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出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朝中风云边关雷,九战从此四夷服

(1)

于蓝获得武举状元之事,自然是很快传遍朝中上下,个中细节也被不少人知晓,闻之无不惊叹。皇上当即下令,于明日早朝召见武举三甲。

于蓝等人收到消息后,都回到原处等候,于蓝自然是回客栈。此时于蓝早已名动京师,回到客栈已被众人簇拥,或问聘、或送礼。于蓝并未理会,只是一一礼拒,借口回房休息。

于蓝并未想今日或明日之事,他现在只是在想该如何查探父母命案真相。此事必与朝中官员有关,于蓝只能是见一步走一步。

一夜安稳。

翌日早。宫中一太监及数名侍卫一同前来请于蓝上朝,于蓝跟着前往宫中。期间那太监教了许多关于宫中和朝上礼仪和注意事项,于蓝一一领悟,并致谢。

很快,于蓝一行就来到宫门前,于蓝感受到其气势恢宏,但还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一行走进皇宫,穿越许多伟殿宏阁,赏尽奇花异树,终于来到了最宏伟的宫殿议政殿。议政殿乃早朝之地,地方官汇报地方事务、朝臣相议、皇上决策之所。

于蓝来到殿外,那太监示意等待。一是要通报,二是要待此次武举之榜眼及探花。很快,榜眼李铭、探花林斌具至。李铭深看了一眼于蓝,三人并未交流。

“传今科武举三甲进殿。”俄顷,三人听到殿内传出一道呼声。

于蓝三人由一名太监引入殿中,三人皆是下跪山呼:“吾皇万岁!”。

三人自然都是受到太监的教导,进殿后并未抬头观望皇上,只是低头缓进。

“平身!”于蓝三人仍未抬头,听得上方传来一道声响,只是缓缓站起。

“谢皇上!”三人站起后作揖到。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于蓝三人只得缓缓抬头,将视线投向前方九阶龙庭之处,但目光依旧不敢放肆。于蓝细看皇上,只见一名身穿金黄龙袍的青年男子,应该还不到三十。此人双目圆大而明亮,鼻梁高,胡须少许,脸容威严,年纪不大但显然异常成熟。但偶尔间又浅露出一丝不明的笑意,让难以捉摸。

“不错,此次武举三甲远胜往日,朕甚是满意。”皇上李元笑道。

李元即前皇帝李恒之长子,昔日之太子,于蓝之父刘志成之学生也。

于蓝三人皆垂首以待,并未发言。

“列位,此次武举三甲当如何封赏?”皇上李元又道。

“吾皇,当按先例,状元者留于宫中,充皇上侍卫,任太子太傅。其余者,应授将军,戍边守远以报皇恩。”吏部尚书赵安上前道。

“吾皇,微臣以为,太子太傅已有三名之多,不宜增添,不如一同授予将军之职。”兵部尚书南宫路上前道。

“吾皇,南宫大人所言甚是。朝内冗员甚多,不宜增添。”此时工部尚书诸葛鹏看了看南宫路,上前微微笑道。

“哼……”南宫路低哼一声,两人关系不言而喻。

“吾皇,老臣以为,应按先例,太子太傅不畏多,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况吾皇身边侍卫不多,当留一人保护皇上。”于蓝先前并没有细看朝上众人,突然听到一道熟悉的声响,侧视寻之,原来是当日所救之李老。于蓝当然知其实为朝中高官,但并不知其身居何位。

“丞相认为按先例?”皇帝李元疑声道。其实李元亦认为朝中冗员甚多,不宜增添,但想不到李老竟如此说道。

于蓝一听,甚是惊讶。想不到李老居然是丞相。于蓝又细会个中因由,李老有报答于蓝之意。

“吾皇,丞相有理。”当李元刚出口,还不待李老回道,已有不少人争相言道。

于蓝细想,“李老在朝中位高权重,党鹏甚多,可谓是翻手风云,一呼百应。”

