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蟾的打算
“李师弟怎么带了头牛回来?”
客栈房间里,唐揽面露讶色,其余几人也忍俊不禁。
李峪淡淡一笑:“说来话长......不过不碍事,我们出海期间,就将这头牛寄养在这间客栈。”
唐揽也不甚在意,随他去了,道:“来,一起看看海图,趁着今天天气不错,下午就可动身了。”
李峪凑过去,见这幅山海舆图上,圈出了这次出海的目的地。
自东海大集向正东深入千里,至元辰群岛的第七大岛开阳岛,转向东南,再行数百里,就到了这座“荒仓岛”。
若再深入个百余里,就到了舆图上一片灰蒙蒙,没有任何标注的外海海域,那边常年盛行风灾,相传海底更有大妖潜行。
李峪来时就听唐揽说,此岛位置偏僻,已经接近外海,对此已有心理准备,不过当他看到这座荒仓岛的具体位置时,还是心中咯噔一下,觉得有些太过深入东海了。
唐揽看李峪面露沉吟之色,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道:“李师弟,这荒仓岛虽然位置偏僻,但仍属东海内海。我们玉笥五人,已经去过不下三回了,不要说险,连惊都没有。我等常年下山除魔,每每能全身而退,绝不会无的放矢,你可放心。”
李峪微微点头,补充道:“我们几人既是同进退,我想,若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苗头,还望诸位不要逞强,以保全性命为第一要务。不知在这一点上,各位是否同意?”
唐揽笑道:“那是自然。我们几兄弟出生入死,没有哪个是愚钝好贪的。”
“如此,我等便早日出发吧,免得夜长梦多。”
李峪托客栈掌柜暂时看管小青牛,随后和唐揽等人出海。
此去路程较远,自然不能御器飞行。
唐揽祭出一只乌篷船模样的行舟法器,刚刚好够坐下六人。这“乌篷船”由灵石驱动,算是下了血本,只需留一个人掌舵放哨,其余之人,可打坐修行,可谈经论道。
一路风和日丽,到了开阳岛。众人登岛,稍事歇息,唐揽领着李峪上岸见识了一圈北辰群岛与南楚迥然相异的风土人情,随后再度启航,向荒仓岛驶去。
......
三日后。
茫茫东海,一片蔚蓝,一只乌篷船孤零零地飘在海上,举目所见,漫无边际。
这一日是郑云华掌舵,舱内李峪等人都已入定。
李峪正修行水经,忽然心里一动,感应到金背白蟾的呼唤,识身出现在泥丸宫中。
烟镜缓缓凝聚,不多时,现出白蟾童子的身影。
数年不见,此蟾气息又衰颓几分,模样倒是没有怎么变化。
对于白蟾此次呼唤自己的意图,心里有了几分猜测。
果然,那白蟾开门见山,语气颓唐道:“灵君,我这一次尝试血脉显化,失败了。如今余寿,只剩六十年而已。其中十年,还是灵君赐下的。”
李峪斟酌着其话里意思,过了会儿才缓缓回复:“你这一次突破,不过用了数年时间。既还剩六十年寿命,说长不长,实也非短。何不继续尝试啊?”
“灵君有所不知,我侍奉的妙行真人,早有点拨,我想要显化先祖‘蚀阴檀蟾’的血脉,需得服用一天地奇虫,名曰‘龙蛾’。”
“此奇虫昼为蛦蝓,夜为贝珍,长在深海之中,真人此前外出云游,就是为我寻此虫去了。”
“如今灭世已来,真人怕是回不来碧水宫,或许已经身死道消,也未可知。这几年我抱着侥幸心态,想要自行显化血脉,结果就已经是注定了。哪怕余寿耗完,怕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已。”
李峪淡声道:“所以你的打算是......?”
“我不想坐以待毙。想着出宫,自行去找那奇虫‘龙蛾’。”
李峪摇头,良久才道:“既已灭世,找与不找,突破与否......你觉得还有多大意义?”
白蟾童子苦涩一笑:“灵君,我好不容易修来几百年道行,不到最后一刻,不愿轻言放弃。且这灭世也非朝夕之间,一蹴而就。逃得一阵,就苟延残喘一阵。只要活着,兴许会有转机。”
白蟾求生,张善居求死。
苍生百相,令李峪心中不免触动,久久不语。
“我祈唤灵君,也是为了聆听灵君的教诲......此行,该何去何从。”
“你的性命未来,我不会干涉什么。你若下了决心,就只管去做,却不要后悔,更无需问我。”
白蟾童子闻言有些失望:“灵君法言,我是无缘听得了。”
又苦着张脸道:“灵君,我还想求一枚寿果。”
李峪闻言,并未感到意外。
他对自身道途,心里有数。十年内,八成能筑基,延寿至两百余岁。加之从张善居处得知,还有回补寿元的“还阳真水”存在,对于用少许寿果换取神通一事,不再有太大的抵触情绪。
与此同时,虽然持开放态度,但考量颇多,譬如要换取什么神通,都要仔细权衡。
于是并未一口回绝,也没有当即应允,只是道:“你且先上路吧。未到油尽灯枯的时候,求来这枚寿果,亦无大用。”
“是,灵君。”
白蟾童子伏地跪拜,准备退出识海,忽然想到什么,又道:“灵君可感应到我的生死?”
李峪沉吟:“确有一丝感应。”
白蟾童子道:“那便是了。这两年,我识海之中,又生出吉光片羽,揭开些许隐秘。我不知真伪,请灵君赐教。”
“你说。”
“我得知,灵君赐下的寿元,若占到我全部寿元的一成,则灵君可感应到我的生死。占到两成,则灵君可借我之目,观察世情。灵君方才说,可以感应到我的生死,这么看来,我的这道直觉是对的。”
李峪心算了一下,按这白蟾所说,它余寿六十年中,自己赐下十年,占过一成,因此可感应生死。
若再赐下一枚,则余寿七十年中,自己赐下二十年,占过两成。
这样就可以“借它之目,观察世情”......是什么意思?
白蟾不解,来问真伪,李峪又哪里懂得?
不过,他自然不会表露分毫,对白蟾不置可否道:“你事后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