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平乐攻防战(二)
“你是说,这个县城一共才一万三千人?”方默不解地问道。
“不是,这座县城只有不到三千人。”刑荣摇头,认真地回答。
方默茫然。
“这里是蕃蛮的地方。”
“蕃蛮?”方默一愣,虽然不懂这是哪个民族,但是显然对方应该是少数民族。
“他们擅长种植稻谷。”刑荣笑着调侃道:“据说他们的传说里,就有着狗子带着稻谷下山的传说。”
“呃——”方默一时之间,还真的想不到对方是什么民族。
毕竟不是特别研究的,也没人会去记56个民族到底叫什么名字。
“那这一万人是……”
“土民,生活不下去的土民。”刑荣感慨地说道:“我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快饿死了,我给他们吃的,然后告诉他们,往咱们这边走,就能活。”
“感觉怎么样?”方默饶有兴趣地问道。
刑荣沉默了一下,轻声问道:“大王……你到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哈,连你也好奇了?”
“我……”刑荣迟疑了,可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甚至他有一种茫然。
方默笑了笑,并没有解释。
有些话,没法说出来。
毕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到底要建立一个什么国家。
太平军这种政教一体的团体,是完全不适合建立封建君主制国家的。
因为那样,会直接禁锢发展。
他活着还好,他死后,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又要乱起来。
所以,方默唯一能做的,就是彻底推翻封建王朝!
但想要做到这件事,没有耐心和积累是不可能的。
慢慢来吧。
县城的士兵远比想象中还要缓慢。
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全都是步兵的缘故。
不过山林之间,骑兵几乎没有用武之地,用步兵不能说错。
但是显然,这种撑死了就是民兵水平的军队,面对太平军这种职业军队,结果根本不用任何去猜。
只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刑荣就将这一千人包了饺子。
最终,剩余800人选择投降。
换了衣服,刑荣带着俘虏前去骗城门。
方默看到这座县城的名字,竟然十分亲切。
因为这座县城竟然叫做平乐县。
然后询问了一下俘虏,方默很快就知道他们的所在地了。
怎么说呢。
好消息是初步达成了方默的预估目标。
他们的确是在前往巴蜀的路上,且偏移不多。
但坏消息是,方默他们原本是打算按照沿海岸线走,前往云南行省,然后从云南行省北上巴蜀。
结果在这样一个没有导航,没有卫星地图的时代,十万人稀里糊涂的一路北上,竟然来到了湖广行省昭州平乐县。
不,应该说虽然方默不懂,但是宋庭里是有相关人才的。
就在方默和刑荣聊天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
一员小将前来报喜。
方默和刑荣相视一笑,走了出去。
平乐县的拿下并不困难。
毕竟现在太平军有着11万人。
而整个静江路才135万人。
虽然太平军其中大多数都是老人、孩子和妇女。
能战之兵不会超过三万人。
但是哪怕如此,能够站出来的也差不多能有五万人。
这五万人甚至都不用战斗,只需要站在那里,就足以带给所有人心理压力了。
更何况平乐县本身的人员就不多。
全县加起来,还不到三千人。
十五倍兵力的情况下,就算再如何英勇,除非是职业打普通百姓。
否则必然失败。
更何况方默目前手里的这两万脱产士兵,战斗力甚至仅次于怯薛军。
这毕竟是古代冷兵器的战争。
虽然火枪、火炮已经逐渐开始成为战场上的主力。
但是因为造价问题,一直没有在国内普及。
其实也不是没人发现这种超越时代的武器。
但问题是,国人往往以灭杀敌人全家的方式来杜绝问题。
而外国人却经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活口。
所以都是杀人的兵器。
弓箭/匕首的性价比要比枪械强太多。
而且关键是大家根本等不及火枪普及,都知道先下手为强。
而且元朝虽然有人各种吹捧。
但实际上元朝汉人的地位,就是低。
汉人工匠,更是低到极致。
元末明初的时候,吹捧元朝的是士人,是官员。
什么时候百姓吹捧元朝了?
如果不是活不下去,朱元璋恐怕要放一辈子的牛。
哪里还有什么“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这就造成一个什么情况呢?
元朝明明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帝国。
可元朝却没有更近一步发展火器。
反而执意使用他们的复合弓。
明朝能够起义成功。
一方面是得益于火器比之冷兵器的便利。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元朝当时不说是十室九空,那也是少之又少。
用十不存一来形容,都算多的。
当然,对比同时期的欧美,那也算得上是人山人海。
否则明初的时候,也不会出现什么南北榜案了。
说白了。
当时北方汉人的文化素质总体就是不如南方汉人。
就这样的朝代,有什么可吹捧的?
还有人吹捧元朝的粮食多。
有没有一种可能。
当时元朝的粮食多,是因为当时占城稻的引入。
但是元朝之前,中原大地其实一直没有将占城稻当成主粮。
为什么?
占城稻是灿米,虽然产量高,但不好吃。
宋朝主推的是精耕粳米,从而提高到一定程度。
占城稻只是占了一部分,还是宋真宗推广后才有的,但并不是主流。
元朝百姓生活不下去,只能吃灿米,所以才产量高。
而且元朝的占城稻基本上都集中在南方,而不是北方。
是北方百姓懒散,不知道种粮食么?
不。
是北方几乎没有百姓了!
所以哪怕产量低的粳米,也完全可以养活得起北方的百姓了!
这地狱笑话一点也不好笑。
偏偏更有意思的是,元朝是历史上少数几个科技发展比较迅速的年代。
然而纵观历史,凡是这样的时代,背后都是血淋淋的事实!
科技之所以能够得到巨大的发展,是因为没人。
是的,只有没有足够用于生产的人,才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从而降低人员的需求数量。
从而能够得到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说人话就是,因为没有人,所以才发展科技。
否则明明有更便宜的人工,为什么要发展科技和工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