听得如此之多人拥护李老,先前的南宫路、胡俞等人皆缄口不言。

“既然百官皆认为如此,就按先例办吧。”皇帝李元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只好说道。

“三人听命。今科武举状元于蓝赐封三品御前侍卫,兼太子太傅,赏万金。”李元接着道。

“谢主隆恩!”于蓝记住先前太监的教诲,下跪谢恩。

“今科武举榜眼李铭赐封五品散骑将军,归镇北将军麾下,即日启程赴天阴山,为国戍边,保卫刘州。”

“慢!吾皇,边境安宁,无须再遣将戍边,不如留在宫中任职,以保皇城安稳。”听得李铭将遣往刘州天阴山,李老上前道。

“李大人,李铭乃是汝侄,当避嫌,此不免使人怀疑大人有护短之心,又罔顾国法。”丞相尚书省仆射周河上前道。

“此乃事实,身正不怕影斜,我纯属以事论事,不怕被小人怀疑。”李老看着周河,淡淡回道。

“好了。李丞相所言甚是,周丞相有些过虑了。就按李丞相之言办。”李元自然是知道两人不和,但他有自己的想法,于是说道。

“吾皇,不如就把三人都留下吧。”李老接着说道。

“哼……”殿中众人相互对视,意味不明,但都缄口不言。周河冷哼一声。

“既然如此,那就都留下吧!”殿中百官的言行都一一皇帝李元收在眼里,说道。

“李铭改为五品御前侍卫,赏金八千。”

“谢主隆恩!”

“今科武举探花林斌赐封五品御前侍卫,赏金五千。”

“谢主隆恩!”

“你三人皆明日赴任。”

“遵命!”

“今科武举三甲封赏已毕,至于其余进士,由三省商议决定,由吏部及户部办理。若有事可启奏,无事退朝。”皇帝李元道。

“退朝!”见阶下百官无言,李元说道。

“退朝……”一太监听到李元道退朝于是山呼。

“恭送皇上……”众人见李元退入殿内,齐山呼。

“恭喜状元爷啊……”见李元彻底进入其中后,不少大臣向于蓝道喜。其中不少都是献媚、奉承之辈,心怀各种目的。

“同喜!”于蓝一一恭手回道。

“于大人,真是年轻有为,国之栋梁,日后定当成为我朝中流砥柱。”李老走向于蓝,当着众人自然不会称呼于蓝为恩公,说道。

“李丞相谬赞,折煞下官了。”于蓝自然也打一下官腔。

“于大人,可否愿到寒舍做客?”李老说道。听到李老如此说道,其他人等皆是一惊,难道其还要攀附一名新晋武举状元吗?但众人都不敢说什么,而想邀请于蓝之人皆是暗自放弃。

“若李丞相不嫌下官低微,下官自当遵命。”于蓝知道是避无可避,只得答应。

听到于蓝答应,众人只得退去。

“请!”李老请道。

“李丞相先请。”于蓝自然不敢先行。

李老于是向殿外走去,于蓝相隔数步跟在其后。

(2)

走出宫门,李老邀于蓝同上马车,于蓝只得应允。

马车缓慢驶过京师繁华的大街,于蓝不时观看车窗外的景色。不到半个时辰,马车驶到城南的一所宏伟富丽的大宅外,只见大门上书“李府”二字。于蓝知道此是李老之家,即丞相府。

期间李老偶尔问到于蓝一些往事和打算。于蓝只道是山野之人,往事无几,往后效忠朝廷,报效皇恩,以图光耀门楣。

两人下车,于蓝跟着李老走进了这座全京师最富丽堂皇的宅院。

“上茶!”进入大堂后,李老吩咐下人上茶。然后两人各自坐下,李老上座,于蓝下座。

“真想不到,昔日山野相遇,今日竟是如此景象。”李老笑道。、

“的确,请李老恕罪,小子不知李老身份。”

“不提你对我家有救命之恩,所谓不知者无罪吗。”

“不知李老今日请小子来此,所为何事?”于蓝当然不相信李老只是请自己来作客的。

“你知道李铭是何许人也”?

