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有朋友不孤单,鼓励孩子交朋友
学会交朋友,是进入小学后非常重要的功课。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仅要完成心理适应、规则适应和学习适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人际适应。学会交朋友,是进入小学后非常重要的功课,是孩子成长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活,也会影响其学习。如果孩子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不能享受友谊的快乐,就会在学校感到孤单,从而心情不好,影响上学的兴趣,甚至不想去学校。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也许并不能马上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也许会落单,尤其是性格比较慢热的孩子。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助力了。小欣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她的妈妈是如何做的呢?
性格有些慢热的小欣上一年级了,这几天总是闷闷不乐的。每天早晨出门都磨磨蹭蹭,嘴里念叨着“去了学校没人陪我玩,不想去上学”。妈妈知道小欣是因为很怀念幼儿园的朋友,还没有在学校交到新的朋友,所以才心情不好。妈妈很着急,如果小欣能在学校交到几个好朋友,感受到友谊的快乐,也许就可以更快地融入小学生活了。
于是,妈妈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小欣周末总喜欢去书店看书,妈妈就在家长群里询问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周末一起去书店。就这样,小欣每次都能约到班里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书店,偶尔看完书还会一起去游乐场玩耍。渐渐地,小欣在班上拥有了好朋友。
每个班都有小欣这样的孩子,会遇到一些人际交往的问题。那么家长怎样帮助孩子融入新的集体,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呢?
培养人际交往品质
父母是孩子人际交往的第一任老师,应该从小注重孩子人际交往品质的培养。在生活中可以借用动画片、绘本、游戏等媒介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学习如何交朋友,让孩子看到别人是如何交朋友的,培养孩子的交往品质,如友善、换位思考、宽容等。
动画片中往往会呈现很多人际交往的场景,可以陪孩子观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引导孩子去思考“当他的朋友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对待你的朋友呢”……用启发式的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好故事比说教更有效。绘本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好伙伴。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绘本,在故事中将人际交往的方法轻轻松松地传授给孩子。比如下面列举的绘本都可以引导孩子学会交朋友。
《小白找朋友》:主动探寻,开启友谊之门。
《讨厌的青蛙》:把友谊分给朋友的朋友,不仅不会失去一半的友谊,而且还收获了一份新的友谊。
《我能带个朋友吗?》:分享让一份快乐变成两份快乐。
《我的兔子朋友》: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朋友,我们要宽容对待朋友。
《红豆与菲比》:即使朋友与我们不一样,也一样可以成为好朋友,要学会接纳不同。
《我有友情要出租》:友情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南瓜汤》:一锅南瓜汤教会孩子合作与分享。
《敌人派》:好好处理矛盾和冲突。
还可以和孩子进行社交场景模拟,比如简单问好、加入游戏、冲突发生、道歉和好等,过程中增加一些孩子在交往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和孩子一起讨论对策。在这种模拟情境下,孩子能学到如何和朋友正确相处,在学校里遇到同样的问题不至于手足无措。奇奇爸爸就经常跟奇奇进行模拟游戏。
奇奇和爸爸正在进行“加入游戏”场景的模拟:
爸爸正在玩积木,奇奇也很想加入。他先看了一会儿,然后说:“好酷啊,你在做什么?”爸爸解释说,他在用积木搭一个动物园。奇奇说:“那我去拿一些小动物积木来。”随后捧了几个积木过来,询问爸爸应该把积木放在动物园的哪个区域,很自然地加入了游戏。
平时,在引导奇奇做“加入小朋友”的模拟游戏时,爸爸妈妈告诉奇奇,不仅要跟小朋友说“你好,我是奇奇,我们可以一起玩吗”,还需要先观察一下对方在做什么,给予积极的关注和赞美,然后再想想别人需要什么,提供帮助。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够轻轻松松地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彼此迅速熟络起来。
搭建交友平台
在孩子小时候,要为孩子的交往保驾护航,为孩子搭建交朋友的平台,鼓励孩子交朋友,创造机会让孩子交朋友。
主动了解。可以经常问孩子:今天和谁一起玩的?玩什么的时候感觉最开心?在学校,你都有哪些朋友呢?主动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交友情况。
善于发现。一年级的孩子交朋友最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彼此的家离得近,经常一起玩,慢慢变得熟悉,从而成为朋友;一种是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友谊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因此,可以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多带孩子在小区内玩,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附近的小朋友。同时,也要鼓励孩子留心其他同学的喜好和性格特点,引导孩子关注同学的长处,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创造机会。可以多为孩子创造交朋友的机会,平时多带孩子走亲访友,也可以邀请别的孩子到家里来玩,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守安然心境,不过度介入
2020年10月,出现了这样一则社会新闻——
两名小学生的爸爸,因为两个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摩擦,便在家长群中互相“放狠话约架”,打得头破血流。
事情的起因是两名男生在学校做操时互相打闹,出现了一点小矛盾,结果很快变成了双方父亲在家长群发生口角并“约架”。
冲突当天早晨,两位爸爸真的现场打了起来,其中一位爸爸还受了重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当地警方和教育局及时介入,学校心理老师也及时和两名男生谈心,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但是据班主任说,在家长发生冲突之前,两个男生就已经和好了。两位爸爸打架时,他们的孩子正手拉手一起玩耍呢!
小朋友在一起玩,难免会发生冲突和不愉快。冲突和不愉快不可怕,家长过激的态度才可怕。家长应该判断孩子间的矛盾是普通冲突还是其他性质,比如是否有霸凌行为,如果是普通冲突,家长应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
首先,应该告诉孩子正常打闹的尺度。孩子的打闹很多是玩笑,偶尔轻轻拉同伴的头发、轻拍一下、轻踢一脚,并不会产生什么恶劣后果。但由于孩子们还不会控制这些动作的力度,往往会造成一些摩擦。要提醒孩子,玩闹的时候不要动作过度,更不能使大力,不要打到对方身体比较脆弱和敏感的部位,如眼睛、下半身等。被打闹的孩子也需要家长正确引导,比如可以怎样机智应对,或者不喜欢被打闹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
其次,不要直接插手孩子之间的普通冲突。当小朋友发生冲突的时候,只要没有伤害到自己,也没有伤害到别人,家长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不要急着去介入和干涉。冲突和争吵多是意见不同导致的,可以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了解他人的不一样,学习协商与合作。孩子们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锻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的机会。
最后,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的心情怎么样?对方的心情怎么样?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同时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去看待问题。用启发式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处理呢”,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孩子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