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以史为鉴【4.5K】

中平二年,春正月丁丑日。

秽貊寇乐浪,围带方,带方令魏哲率义兵灭之。

-----------------

这便是朝堂对此事的记载,寥寥数语,并无多少人在意。

不过洛阳那边不当回事儿,此事在乐浪郡周边却传的沸沸扬扬。

不少东夷部落都记住了带方令魏哲这个名字。

虽不知道此战详情,但能全歼索卢部四千骑已然足矣说明一切问题。

经此一遭索卢部都不能说是元气大伤了,而是直接分崩离析。

尤其是在得知索卢虎被阵斩之后,周遭秽貊部落直接一拥而上将索卢部给瓜分的干干净净,倒是省去了魏哲不少麻烦。

不过有一点,这些人在瓜分了索卢部的草场之后,都默契的避开带方县一带,这便是畏威而不怀德。

一来一去,倒是让带方县周边的生存环境改善了不少。

……

翌日,带方县寺。

“子义,恭喜了。”

当太守府的郡吏离开之后,戏志才便笑着调侃道:“今日总该请我喝一杯了吧?”

闻听此言,太史慈顿时哈哈大笑道:“请!都请!”

这次秽貊入寇被歼魏哲虽为首功,可太史慈的功劳也不小。

再加上太史慈在黄巾之乱中也立下过汗马功劳。

故这次以前后军功,太史慈终于被封为带方县尉。

二十岁的年纪就能出任一方大县的县尉,也难怪太史慈这么高兴,太史慈之母管氏更是觉得自家儿子跟对了人。

当然,魏哲也有封赏,尚书台选部曹将他今年的考课评为“最”。

并且对于魏哲在带方复置“屯田六部”的请求,尚书台也予以同意。

而这才是最让魏哲高兴的。

话说在边郡屯田向来都是大汉朝的旧例,意图通过屯田解决边军的粮食问题,譬如光武帝时就曾经在并州边郡广为屯田。

只是随着朝政混乱,绝大多数的边郡屯田后来都渐渐废弃了。

比如玄莬郡、辽东郡、乐浪郡早年间也有不少屯田,可随着塞外蛮夷的日渐蚕食,最终都陆陆续续的荒废了。

……

“田氏、张氏一除,明公的根基算是稳了!”

当夜在太史慈的家宴上,戏志才忍不住如此感慨着。

闻听此言,魏哲顿时深以为然。

说实在的,即便魏哲自己都没想到这次的收获这么大。

虽然他只灭了阳丘田氏、昭明张氏两家豪强,但是抄没的田亩却足足有五百三十六顷,至于粟、麦、豆、糜、苜蓿等粮草,更是足足堆满了十三个粮仓,总计估计能有十万石之多。

要知道带方县的《垦田租簿》上也不过仅记载了七百六十八顷田亩。

数日前魏哲下令收缴田赋时,报上来更是只有三百二十七石税粮。

并且经过搜检,这次所获徙附、奴客、仆役,足足有七千多人。

至于铁矿、盐田、铸坊匠所就不用说了,反正都比官营作坊强。

简单来说,就是这次魏哲直接缴获了半个带方县,也难怪先前田文等人那么嚣张。

正是靠着这些隐匿的人丁、田亩等物,才使得地方豪强日渐强盛。

也就是带方偏远苦寒,要是在人烟稠密的中原郡县,稍微大一点的地方宗族就能聚集青壮数千人抵抗官府,豪族大家占田数百或千顷也是寻常事,地方势力想要解决远不像带方县这么简单。

倘若易地而处,魏哲还真未必敢像对待阳丘田氏一样在内陆行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至少在短期之内,魏哲是不需要担心粮草问题了。

而且如此多的生产资源,魏哲也要想办法消化掉,否则就真是暴殄天物了。

当魏哲谈到这个话题时,戏志才亦是微微颔首。

毕竟倘若处置不好,百姓最后恐怕还是要脱籍流亡,托庇于豪强门下。

于是当太史慈与钟扈拼酒的时候,两人索性就在一旁讨论起如何安置。

只见戏志才问道:“不知明公准备如何处理那七千多俘虏?”

当着戏志才的面魏哲也不隐瞒,直言道:“田张两家门客及嫡脉族人俱入铁矿劳役十年,至于其他各房族人遣散各乡社,不得令其聚居。”

戏志才闻言不由一惊,却是没想到魏哲如此杀伐果断。

毕竟挖矿十年几乎与死无异,也就是说起来好听罢了。

但是没办法,有孙策这个案例在,魏哲可不敢心慈手软。

不过对于其他托庇于两家门下的徙附、奴客魏哲就没这么严苛了。

只见他一边思索一边开口道:“至于其他黔首……或可令其与黄巾流民一起屯田。”

毕竟无论是中原的黄巾流民,还是辽东的豪强奴客,都不过是无地流亡的可怜人罢了。

然而戏志才闻言细细思量片刻之后却摇了摇头,反问道:“无功者安居乐业,何以赏功?”