“请李老恕罪,小子并不知道李铭乃是李老之侄。不过即使知道,吾也……”

“你也不会手下留情?哈哈,此非吾欲说之言。”李老接着说道。

“……”于蓝看着李老,并未发声。

“你知道为什么吾要让吾之侄儿参加武举吗?凭老夫在朝中的权势,欲要为他某取一官半职,实属易如反掌。”

“是人言可畏?”于蓝试探道。

“不仅仅如此。他是吾侄儿,吾从小教导他,看着他长大,他拥有怎样的实力吾甚是清楚。此子虽非将帅之才,亦非庸人可败之。”

于蓝沉默,仿佛知道李老想表达什么。

“吾观你与他之战,不到三个回合,你便可胜之。可见,你的实力远非他可比。”

“请李老明示。”于蓝也知道李老只是在铺垫。、

“不急。吾欲言,你较吾侄,武功深藏顶绝,睿智明辨博远,他日成就必远超吾侄。且你有恩与吾家,吾几欲报之,一时未知如何。今日吾细想,决定将吾之外孙女嫁与你,一是报恩,二是为吾外孙女寻一佳婿。”

“出来吧!”还不待于蓝反应,李老对厅外喊道。

只见昔日之清雅少女缓步走进大厅,看了看李老,又看了一下于蓝,便低下了头。细看,便发现其洁净嫩白的脸颊上染上了一丝淡淡的绯红。

“公子有礼!”少女盈盈曲腰微笑行了一个常礼。

于蓝也看了看少女,脸上淡淡脂粉,衣着华丽而淡雅,只觉较之昔日,愈加清雅动人。于蓝顿时想起一首诗,甚是符合此情此景。

淡淡脂粉绕,

盈盈水蛇腰。

青丝抱素裙,

绝色难尽道。

“小姐有礼!”于蓝无奈回礼。

“李老错爱,小子年纪尚小,刚得功名,欲报国建功,未有成家之念,望李老收回前言。”

少女听到于蓝此言顿感失落,但并未发言。只是绯红的脸色,顿时恢复正常。

“你已及冠,吾孙女亦过了双八年华,年十有七已。而成家不碍于报国建功,甚至还有助于。难道你觉得吾这外孙女不配?”

于蓝看向少女,少女连忙低头避开目光。见此,于蓝只好说道:

“不敢!小子确未有成家之念。况婚姻之事,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可儿戏。”

“是老夫鲁莽了。”李老细想,也的确如此。此天下欲与其附亲者不计其数,况自己外孙女国色天香,人皆传言京城第一美女也,不可能有不欲与之成亲者。心中便生起一计,只是表面上说道。

“此事在下先行禀告父母,若父母同意,李老不弃,小姐不嫌,此事就交予良媒前来提亲。此合情合理又不背礼。”于蓝当前要务是查清父母一家被杀真相,儿女私情未欲谈论,于是想出此借口答道。

听到于蓝此言后,少女心如鹿撞,不知所措,只是偷偷看一眼于蓝,并未出声。

“好,就按此来办。”李老笑道。

“午时将至,不如留下一同共餐?”李老看看天色,接着道。

“小子今朝才被赐封官职,明日须赴任,此间当一一准备,今日无暇与李老共餐,择日如何?”

“既然如此,吾亦不勉强。你两有何话边说吧。”李老看看两人便说道,说完便走出大厅。

“小姐,冒犯了。吾需准备甚多,就此告辞。”于蓝知道自己有些伤人,道歉并告辞道。

“小女子叫孙雅芳,以后便叫雅芳吧,不要称呼小姐了。今日非你之过,是外公急躁。”

“多谢小姐……雅芳见谅。”于蓝改口道。

“于蓝,以后我可以称呼你为于大哥吗?”

