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网络内容生态治理
互联网从1994年进入中国至今,其作为通信方式、媒体形式、产业形态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带来了诸多现实问题,网络环境存在虚假新闻、谣言、低俗信息等不良内容,值得关注和警惕。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内容治理工作,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及规定。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2023年10月24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并于2024年1月1日施行。2022年及2023年“清朗”行动对谣言、短视频等方面重拳整治。上述新举措、新动态、新进展显示出了我国政府在战略上高度重视网络内容治理工作,在法律法规建设中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在治理行动上持续发力、净化网络空间。
伴随网络内容生态治理如火如荼地展开,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2023年,《网络强国》正式出版,该书强调了网络强国实现路径中网络内容治理的重要性。2022年底,《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发展报告(2022)》正式发布,该书以专题报告和案例呈现方式对2022年度网络内容治理情况进行总结,这是自2017年以来第六年发布年度互联网治理报告。
除了上述系统性论著外,一些学者就网络内容治理的具体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ive content,简称AIGC)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少研究者着重关注AIGC时代网络内容生产新模式和由此带来的治理新难题。例如,有研究者指出大数据模型会增大生成违法和不良信息的风险,因此需要在立法上细化相关主体在网络信息内容生成过程中的义务,新增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标识的义务[1]。2023年出版的《他山之石:未成年人数字安全保护与素养发展的国际实践》一书聚焦未成年人数字素养问题,关注针对未成年群体的网络内容治理难题。《中国编辑》《新闻与写作》等学术期刊也纷纷推出网络内容治理专栏或专题,传播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专业学者围绕网络内容生态建设和内容治理议题深入探讨。
本专题聚焦网络内容生态治理问题,共收录6篇学术论文,既有宏观维度对网络内容治理价值取向的总结归纳,也有中观维度对网络内容治理中具体主体及治理效果的体现,亦有微观维度对不同治理领域和治理对象的描述,多层次展现当前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的核心议题。具体来看,《安全与发展:网络内容审核标准体系的价值取向》一文关注安全与发展这两个网络内容审核标准体系建设的价值维度,明确指出需推进具体化、多维度、立体化的内容审核标准体系建设,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互联网内容治理评价体系的建构研究——以治理评估为中心的考察》采用层次分析法,关注网络内容治理的效果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从治理效果入手为网络内容治理提供启发。《算法推荐的社会风险与治理转向》《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的动态成因与治理启示——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的分析》《何为“虚假信息”:概念分析与对比辨析》《人工智能背景下虚假新闻的新传播与新治理》这4篇文章分别关注算法治理、虚假信息、人工智能等具体治理领域,或进行学术理论剖析,或给出现实数据分析,实现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研究的点面结合与专题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