史的小家伙,也要扛起历史赋予他的使命。

之后便是一些不需要崇祯决定的琐碎小事,随意点了一些人完成,崇祯便结束了朝仪,不过命令三人留下。

待到百官散去,徐应元早早回到信王府安排好内侍,便遣人收拾乾清宫,等待崇祯的到来。

进入乾清宫,崇祯大手一挥只是留下了一张书桌和文房四宝,其余奢华之物都被搬空。

打扫干净屋子,好迎客。

之后到来的两人,分别是英国公张维贤,襄城伯李守锜以及保定侯梁世勋。

张维贤年过半百,鬓角白发丛生,却精神奕奕,龙行虎步之间是一股上位者的气质,端是威风凛凛。

跟在身后的拥有蒙古血统的李守锜,虽说有着蒙古人的血统,却白净的不像话,根本没有武将的气质。

而另一旁的梁世勋身材高大,不过畏畏缩缩的模样人崇祯很是不喜欢。

这三人还是昨晚崇祯和王承恩闲聊时候得知的掌管军营的勋贵,至于其他细分之人王承恩也不是很清楚。

“来了,找位置坐。”崇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皇家礼仪,盘膝而坐,态度随意的指了指便继续低头查看递上来的奏折。

领头的张维贤有些不悦,不过也没有多说在侍从的安排下,无言坐下。

按照顺序在乾清宫内依次落座,却迟迟等不到崇祯的盘问,三人也不由得正襟危坐起来,等待宣判。

“你们知道生祠吗?”

生祠指纪念活人的祠堂,天启年间建立生祠最多者便是魏忠贤。

提起生祠梁世勋的脊背发凉,颤颤巍巍的开口道。“陛下,这生祠臣等也是知道的,都是魏忠贤逼迫我等建立的,来满足他的私欲。”说完,脚下一软重重的磕在地上。

崇祯眉间一挑,他刚才见到奏折之中有到为魏忠贤建立生祠的条陈,便是随口一问,其实他并不知晓生祠究竟是用来干嘛的。

“你们呢?”崇祯饶有兴趣的注视着其余两人,发现并没有任何异常,也是放宽心不少。

“臣不知情。”张维贤欣慰的起身道,自告奋勇道。终于等到这一天,天启的所作所为他不好评价不过,若是对付魏忠贤,他必然会尽自己的一份力。“若是陛下想要清查此事,我英国公府势必为先锋。”

李守锜见张维贤表态,心中又不愿意得罪魏忠贤,也只是勉强应承道。“臣等也是如此。”

“算了,今天叫你们来不是说这件事情。”说道这里,崇祯停顿片刻,扭头对着侍立一旁徐应元说道。“你去让魏忠贤在宁寿等我,内阁诸公在交泰殿内等我,还有把王承恩给我找来。”

待到徐应元离去,崇祯才继续说道,“京营乃是庇护京师之保障,每年耗费也是极其惊人,我查看了一下,去年一年花费总额高达六百万两,若是按一人一年损耗军械,粮草消耗及晌银三十两来看,京营至少拥兵二十余万,我算的可对?”

“不是这样算的。”李守锜坐不住了,先前生祠一事,自己能够束之高阁不予理睬,而这件事情恐怕不是这样算的。

“闭嘴,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再过几日,我便去三大营巡视一番,希望兵甲如数。”崇祯起身,随手揣起一则条陈,顺带踹了一脚还在地上爬服着瑟瑟发抖的梁世勋,有这样子的勋贵,大明朝还有什么希望。

被堵住最的李守锜是有口说不出,只能目光示意英国公张维贤,让他也帮忙说一句话,毕竟,三大营涉及利益的勋贵太多,谁也脱不开身。

张维贤自己作为中军都督,若是京营糜烂被崇祯看到,恐怕自己也逃脱不了责任,连忙打算开口。

还未开口,崇祯便厉声打断了张维贤的话语。“这几日的功劳,朕记载心中,希望英国公不要忘记了,英国公府与国同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依旧如此大明离灭亡不远了。”

说完,没有看两人的反应,崇祯大步离开乾清宫,不再理会二人。

留下在原地团团转,不知所措的两名勋贵。

“哈哈哈。”

崇祯在前往交泰殿的大道之上,开怀大笑起来。

一旁的持刀王承恩注意到这个赏识自己的主子开心,也是笑着应和道。

“陛下,不知道有什么喜事。”

崇祯听到王承恩的问话,想要直接回答说当皇帝真爽,历史上的国公在自己面前都不敢忤逆自己,却想到王承恩怎样也算是被封建王朝压迫之人,被话压到嘴中。

猛然想到一些事情,崇祯的脸色变得严肃。

“没什么,若是明日就死,你愿意陪我吗?”

“臣愿意。”

夕阳之下,两人的背影在廊道之上,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