“可以。”

“于大哥,既然你有事,便先走吧,改日再聚。”

“告辞,保重。”于蓝别过孙雅芳后,就径直回客栈了。

(3)

路上,于蓝并未细想李府之事,只是考虑日后居所之事。于蓝虽有万金,但其非浪费钱财之人,而常住客栈显然不可,只得找人买一处府邸。

于府,于蓝在询问数人后,在一地主手中买下一处位于城东的旧府邸。所需费用不过百银,“于府”匾额不过数十文而已。府邸乃四合院,前后不过十数丈,房间不到二十间。显然这与一名三品官员府邸相差甚远。于蓝并不在意,或许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吧。

此时,丞相李府。

李老坐上座,李铭垂手站立于其前。

“伯父,侄儿不懂为何?武状元之事……”李铭说道。

“此事不必再提了,你技不如人,况那于蓝的确是可造之材。”李老打断李铭说道。

“这正是侄儿不解之处,侄儿虽技不如人,但依旧可以获胜。”李铭右手在颈前一抹。

“你只要知道一点,于蓝对吾家有救命之恩。有些事我不愿多说,但你一定要记住。”李老突然狠戾说道。

李铭了解李老,其虽狠辣,但有恩必抱。李老是在提醒自己不可妄自报复。

“侄儿明白!”李铭恭声道。

“还有,吾欲使之为一家人。”

“啊……”李铭并非愚笨之人,自然是懂得李老之意。

“吾老而无子,且愚婿难成大器,倘若你两人同心同力,天下依旧在李家。”

“侄儿明白!”李铭自然明白此李家非彼李家。

(4)

翌日,早朝。

于蓝着深黑劲装,佩长剑,立于右侧门外,距龙庭十丈有余。议政殿不得带兵器入内,所以护卫皆立于外。于蓝耳聪目明,虽远而清晰可辨,一字一言皆了于胸。

太子太傅不过虚衔,但御前侍卫确实实实在在的。况且于蓝被安排在极为重要的议政殿四周守卫,可以看得出李元别有用心,且不说。

皇帝李元细听大臣回报属地情况。不少大臣建议多修水利、路桥,减赋养民等等。

早朝如往日,形形色色,大同小异。

“众卿还有何事要秉?若无事可退朝。”李元说道。

阶下众臣皆无言。

“那就退……”就在李元将要说退朝之时,突有一身穿戎甲,风尘仆仆,年若而立之兵士慌忙闯进议政殿。

“吾皇,边关告急!”兵士下跪并匆忙打断李元道。

李元及殿内大臣皆是一惊,于蓝听后一阵莫名,但同样惊讶。

“慢慢道来。”李元接着道。

“西方戎族首领天狼,亲率二十万大军,攻我齐州天门关。我军三日九战九败,战士伤亡惨重,虽有天险可守,但也只是下策。贼兵围困,关内余粮已不足百日,吾奉大将军韩援之命,八百里加急进京求见吾皇,通秉战况,请求发兵解困。若天门关失守,齐州将生灵涂炭,天下将战火连绵,万民将困于烽烟。”

