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正统十二年,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王玺站在了他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节点上,这一年,他四十一岁,正值壮年。随着四川松潘卫白马路长官司头目吉笑等人带着贡马抵达京城,并受到朝廷的嘉赏,一场关于忠诚与荣耀的旅程也悄然铺展在王玺的面前。
按照明朝的惯例,作为地方重要官员或是有功之臣,王玺被赋予了赴京朝贡的使命。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功绩的认可,更是他向皇帝及朝廷直接汇报工作、表达忠诚的宝贵机会。而此次,他心中更怀揣着一份特别的喜悦与自豪——报恩寺,这座倾注了他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寺庙,已经基本上建成,即将成为龙州乃至整个四川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启程之日,天空湛蓝如洗,几朵白云悠然自得地游弋于天际,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为这趟朝圣般的旅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王玺身着特制的华服,衣襟上绣着繁复精美的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与他身份的尊贵。他手持一根精致的木盒,里面装着精心挑选的贡品——来自平武县的珍稀特产,以及那份沉甸甸的奏章,那是他对报恩寺建设历程的详尽记录与满腔热忱的汇报。
随着马蹄声起,王玺一行人缓缓驶离了平武县,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长途跋涉。沿途,山川壮丽,河流蜿蜒,春花烂漫,秋实累累,四季更迭的美景如同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然而,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王玺的目光却未曾有过片刻的停留。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坚定而执着的念头:将报恩寺的辉煌成就,这个凝聚了他无数心血与汗水的信仰殿堂,如实禀报给皇帝,让这份来自偏远之地、却闪耀着无限光芒的信仰之光,能够穿透重重宫墙,照亮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
他想象着,当自己站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面对着至高无上的皇帝,将那份沉甸甸的奏章缓缓展开,用颤抖却坚定的声音讲述着报恩寺的每一个细节时,皇帝的脸上会露出怎样的赞许与欣慰。他更期待着,通过自己的讲述,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座寺庙背后的故事,感受到那份超越地域、跨越时空的信仰力量。
路途虽远,但王玺的心中却充满了力量与希望。他深知,此行不仅是对他个人忠诚与才干的考验,更是对报恩寺这一伟大工程价值的肯定与传扬。因此,他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忍受旅途的艰辛与寂寞,只为将这份来自偏远之地的信仰之光,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它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抵达京城的那一刻,王玺的心情复杂而激动。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城市,对他而言,既是荣耀的殿堂,也是考验的起点。他深知,自己即将踏入的不仅是权力的中心,更是无数梦想与希望交汇的地方。
按照既定的礼制,王玺首先前往了礼部衙门,那里是处理一切朝贡事宜的所在。他恭敬地呈上了自己的贡品与奏章,并详细说明了来意与使命。礼部官员们对他的到来表示了热情的欢迎,并按照程序为他办理了各项手续。在这一过程中,王玺感受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尊重与重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此行的决心与信心。
完成了朝贡的相关手续后,王玺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他住进了指定的驿馆,每日里除了研读朝廷的律法与制度外,便是反复练习着即将在朝堂上进行的陈述。他渴望能够以最完美的姿态出现在皇帝面前,将报恩寺的辉煌成就与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王玺接到了觐见皇帝的圣旨。那一刻,他的心情难以言喻,既有即将面见天颜的紧张与激动,也有对自己多年努力即将得到认可的期待与自豪。他换上了最为庄重的朝服,佩戴上象征着身份与荣誉的官帽与玉带,步入了那座金碧辉煌的朝堂。
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王玺跪伏在地,心中涌动着无比的激动与敬畏。他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正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将被载入史册。当皇帝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时,他仿佛听到了命运的召唤,所有的紧张与不安都瞬间消散。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向那至高无上的宝座,准备将自己心中的话语倾诉而出。
在奏章中,王玺以饱满的热情与细腻的笔触,将报恩寺的辉煌成就娓娓道来。他首先追溯了寺庙建设的缘起与历程,从选址的慎重考虑,到设计的匠心独运,再到施工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无一不倾注了他与工匠们的心血与汗水。他写道:“报恩寺之建,非一日之功,乃数年之积累,万众之辛劳。吾等皆以虔诚之心,誓将佛法之光普照四方,故不辞辛劳,不惧艰难,终得此巍峨之殿堂。”
