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有趣的老庄
勇闯杭城近20个年头的老庄,前年从杭城归隐山城乡村,过上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
返乡后,老庄与老伴将旧屋修葺一新,上山开荒拓土,种稻栽茶,水稻田里插秧干活的劲头,年将七旬的老庄是一点也不输农村小伙儿。组织村民办乞福百家宴,拉二胡唱红歌,去村广场写毛笔字,一口泰顺蛮话当乡村博主拍山村务农的快乐小视频……老庄的返乡生活过得有生有色热气腾腾。
48岁之前的老庄其实原来一直留守在山城中,那时,他也是种水稻、侍弄太子参茶叶、走村贩卖参茸,养家糊口,一年四季忙得不得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间地头里的老庄每日乐呵呵地哼着小曲,将自己原本乏累清苦的乡村生活却也过出了自己的诗意。
90年代末,小山村人不甘困于薄田,纷纷进城经商,一直乐天知命的老庄也蠢蠢欲动,只是他的初衷却有些与众不同。一则儿女长大成人,眼见可以与他共进退,他想可以带着一起出去历练历练;二则老庄特别想去省城,一心想生活在西湖边逛雷峰塔赏赏断桥雪景柳岸闻莺三潭印月;三则能赚钱当然是最好的,要是真没赚到大钱,赤脚空拳地去赤脚空拳地回,也没有什么损失。48岁的老庄与老伴一拍即合,收拾好锅碗瓢盆,举家怀揣着西湖美梦,直奔杭州城。
杭州城的建材市场里,十之八九的门店都是同乡所开,大家平日里说着家乡话,抱团经商,互相通力照应,为了出行方便,大家都集中租住离市场很近的城郊农房……来来去去,皆是相熟面善,知根知底,如入“城中泰顺村”,畅快自在,一家人如鱼得水,很快融入了新生活。
石材店的生意不比日用杂货,来来往往的客人并不密集,也没有那么多杂事需要应对,有大把闲置下来的时间可供打发。
老庄与老伴在市场周边找个方寸小空地,种上时令蔬菜自给自足。笔墨纸砚摆在案板台一边,老庄得空就练练一手好字,抱着二胡坐在店内吱吱呀呀地拉唱起革命红歌来,对着老伴唱《新白娘子》“西湖美景三月天……”,常常惹着左右店老板纷纷准备银钱,以为又是江湖卖艺来说唱了。
至于西湖边,老庄每月更是不少逛。即便老伴看得紧,他也隔三差五地找个出门“充话费”的理由,独自一人从城中村骑上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便逛上半日西湖。西湖美景,远近高低皆有不同魅力。处处雅致秀丽,老树成荫,绿柳抚岸,在清幽的巷陌古道里走走停停看看,老庄感觉光阴似是都变慢了,他每次心中都能生出不一样的满足与幸福来。
老庄一家人温厚纯朴,不争不抢,诚信守业,广结善缘,小店生意虽然没有想像中的日日红火,却也月月不少营收,自是强过了乡下。老伴勤俭持家,老庄一家慢慢也有了可观的积蓄。55岁时,老庄在杭州为儿子买了人生第一套商品房。60岁时,老庄又为自己和老伴买了套公寓。女儿儿子相继在杭州立业成家,成了新杭州人。初中文化的老庄在西湖边如愿上了老年大学,随了西湖寺院的师父再进修了毛笔字,考取了自动档的驾照……这些原来从前没有想象过的愿景皆已超额实现,老庄觉得人生很圆满。
月是故乡明,落叶欲归根。68岁的老庄心头开始惦记起了山城小乡村炊烟袅袅的生活来。打消完儿女的疑虑,老庄又乐呵呵地带着老伴,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小乡村。
去年圣诞节前夕,我与多年未见的老庄相聚碰面。那天,老庄驱车40多公里山路,耗时1个多小时从山村老家赶赴县城。
山城的冬夜特别冷,那天老庄的打扮却显得颇为“讲究”,有备而来。他穿了一身灰黑的正装,外加一件灰色大衣,脖子上围了一条浅灰色格子毛绒围巾,脚上的皮鞋擦得油光锃亮。年近70岁的老庄看起来很“文艺”,仍然腰杆笔挺,红光满面神采奕奕。
刚经历长途劳顿,老庄却未见一点的疲态。一整个晚上,他与我相邻而坐,跟我们年青人互动热络。20多年来我们其实也仅是见过两三次,彼此感觉却非常亲切温暖,老庄与我寒喧家常,情真意切,尤为亲厚。他即是个老父亲,更像是忘年交般的老朋友。
女儿小庄写作获奖,老庄与荣有焉,他满脸笑意,有难以抑制的骄傲。他小心翼翼地把奖牌奖状放在身旁生怕弄丢被别人拿错。晚会上所有的节目表演,老庄都认真地观看,热烈地鼓掌喝彩,仔仔细细地给女儿拍现况视频。我跟老庄说:“叔叔你要参加个唱歌或二胡演奏的节目就好了,这样干坐当观众,太屈才了。”老庄面露腆意,又跃跃欲试,语带遗憾地说:“今天太匆忙了,都没什么准备,下回下回!”
晚会结束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老庄没留在县城亲戚家,说太晚叨扰不礼貌,又执意要驱车绕山路一个多小时回小山村。他还一个劲地宽慰我说:“没事,山里人走山里路,一眨眼功夫就到。”
临分别时,老庄从车上搬下一大袋新米,说这可是他自己亲自种新收割的大米,软糯香甜甚是好吃,当天一早特地为我新辗的,还仔细叮嘱我蒸煮要领。沉甸甸的新米足有20来斤有多,老庄的深情厚礼把我感动得两眼湿热。
目送仍旧精力旺盛的老庄麻溜地上车倒车,稳稳当当地开车而去,我突然感慨万千,七十岁的老庄是如此的矫健,风风火火,活趣生香。
我跟小庄发信息说:“你家老庄啊,活得真有趣,真是我们的老知音!”小庄得意地回我说:“谁又能说不是呢?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