“此事甚急,诸卿可有良策?”李元听后更是惊讶,想不到看似太平的天下居然已岌岌可危,忙问道。

“微臣愚见,可调镇北将军关同前去天门关救援。”兵部尚书南宫路说道。

“不可,吾皇,远水不救近火。此去天阴山千里有余,再赴天门关,前后需时数十日。还需整兵运粮,一来一往,天门关早破。”户部尚书宋国忠说道。

“吾皇,臣意,应调梁州之兵救齐州。”工部尚书诸葛鹏说道。

“此话有理,但梁州及京师并无可堪此重任的良将,其余将领多守关戍边,调遣需时。”礼部尚书陈良说道。

“今科武举三甲俱在京师,此战正可用。”李老突然说道。

“此战势大,动及国本,怎可混乱用兵任将。今科武举三甲尚须磨练,怎可轻易上阵?”周河看着李老说道。

“正是需要磨练,因此才让他们上阵。杀敌建功以报皇恩。”李老答道。

“臣认为,周丞相此法可行。兵贵神速,不可怠慢。望吾皇早决断,遣将发兵救齐州。”门下省侍中任维和李老虽无仇怨,但他也见不到他好,因此附和周河说道。

“慢!不如,先传此三人上殿,听三人之见,可有退敌良策。”李老又说道。

“好,传今科武举三甲上殿!”李元同意道。

三人皆任职宫中,离大殿皆不远,听到传令,俄顷便行至龙庭阶下。

“不知爱卿有何良策?”李元先是将事情简单说了一遍,然后问道。

“吾皇,微臣自幼熟读兵书,懂得排兵布阵之法。区区蛮夷之兵,微臣只需五万兵马,就可尽灭之。”李铭抢先说道。

“吾皇,微臣亦是饱读兵书,臣只需三万兵马,便可荡平西戎。”林斌说道。

正当众人以为于蓝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于蓝却是沉默不语。

“于卿,可有想法。”李元也是奇怪,于是问道。

“吾皇,微臣虽自幼习武修文,所读者皆是儒家经典,兵书战策未染之。”于蓝诚道。

“原来如此!”不读兵书的武状元,也是第一次见,李元念道。

“吾皇,臣请战,克日赴齐州。”李铭说道。

“臣亦愿往之。”林斌道。

“吾皇,臣虽未读兵书,但知纸上谈兵之事。兵贵神速,调兵需时,臣愿先领八千轻骑以阻敌兵而待后援。”

“八千?”众人一惊。

“爱卿,此乃国之大事,不可轻言。”李元说道。

“不错。”众人附和道。

“微臣知轻重,更知远近。京城虽有兵将十万余,但不可尽往齐州,只得抽调部分兵马,其余需沿途征调,需时甚长,恐贻误战机。臣于取京师八千轻骑,日夜兼程,可十日赶至天门关。此时便可与关内将士前后夹击,即便不胜,亦可拖延时日。望吾皇恩准!”于蓝分析了情况,于是说道。

“于大人,所言甚是。”

“有理!”

“可行!”

“既然如此,于卿听令,朕封你为平戎大元帅(虚职),领先锋职,克日率八千轻骑赶赴齐州,救援天门关。李卿为副帅,待调兵完毕,即率十万兵马,与于卿会合。林卿为大将军,负责沿途征收兵马,运送粮草。”李元说道。

“臣领命!”三人回道。

“兵部尚书为监军,与李卿同往。”李元又命令道。

“臣遵旨!”

“此战事关国本,天下兴亡,绝不可败。”李元喊道。

“臣等誓死报国!”

(5)

“臣先行告退,立往军营取兵,赶赴齐州。”于蓝上前道。

“于卿忠义爱国实为可嘉,朕再赐你宝剑一柄,望卿一举荡平西戎。”李元随即命人取一柄镶有翡翠之银剑,亲自呈送与于蓝。

“谢吾皇!”于蓝忙接着。

“取兵,需兵符。”就在于蓝欲退出议政殿之际,兵部尚书南宫路说道。

于蓝又问南宫路取过兵符后,走出皇宫,往城外兵营去。京师虽四门皆有兵将守卫,但兵营位于南门外。于蓝一出宫门便取过马匹,奔赴南门,同行者还有皇上身边数名近卫。

有兵符,又有皇上数名近卫传达皇上口谕,于蓝很快便取得八千轻骑。

取完兵将,于蓝要求兵将皆换长矛或长戟,又或多带一长兵器。于蓝并未说明缘由,只言兵贵神速,克日启程赶赴齐州。

军前竖起一大一小两面旌旗,大旗书李,乃国号,小旗书于,显然是主帅之姓。

于蓝一行,从京师天华城出发,一路往西,日夜兼程。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期间未作停息,只是每到一城便更换马匹,饮食皆在马上。三日未到,于蓝一行已进入齐州。第五日黄昏,天门山已可见。