接着,王玺详细描绘了报恩寺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色。他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寺庙的壮丽景象展现在皇帝面前:“大殿高耸入云,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犹如天宫降临人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皆显匠心独运。尤其是那藻井之上,龙凤呈祥,祥云缭绕,令人叹为观止。”他进一步介绍道:“寺内装饰华丽精致,神像庄严慈悲,壁画栩栩如生,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佛教故事,引人入胜,仿佛置身于另一番世界。”
在描述完建筑与艺术之美后,王玺又深入阐述了报恩寺所蕴含的佛教文化意义。他写道:“报恩寺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更是佛教文化的传承之地。它承载着人们对佛法的敬畏与信仰,是心灵得以净化与升华的圣地。每一尊神像、每一幅壁画,都蕴含着深刻的佛教哲理与智慧,引导着人们向善向美,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最后,王玺以诚挚的情感结束了奏章:“臣深知,报恩寺之成就,非臣一人之功,乃众人之力也。然臣亦愿以此微薄之力,为陛下分忧,为国家祈福。愿陛下垂怜,赐福于报恩寺,使其能够成为传播佛法、弘扬正道的坚实基石。臣不胜感激,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奏章呈上之后,王玺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忐忑。他期待着皇帝能够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呈现的信仰之美,更期待着报恩寺能够得到朝廷的认可与支持,继续发挥其作为佛教文化圣地的重要作用。
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慈祥而威严,他细细聆听着王玺的奏章,眼中不时闪过赞赏的光芒。当王玺以深情而坚定的语气,将报恩寺的辉煌成就与深远意义娓娓道来时,皇帝的龙颜上不禁露出了愉悦的神色。
“王卿家,”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赞许,“你以忠诚之心,不畏艰难,历时数载,终成大报恩寺之伟业。此等忠诚与才干,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也。”皇帝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王玺的肯定与鼓励,让王玺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随即,皇帝大手一挥,示意侍从呈上赏赐之物。只见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珍贵药材等丰厚财物一一展现在众人面前,这些不仅是对王玺个人努力的奖赏,更是对他所代表的工匠团队与地方官员辛勤付出的认可。
“朕知你建设报恩寺,旨在弘扬佛法,教化民众,实为善举。”皇帝继续说道,“此寺之建成,必将对当地百姓的精神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他们心灵寄托与信仰追求的圣地。朕对此深感欣慰,并寄予厚望。”
王玺闻言,心中激动不已,连忙跪倒在地,以头触地,表示最深的感激与敬意。“臣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之赞誉与赏赐,臣将铭记于心,更加勤勉地为陛下分忧,为百姓造福。”他的声音虽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但其中的坚定与忠诚却是不容置疑的。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像王玺这样既有才干又忠诚的官员是国家之根本。他相信,在王玺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定能更加繁荣昌盛,百姓也能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此次朝见不仅让王玺的忠诚与才干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与赞赏,更让报恩寺的建成成为了朝廷与地方共同关注的盛事。从此以后,报恩寺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寺庙建筑,更成为了连接朝廷与百姓、传承佛教文化的重要桥梁。
离开京城的那一刻,王玺的脚步虽稳,但心中却翻涌着复杂的情感,如同秋日里交织的暖阳与凉风。他抬头望向远方,眼中既有对未来的坚定,也藏着对过往的感慨。
沉重之感,源自于他内心深处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知道,尽管报恩寺的主体工程已经竣工,但内饰的完善、文化的传承、信徒的引导……这一切都需要他继续倾注心血,不懈努力。他仿佛看到了一座无形的山峦横亘在前方,那是他必须攀登的高峰,也是他对佛法、对艺术、对百姓的承诺。这份责任,既让他感到荣耀,也让他倍感压力,因此心情显得格外沉重。
然而,与之并存的还有一份难以言喻的轻松与释然。在京城的日子里,他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接见与嘉奖,他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与肯定。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奖赏,更是对他所带领的工匠团队、对平武县乃至整个地方官府工作的肯定。他知道,报恩寺的辉煌成就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这份成就与荣耀,让他感到无比的自豪与满足,也让他的心情变得轻松起来。
在回往龙州的路上,王玺的思绪万千。他回想着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选址设计到如今的竣工庆典;从每一个细节的雕琢到整体风格的呈现;从工匠们的辛勤付出到百姓们的热切期盼……这一切都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他心中缓缓流淌。
他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也相信,只要心中有信仰、有热爱、有责任,他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继续为报恩寺、为佛法、为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他挺直了腰板,加快了脚步,向着那片他深爱的土地——龙州,坚定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