此言一出,倒是将魏哲问住了。

对呀,那些黄巾流民拼命才获得的待遇,凭什么俘虏随随便便就得到了?

这不是小气不小气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公平”二字。

一旦魏哲赏罚不公,那无异于自损威望。

尤其是在这些黄巾流民初来海东,人心未定的时候,魏哲更要讲信誉。

念及此处魏哲灵机一动,顿时有了个主意。

只见他若有所思道:“或可将屯田两分,一为军屯,一为民屯。使二者待遇有别,如此既可赏功,又可屯田积粮,如何?”

见魏哲这么一说,戏志才立刻眼神一亮。

“明公这是欲改屯田旧制?”

毕竟以往大汉朝虽有在边郡屯田的习惯,但却没有这么多说法。

魏哲闻言也不掩饰,直接点了点头,而后详细解释道:“民屯之制,可令五十人为一屯,设屯长;十屯为一镇,设劝农使。由县中供给马牛、农具,待收获时十税五,无需服其他徭役。”

闻听此言,戏志才不由得轻轻点了点头。

他是见识过苦日子的,自然知道当下大汉朝的小农黔首的压力有多大。

别看当下的田赋为「三十税一」,但却依旧不断有小农卖田为奴。

为何?还不是其他徭役赋税太多了,普通小农实在无法承担。

实际上这些奴客在耕种豪强之田时,一般都要见税十五,也就是对半分,并且豪强可不提供什么马牛、农具,往往都需要自家承担。

可即便如此,对于那些失地黔首来说已经算不错了。

所以只有那些不知民之穷苦者,才会感慨黔首小民不知礼节荣辱。

“那军屯呢?该用何制?”

“军屯大致类同民屯。”只见魏哲驾轻就熟道:“可令十人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一屯,设屯长;两屯一曲,设假军侯;五曲一部,两部一营,设假司马。由县中供给马牛、农具,待收获时官四私六,无需服其他徭役。”

说到这里,魏哲补充道:“若无意外,屯田营地不变,凡军屯者俱为屯兵,且耕且战,驻守一方。”

之所以用军制编户,就是为了在战时便于指挥。

简单来说,就是让农兵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屯兵与屯民?”

听到这里,戏志才顿时忍不住拍案叫绝。

“明公实乃王佐之才也!”

戏志才越往深里思量就越觉得魏哲此策妙不可言。

“不仅如此,屯兵与屯民亦可上下流通,以做奖惩。”只见戏志才目光炯炯的说道:“屯民未必无胆,屯兵亦未必斗志不变,如此能战者、愿战者便可多食,善战者则可提拔入正卒之列!”

听他这么一分析,倒是让魏哲又发现了一项妙处。

不错,这缝合后的屯田制便是魏哲参考府兵制与卫所制的成果。

正如先前所言,边军屯田在大汉朝早有先例。

甚至秦朝之时始皇帝便令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人,并且于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适戍以充之。

可以说这就是大汉边军屯田制度的前身。

譬如前汉文帝就曾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前汉武帝也曾调发大批戍卒屯田西域。

不过真正将屯田制发扬光大的还要属“一炮害三贤”曹丞相。

虽然屯田制自古有之,并非曹操首创,但曹魏屯田的规模和作用之大却是空前绝后的。原历史中曹操在迁都许昌之后便在周边屯田,结果当年就收获谷物百万斛,于是自此在州郡列置田官,屯田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平天下。

直到曹魏后期屯田剥削量日益加重,竟达官八民二的程度,引起屯田民不断逃亡和反抗,与此同时屯田土地也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这才使得屯田制形同虚设。

当然,如果深究下去,屯田制的败坏其实也少不了门阀士族的推波助澜,否则他们上哪隐匿农户、侵占农田呢。

然而戏志才却不知道这些,只见他一脸感慨的赞叹道:“此法若能施行边塞,大汉永无边患也!”

魏哲闻言顿时无奈道:“过也~过也~志才怎也拍起马屁了!”

自古就无千年不变之制,屯田制再好也需要有人执行,否则时日一久终究免不了人亡政息的下场。

当然,这个法子对于当下的魏哲来说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至于日后如何,那自然要视情况而定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且看且行吧!