天门山有两座高万仞之险峰,山顶积雪,山石洁白,远观如刀刃。天门关则位于双峰之间山下。

“元帅,天门关就在前面天门山下。吾等快马加鞭,可入夜前击退敌军。”于蓝身旁一将士说道。

于蓝细看,原来是日前殿上报信之年若而立之兵士。

“不知大哥身居何职?”于蓝问道。

“未将不敢。未将只是天门关守将镇西大将军麾下一副将而已。贱命陈苟,大伙都叫我“狗头”。”陈苟听到于蓝如此说道,甚是惊讶,忙说道。

“陈副将,传令下去,就地安营,生火炊饭,食饱再战。”于蓝自然不会称之“狗头”,只是说道。

“元帅兵贵神速,为何?”陈苟不解道。

“先传令下去,此事入夜再说。”

“入夜?”

陈苟虽说惊讶、不解,但还是传令下去。

众人于是开始分工扎营、做饭、或休息。众人连日赶赴天门关,途中仅是在更换马匹时稍作休息。

“众将士,连日奔波,吾深知大伙已是疲累不堪,但救国而忘身,兴邦而舍命,乃忠君报国也。此时众人可尽情休息,准备作战。”于蓝喊道。

“忠君报国!”众人喊道。

(6)

在众人休息之际,于蓝走向陈苟。

“陈副将!”

“元帅,有何事吩咐?”陈苟见于蓝叫自己,又是一惊,忙回道。

“不知附近可有不经天门关而可以越过天门山之地?”

“这是为何?”陈苟不禁问道。

“末将知罪!”陈苟说完就知道自己犯错了,下属竟敢问元帅意何,于是忙恭声道。

“何罪之有?此事不妨告知汝。吾有一计,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即遣一队人马越过天门山,绕到敌军之后,与关内守军前后夹击,可败之。”

“善!可此事难办。”陈苟听到于蓝妙计后,不禁赞道,但又细想此事非易,又说道。

“吾之欲知有路否?”

“有。只有吾等经年守关查山者方知,但此路难寻而险。”

“汝可一一道出,画一图佐之,便可寻得。”

“请听末将一一道来。”于是陈苟把自己的经历及小道之况告之于蓝。后又作一图予于蓝。

“陈副将听令!”

“末将听令!”

“现在立即选出一百名身手矫健,年轻力壮,最好是会武功的。”

“末将马上去挑选。”于蓝是雷厉风行之人,陈苟亦办事迅捷,不一会便选出百名兵士。

“汝等随吾走,陈副将便领剩余人等赶赴天门关见守关大将军,告之今晚子时三刻出关直奔敌营,与吾前后夹击。切不可忘!”

“末将明白!”陈苟便带人往天门关而去。

“汝等皆是陈副将选出,是精英之精英。现随我翻越天门山,绕至敌后,此事甚难。”

“忠君报国!”百人齐喊道。

“善!此次若击退敌军,吾必为汝等请功。”

“谢元帅!”

“现刚过戌时,吾等须子时三刻前赶至敌后,不容有失。”

“是。”

(7)

两军相持已逾三个月。每日辰时戎族大军便开始攻城,天门关守将踞关死守,戎族大军亦无可奈何,至酉时只得鸣金收兵。今日亦是如此。

天门关,议事厅内。天门关守关大军将镇西将军韩援坐上座,诸副将分坐左右。

众人连日作战,衣衫未整,冠发少理,略显颓废。

“将军,贼兵虽依旧未攻破天门关,但关中粮水将尽,十日内将不攻自破。”一副将上前说道。

“此事吾知晓,现正是想解决之法之时。”韩援说道。

“陈副将离关已两个月余,吾想援兵不日将到,吾等需固守以待。”韩援又道。

“天门关距京师万里之遥,寻常往来便需时半年,吾怕守不住。”又一副将上前说道,最后一句显得格外柔弱。

“必须守住!此关若破,天下百姓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吾等家眷同之。”韩援抖擞一下精神,目放精光,横扫众人,然后说道。

