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很久以前,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那时候没有稳固的教学空间,更没有特定的教材、统一的教学目标,甚至没有特定的学生。但是,那个时代的教育留给后世至少两个优秀基因,一是注重在情境中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无论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还是孔子周游列国14年间的“随机”“谈话”,都是基于“问题”和“学习需求”的最直接的对话;二是那个教育时期的评价。在教育的1.0时代,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与考试卷上的成绩没有关系。所谓的孔子72贤弟子都不是考试考出来的,个人作为和社会影响积淀成为这些“学生”的“评语”。
而情境式谈话教学、基于综合能力与作为的评价,恰恰是教育发展到今天,“不忘初心”、返璞归真之后的要求。“双新”强调由“知识”取向转向“素养”取向、由灌输式教学转向自主体验,就是强调要在情境中、在自主体验中建构一个人在社会情境和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利用专业的方式解决问题、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使之转化为社会效能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但是几十年来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古诗教育,恰恰注重甚至唯一注重的就是记诵、讲解和做题。记诵、讲解和做练习题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但是对于学生的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而言,远远不是教学的全部。
教学更高维、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曾经带领团队致力于研究“学为中心”“语文素养培养”十余年。十余年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习,特别是语文学习,特别是小学的古诗学习,只有将学习目标、学习资料、学习活动、学生组织等有效纳入“学习空间”,确保学生在明确的、可自行评估的学习指标的指导下,拥有支持学习的各类资源、稳定的学习伙伴,并且在生动的学习活动中,包括评价活动中,才能真实实现学生素养的培养(该研究获得2022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而民办阳浦小学的杨亚男老师,恰恰是这个研究团队的核心人物之一。作为工作室小学学段组长,十多年中,她带领小学骨干教师开展教育调研、研究小学阅读教学的方式与策略、编撰小学部编教材作文教学专题教学资源包,甚至与高中、初中骨干教师团队合作,开发研制小·初·高古诗文贯通性专题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
研究使其专业能力更上层楼,从教学骨干到学科带头人,从教研组长到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亚男老师不仅出版著作、发表论文,而且频频将国家级教学比赛一等奖、市区教学科研等级奖收入囊中。
2021年,亚男成为上海市民办中青年优秀教师团队发展项目的领衔人。思虑再三,她决定以小学古诗“剧场式学习”为研究核心,一方面通过建构剧场式学习的理念、策略、支持条件,建设小学语文探究式、实践式、跨学科学习的样本,另一方面,建设团队通过共研共建实现“人”的发展。
他们系统思考以下问题:
小学古诗“剧场式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及理论基础是什么?
小学古诗“剧场式学习”表演方式的内涵与价值、表演的具体形式、表演的评价方式是什么?
小学古诗“剧场式学习”资源如何构建与运用?
小学古诗“剧场式学习”中的情境建设的方式和条件有哪些?
小学古诗“剧场式学习”过程中文本写作的要求与类型如何确认?
小学古诗“剧场式学习”中的学习评价内涵、评价工具与评价策略有哪些?
三年时间,杨老师和她的团队滴水穿石、锲而不舍,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对应国家要求和时代特点,不断修改和完善理念、设计和实践策略,反复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匡正,使研究成为“思想”的家园。
他们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要通过交互作用与协同过程,在情感、动机作用与认知的相互影响之中产生有效作用于环境的认知能力。OECD教育研究革新中心的伊斯坦(D.Istance)和杜蒙(H.Dumont)教授基于人类学习本质的分析,成为剧场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他们强调:“剧场式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课本剧表演,而是深度学习的体验。帮助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合作探究,在对古诗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诠释、演绎,以讲故事、诗朗诵、诗歌小品、课本剧等舞台表演的形式将其综合呈现出来。较之传统教学而言,“剧场式学习”从空间、形式及内涵上为学生打开了与成长、与生命、与世界对话的通道,是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开展的立德树人的智慧之旅。
他们确认:教师走向幕后,走在舞台边上,不是简单的“剧场”导演,更像是策划组织人员或舞台沙龙的工作助理。在整个“剧场式学习”——“导学”“督学”“研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转换各种身份角色,而非一讲到底。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摆脱固化思维、控制欲和教学惯性的束缚,必须适应、接纳自我的改变,接受过程中的不完美以及那些由不完美引发的思考,并将它们转化为教育和发展的机遇。
实验结果表明:古诗“剧场式学习”以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打开了一个经典的文化世界,一个博大精深的精神领域,让学生走向剧场的中央,在丰富多彩的演绎中与诗人对话,品诗境,悟诗情。学生离开座位,走向剧场,实则走向文化情境、深度理解,最终实现自我建构和自主创造。
经过三年的筚路蓝缕,亚男老师和她的团队多人次获得国家级、上海市大奖,打造包含小学古诗教学几乎全部篇目的资源包,建设别开生面的学习空间(剧场),研制生动而高效的学习方式和表演流程,形成全纳要件的学生学习案例。更为可喜可贵的是,他们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对教育变革的指向与杠杆有了系统而深有见地的理解。他们借此研究,在构建学习资源的过程中补给理论,在接受挑战中不断建设,充分实现了专业道路上的再一次蝶变。
“蝶变”的证明之一就是这本由一批论文汇集而成的书。这本文字体量并不算大的著作,系统阐述了古诗“剧场式学习”从理念定位到表演方式、资源建构、情境建设、剧本撰写、多维评价等的全部策略,并附有经典案例供读者参照,对小学古诗文教学和中学古诗文教学,都具有直接的推广和指导意义。
这是来自一线的一群“草根”的研究。而这群优秀的“草根”,恰恰集聚在上海最优秀的小学之一——上海市民办阳浦小学。所以,不仅研究的成果具有典型意义,研究背后的文化土壤也耐人深思。
从学习“教”到影响更多的人“教”,小学古诗“剧场式学习”的研究成果的确是一个意犹未尽、意味深长的示范。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王白云
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