……

在与戏志才议定之后,次日魏哲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行动起来。

没办法,农时不等人,不早早处理完这些杂事,春耕就要耽误了。

于是经过仔细的筹划之后,魏哲很快便确定了民屯与军屯的位置。

话说当初由于东夷人频繁入寇,故尚书台将海冥、长岑、昭明三县废弃,余民并入带方县之中。至于三县旧地,则大多被索卢部侵占作为草场。

但如今魏哲斩索卢虎四千骑,令周边秽貊部落惊惧,情况自然又不同了。

魏哲吞到嘴里的东西,自然不会吐出去,更别说这本就是汉人之地。

倘若他连收复失地的胆魄都没有,那还不如趁早去投奔曹操。

所以魏哲索性便将军屯点设立在海冥、长岑、昭明三县旧址上。

毕竟三县旧城虽然已然变成了残垣断壁,但地基还是在的。

有了这个基础,建设军屯坞堡倒是能省下不少力气。

对于魏哲这个决定,戏志才虽然觉得有点冒险,但也没说什么。

翌日,县寺正堂。

“军屯编队已经尽数完成。”只见转正为县主簿的戏志才有条不紊的汇报道:“七千奴客中有近一千人主动愿意转为军屯,故如今军屯三千人,民屯六千人。”

闻听此言,魏哲当即笑道:“那正好,军屯编做三营,就唤作海冥营、长岑营、昭明营吧,令三营各驻三县旧城。”

按照魏哲设立的屯田制,军屯千人一营,民屯五百一镇。

如此一来,民屯正好可以划分成十二镇。

当然,只是粗略划分,各镇大多都只是粗建。

毕竟这七千奴客中并非都是青壮,其中也有不少老弱妇孺。

念及此处,魏哲当即又道:“令十二镇民屯驻海冥营、长岑营、昭明营内侧,以做策应。”

戏志才闻言点了点头,很快便按照魏哲的意思具体安排起来。

说起来黄雄那厮也是有趣,见魏哲顺利剿灭了田、张两家之后,便十分主动的当起傀儡来。

所以眼下戏志才虽然名为县主簿,可实际却是在行县丞之权。

而有了戏志才的查漏补缺之后,魏哲的想法很快便顺利落实下去。

……

……

翌日,海冥营屯田点。

“昨日已下春麦、豍豆,苜蓿也种了一些。”只见一个面有刀疤的精壮大汉此刻却好似老农一般在魏哲面前恭敬的回道:“瓜、韭、芥、葵以及杂蒜与芋头也都种了一些,不过占地不多,多在各家左右。”

此人便是海冥营的假司马匡晟,一个曾经的黄巾头目。

说来此人也可怜,本是北海郡安丘县一亭长,过得勉强还可以。

但是没想到因妻子颇有几分姿色,结果就被游猎的豪强子弟看中强行玷污了,其妻性烈,回去之后就自尽了。

匡晟也曾上县中求告,却没想反被县卒暴打一顿扔了出来。

于是匡晟一气之下便投了黄巾,率领黄巾军灭了那豪强子满门。

即便后来北海黄巾被郡兵所平,导致匡晟流亡山野,他也丝毫不后悔。

匡晟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自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死在哪处沟渠,却没想到阴错阳差间被运到了乐浪,竟然又有了当“人”的机会。

因此之故,匡晟对魏哲的感激是发自骨子里的。

不仅是魏哲给了他新生,更因为魏哲重新又给了他一个家。

不错,那日论功行赏时魏哲便将田文的一个姬妾赏给了他。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匡晟来到海冥营驻地后几乎废寝忘食的投入到屯田之中,三处军屯中就要属海冥营的进度最快,这才引得魏哲过来巡视。

而在田间地头巡视时,魏哲亦是不由的频频颔首。

于是临走之时,只见魏哲轻轻拍了拍匡晟的肩膀满意道:“好好干,日后什么都会有的!”

然而匡晟却倔强的摇了摇头。

“属下一切都主公给的,这些都是分内之事,不求其他封赏。”

不想魏哲闻言却豪迈一笑道:“为我征战的儿郎,焉能无赏!”

“放心,有我一份,就有你们一份!”

说罢,魏哲便干净利落的上马,带着众骑兵赶往下一处屯田点。

看着魏哲离去的背影,匡晟直接愣在了原地。

然而片刻之后,他的眼中却猛然爆发了一股强烈的斗志,再无丝毫颓然之色,似乎忽然想通了什么……

-----------------

PS:最近仔细研究了一下府兵制和明朝的卫所制,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历史果然是一个循环。

募兵制烂了就分田,良家子没田了就改募兵,千年来往复循环,最终还是耕战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