(8)

戎族大军军营,主帅营中。

“大汗,我军出战已百日,攻关三月未破,将士伤亡甚多且疲惫,粮草又供应不继,是否班师回朝?”一将军上前对着上座身穿虎皮大衣、批灰羽斗篷戎族汗王天狼说道。

“大汗万万不可退兵,此关日内必破。”一位虽亦穿兽衣,但显得十分儒雅之人说道。

“军师,为何?”天狼忙问道。

“我军缺粮,天门关更缺。且我族此番大举侵李,李国其余外敌不久将闻之,他等必不会坐视我族独占李国万里山河,将起兵攻李。到时,李国四面受敌必败无疑。天门关虽坚如磐石,日久必破。我军可待天门关不攻自破。”军师狡狐说道。

“若如此甚好,但届时我军是否还需与他人争地?”天狼又道。

“此事待破关灭李再议,此时议论尚早。”

“军师所言甚是!众人先回去休息,明日再议破关之事。”

众人散去,各自回营休息,天狼亦就寝。

(9)

天门山上,崎岖陡峭鸟道中。

夜凉如水,月黑星淡。

于蓝带领着百名将士,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前进着。众人身背长枪、长矛、戟等兵器,脚步沉重缓慢,汗如雨下。

“元帅,此路难行,恐怕难以按时赶至。”一将士突然说道。

“吾亦知,但吾等必须按时赶至!”于蓝显得十分轻松,这般山道对于蓝而言如履平地。其知将士们不能如此,但依然坚定说道。

将士皆无言,只是更努力攀爬前行。

子时刚过,于蓝一行终于艰难越过山巅。

“艰难之地已过,现刚过子时,必须加快前进。”于蓝说道。

“是!”

众人奔跑下山,往戎族大营而去。戎族大营离天门山不远,于蓝一行奔跑不到两刻便可见灯火。

“停!”于蓝示意众人停下。

“敌军大营已到,我等需分兵绕到营后,偷潜进去。长兵杀人,盗火烧物。”于蓝又道。

“是!”

“你,你,你……各别带九人分头前去,我一人独去。”

“是!”

众人有序散去,分头前进。

话说不久前,陈苟带人赶至天门关,韩援等人甚是惊喜。但听陈苟言于蓝之计后,渐显失落。

“终究是孩童之言。”韩援说道。

“将军,吾虽与于元帅相处不久,但深知其能。且天门关现已岌岌可危,不日将不攻自破,何不尽力一搏。”陈苟说道。

“将军,陈副将所言不无道理。”一副将上前说道。

“是啊!”有一名附和道。

“既然诸位都同意,那就出兵吧。传令下去,点齐兵马,子时三刻出关偷袭敌营。”韩援说道。

(10)

