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电影芳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6章 王大年的责任心

小吴因为知道电影学院恢复招生,文艺青年属性大爆发,可是费了半天劲,满腔的热情没有得到关山月的回应,感觉非常遗憾,用颇有点怒其不争的语气,苦口婆心的劝了关山月好一会儿。

“我知道你肯定觉得竞争的人多,所以心里不是太有信心。但是咱们总得尝试一下吧。万一呢?要是万一咱们有机会去上大学,特别是北京电影学院,出来以后可就能成电影明星了。到时候《人民电影》杂志上也有咱们的照片。哦,对了,你是画海报的,天天画别人的人物像,难道就不想让别人也在电影院门口把你的人物像画的大大的让每个人都看见吗?”

关山月只是笑了笑,不在意的坐到自己书桌旁,拿出来速写本和 M号的钢笔,“好啦好啦,你和王大年同志一块追求梦想吧。我呢,现在还得赶紧忙自己的工作。抓紧时间要准备画《希望》的电影海报。后天电影就要上映,外边的大海报我不准备换,但是里边《豹子湾的战斗》的老海报准备换成《希望》。”

他说这些就等于端茶送客,小吴英雄寂寞的伸手把那张人民日报拿了回去,重新整整齐齐叠好装进衣服口袋。看了看坐在小桌子前的关山月,长长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无奈的转身离开。

楼下红星电影院大门口,赵经理骑着自行车从外面回来,在经过旁边小门的时候,看见他后早早站起来的王大年突然开口说道:“经理,咱们电影院最近组织纪律管理有点松懈。有些新来的同志,可能是不知道咱们电影院的作息时间和管理规定,上班时间随便脱岗。我觉得这个风气要及时的刹住,不然的话,肯定会影响咱们电影院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

正急匆匆推着自行车往院里走的赵经理闻言微微一愣,停住了脚步,看了看一脸认真,表情严肃的王大年。

王大年天天守着门,说这样的事情倒也属于份内的责任。

“什么情况?你详细说一下。”

王大年说:“您这是去电影公司开会了刚回来,就在前面没多长时间,关山月也是刚骑着自行车从外边回来,我当时看了看表都2点多,快2:30了。他总没有去电影公司开会吧?”

赵经理皱起了眉头,饶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大义凛然的王大年,问:“他去干什么了?”

王大年摇摇头,“不知道,问小吴他不给说。但是可以肯定是去忙活自己的事了。不然的话,领导没安排,他一个美工哪有需要天天往外跑的工作。”

这边正说着呢,小吴郁郁寡欢的从电影院里走了过来。

王大年看见他,赶紧对赵经理说:“这不,小吴来了,经理你可以问问他。他肯定知道。”

于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小吴被赵经理叫着一块儿回了他的办公室。

……

北总布胡同32号,《连环画报》编辑部的小楼里。

费声福敲响了编辑室主任陈惠观的办公室门。

回应敲门声的不是一声“请进”,而是响起的脚步声,紧接着门就被打开了。

“老费呀,忙到现在,吃饭了没有?”

费声福一脸兴奋的进了房间,然后,对刚关好门转过身的陈惠观说:“我看可以省一顿饭了,看到好的作品能当饱啊。”

“嗯,你又找谁约到稿了?”

费声福得意的摇摇头,“最近咱们编辑部主要精力都放在组织《伤痕》和《枫》两部作品的筹划上,我哪儿还有多余的精力,再去筹备其他作品的约稿事情。这一次是别人毛遂自荐送货上门。对我来说也有点天上掉馅饼的感觉,算是捡到好东西了。”

现在《连环画报》编辑们正在引导着伤痕文学和反思浪潮,积极的寻找优秀的作品改编脚本,组织优秀的书画名家,创作新的符合时代潮流和需求的连环画作品。

而《伤痕》和《枫》两部刚刚发表的文学作品,很快引起了编辑们心里的共鸣。

这两部作品,作为对刚刚过去风云岁月,不堪回首往事的反思,让编辑部的编辑们如获至宝,认为是可以改编成连环画作品的绝佳题材。

甚至有不少编辑,都觉得这两部作品可以作为《连环画报》,在新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发出属于自己的呼声,引领艺术潮流的重要作品。

所以,在由上到下积极的推动下,整个编辑部的人力、物力和主要时间都投入到了对这两部作品改编的组织工作上。大家都在辛苦的忘我工作,筹备着联系文学作者以及书画名家,急切的想把这两部作品尽快的改编成连环画。

这样的情况也是现在《连环画报》编辑部的主要工作方式。

简单的说就是编辑们按照对现在社会文化生活需求和艺术发展方向的判断,寻找合适题材和作品,然后再把图画创作和故事脚本改编,分别向合适的书画名家和文学作者约稿。

《连环画报》的每个编辑的手里,掌握的都有很多经常打交道的画家和文字作者,仅仅是这些常打交道的名家资源,差不多已经能够很好的满足目前《连环画报》编辑部所有的创作需求了。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先进行生产设计,然后再把整个生产过程逐级分包的模式。

像关山月这种自己毛遂自荐上门主动推销的作者,当然也有,特别是通过邮局邮寄投稿,数量还不算少呢。

不过,只以目前的情况来说,《连环画报》主要的作品,特别是编辑们认为的高质量好作品,还是他们分包出去,向艺术名家们约稿的创作需求。

“直接上门了。是什么作品让你这么兴奋?”

陈惠观眼光不由的看向了费声福手中拿着的那两本厚厚的素描本。

费声福把手里的两本素描本晃了晃,然后才递给了陈惠观,“看,两个新故事。这是两本很好的小人书,画稿画的好,文字故事更有意思。你看看,品品味道。我觉得这两部作品的出现正好符合我们百花齐放的时代需求。”

陈惠观能感觉到费声福异常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他很清楚自己这个老伙计的工作作风,平常生活中对人很随和,但是对工作对待作品却是相当严肃和认真。

对作品的评价,从来都是只从作品本身出发,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根本不讲私情。所以,能让他这样卖力的推崇,可见今天这个自己上门毛遂自荐的作品,真的是很入他的法眼。

陈惠观不禁心中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他作为《连环画报》的编辑室主任,从来不觉得好作品多,反而常常遗憾的是好作品少,根本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连环画阅读的强烈需求?

但是,连环画看似简单,创作却从来不容易。想出精品,真正的成为受欢迎的好作品更难。

只是一个“画”字,就充分的表明了它其实有很严格的准入门槛。没有一定的艺术功底,就没有创作的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连环画创作的资源朝着书画艺术名家大量倾斜的主要原因。既然叫“画”了,最起码首先得画的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