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语言文字基本理论与概念的研究
在研究语言文字规划之前,我们需要厘清语言的概念。裴文认为给语言下定义需要满足四个条件:“要真实地反应语言的客观事实;要反映语言学对语言的科学理解;要和语言学中的其他术语有明确的分工,在语言的术语体系中占有确定而独立的地位;能够得到语言学术语体系内部的完整性证明和语言科学研究实践的真实性证明。”(19)本书所涉及的语言概念主要来自语言的狭义概念。语言是语言学的专门术语,是解构言语体系之后的语言,言语体系由言语和语言组成,这是索绪尔为了明确语言学对象建立独立的语言科学而创建的根本性的概念理论。语言是有规律、有制度的语言事实,是一种人类大脑之中潜在的语言结构规则知识体系,并在群体之中完整存在,语言文字作为共同体的特征成为从政治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的基础。
周有光所著的《世界文字发展史》在对世界所有文字进行梳理之后,以历史发展阶段为纲,对世界文字发展史娓娓道来,从原始文字到古典文字再到字母文字,详细叙述了拉丁字母的国际传播,包括拉丁字母在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还有亚洲的传播,这些为本书研究伊始对文字的理解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提出:“汉字产生晚于丁头字和圣书字两千多年,但是发展的规律相同,汉字传到日本产生音节假名字母,传到朝鲜产生音素结成音节的谚文字母,这符合古典文字向表音化逐渐发展的演变规律。”(20)英国学者尼古拉斯·奥斯特勒是一位拥有26国语言学知识的学者,曾师从乔姆斯基获得语言学博士,热衷于普及和推广语言史。在他的理解中,语言团体的世界观是通过某种在团体内部通用的语言传统而表达出来的,语言包含着使用者的想法、习语、判断以及灵感,当一种语言取代另一种语言时,这个民族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定随之改变。他把世界语言史的发展分为陆地语言和海洋语言两个阶段,通过历史上的语言故事来展示世界语言史的典型特征。(21)
语言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因此,对语言的研究只有置于社会背景之中才能更好地揭示它的社会属性。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中,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因社会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在语言使用的方式上会呈现出一定的与自身身份相关的语言特征。社会关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调节的社会的重要社会变量,人们通过话语权的争夺,直接和间接地对社会施加影响。(22)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迫切需要从国家安全层面实施语言规划战略,因为语言使用不只是语言本身,而且是国家软实力的竞争问题。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约翰·约瑟夫提出应用语言学抛弃了语言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的概念,转而主张语言具有彻头彻尾的政治性,同时体现在结构和使用两个方面,这些概念上的转变引发了一些核心议题包括:语言的选择、语言的正确性、审查和仇恨言论、表达种族和国家认同的语言行为、性别政治和“强势语言”,以及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书面语概念的转变。(23)他在《语言与政治》一书中重点探讨了这些问题,引导我们拓宽了对语言与政治相关议题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