子时三刻,于蓝手下各路将士,皆趁防卫松懈,偷潜进去。于蓝亦是轻松进到敌营之中,到处巡视。

“后营着火啦!”后营四处火起,此自然是于蓝手下之人所做,一巡夜发现呼喊起来。

“救火!有敌来犯!”呼喊声很快传遍上下,一将军衣冠不整跑出,喊道。

“何事?”天狼已被喊声惊起,赶出营帐,忙问道。

“后营有敌来犯!”众人皆因火起而混乱,自然没人搭理天狼。突然后营各处涌出手持长兵之将士,攻向戎兵,一时死伤无数,众人又呼喊。

“前营有敌!”前营哨兵见韩援等人赶至高喊道。

“攻进去!”韩援来到前营门外,命令道。

顿时,刀光剑影冲天,厮杀呐喊振地。接着,火箭如雨,血流成河。

戎兵本已慌乱,现又遇前后夹击,伤亡甚众。

“大汗,我军遭敌军前后围困,后营火起,粮草殆尽,且先退,待整军再战。”狡狐寻到天狼说道。

“退!”天狼看着眼前景象亦是无可奈何,只得说道,说完便率先逃去。

于蓝其实早已发现天狼藏身之地,亦观之逃去,但都未阻之杀之。

于蓝手下等人及韩援一众都未追赶戎兵,只是在其营帐之中搜寻一遍,带走余下粮草马匹,其余尽数放火烧毁,后同回天门关。

当夜,天门关议事厅内。

于蓝、韩援皆上座,其余人等分座左右。

“于元帅,真是及时雨,救吾天门关众人,且足智多谋,初到便大败敌军,吾甚是敬佩。”韩援倒是真心实言。

“韩将军,此乃皇上之名,非救天门关,乃是救天下。韩将军众人为国为民,死守天门关三月余。实乃于天下有恩,令吾惭愧。”于蓝亦是真言。

“于元帅过谦。今日戎兵暂退,不知元帅作何打算?”听到于蓝此言,韩援又惊又叹,说道。

“此事不急,败戎族一家非胜。明日派探子探听戎族情况,再作打算。吾所带八千骑与天门关守关将士皆以劳累,当休养生息。”

“就如此安排。”

众人各自回去,于蓝自然也有安排之居所。

天门关众人三月以来难得安眠,今日得以好梦。

(11)

戎兵一众伤亡甚多,余兵不过五万。皆如惊弓之鸟,路上木石疑是追兵,于是一退再退,一夜退去三百里之多,在葫芦谷安营扎寨。

“大汗,我军伤亡惨重,余者不到五万,再战必败。”狡狐看着同样有一些狼狈的天狼说道。

“想不到,他们有此一遭。即使我军不足五万,亦多余天门关之兵,可胜之。先整军休养,三日后再战。”天狼说道。

“大汗,我军粮草已尽,恐难再战。”一将军上前说道。

“什么?”天狼甚是惊讶。

“大汗,不如我军暂退回戎族,一是整军休养,二是收粮积草,三是待可乘之机。我戎族攻李之事必已传遍李国四方异族,他们必不会不趁此之机灭李夺地。”

“军师所言甚是。”一众将领皆说道,有的是赞同,有的更像是害怕。

“此间别无他法,只得如此。先停军三日再回戎族之地。”天狼无奈说道。

于蓝派出之探子,不一日便探知戎兵安营之地,于蓝料想戎族必退兵以待时机,于蓝于是趁其未归偷袭之。

次日,于蓝派一千弓箭手布于葫芦谷之上,五百步兵手持长兵布于谷外。先是弓箭手火攻,箭如流星,戎兵不可抵挡,不战即退。到谷口遇上手持长兵之步兵,戎族多用弯刀短兵,伤者被擒无数。于蓝并未追击。

第三日,同样探得戎兵安营之处,于河下谷地,于是于蓝命人先堵后决,水淹戎兵,戎兵再退。于蓝未下令追击。

第四日,于蓝同样命人偷袭,但未令追击。

如此偷袭八遍,戎兵所余者不到两万,天狼等人便逃回戎族之地,于蓝依旧为追击。

九日九战,九战皆胜。戎兵二十万众,所余者不到两万,此等战功不到一个月就早已传遍天下。李元闻之大悦,朝廷众人甚是惊讶。李铭等人于路上接到此等消息,亦是惊讶。李元令命等人回京。

有时候会感叹,为什么消息传播比车马更快。

北方狼族,南方蛮族与东方升阳国闻戎族大举攻李,皆欲趁此侵李夺地。然于其整军集粮之际,又闻于蓝九战九败戎族,灭敌十之八九,皆畏之、暗自放弃攻李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