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温热论 : 三元及一思维下的伤寒温病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阴阳顺逆

上节文章谈到物质是可以分阴阳的,当物质之上附着的能量与信息不一样时,就有了阴阳之分,这就像水加热成了水蒸气,受寒水结成冰,如以常温为“中”,虽然冰与水蒸气都还是氢二氧一,但是因为附着能量不同就分出阴阳来。既然事物有阴阳之分,那么空间与时间是否有阴阳之分呢?中医认为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所以时间也有了阴阳属性。又,中医认为外者为阳,内者为阴,这样空间也具有了阴阳属性。我一直认为中医是唯物的,空间与时间不是物,为何空间与时间又具有阴阳属性呢?春夏之时,太阳光逐渐直射过来,太阳馈赠给我们更多的能量,使得自然界生机盎然,阳生阴长,植物郁郁葱葱。因为得到太阳光更多馈赠,所以春夏时的事物多呈现“阳”的象性,是故这春夏便有了阳的属性。同理,秋冬之时,太阳光逐渐斜射,能量逐渐不容易吸纳,阳杀阴藏,这世间一片萧索,人间几度秋凉,秋冬之时的阳光少,秋冬之时的事物便多有“阴”的象性,于是秋冬就属了阴。

《黄帝内经》云:“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又云:“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黄帝内经》中规定外为阳,内为阴。这样空间也有了阴阳之分。阴阳顺逆便与这时空阴阳属性相关。阴阳顺逆的规律是我在研究人体系统的过程中发现的,这个规律对我们认识人体、认识生命有着重要的帮助。阴阳顺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不同时空维度上的阴阳属性的逆与顺,二是指人体与大自然之间的适应与对抗,人与自然也是一对阴阳。

时间上分阴阳,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夏季节,时间上是阳的属性,气温升高,草木繁茂,人体新陈代谢加速,从象性来讲也是阳的属性。秋冬季节,时间上属于阴,气温降低,天寒地冻,草木凋零,有些动物要去冬眠了,人们在寒冷季节新陈代谢减慢,皮肤温度也会降低,象性上属阴。另外白天属阳,晚上属阴,人体白天象性上也属阳,晚上人体象性上也属阴。由上可知,时间的阴阳属性往往与事物的象性阴阳属性是一致的,这就是阴阳顺逆法则的“顺”。

空间也可以分阴阳,我们看看我们居住的地球,核心的温度可不低,约5000℃,相当于太阳表面的温度,而对流层温度却很低,湿空气升到高空会结成小冰晶,飞机在高空飞行机翼都要有除冰的设备。从阴阳的空间属性我们可以知道,在上者为阳,在外者为阳,在大气层的对流层中高处却是寒的,高处不胜寒,所以在象性上应该是阴的属性。地心是热的,为阳,而地心又是最低最里的,属于阴。再看看人体,人体的表面属于阳,人体的内里属于阴,人体表面温度没有内里高,在象性上论阴阳,人体内阳而外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体是与自然相应的。所以阴阳属性也是一致的。由上可知,空间的阴阳属性与生命系统的象性阴阳属性是相逆的,这就是阴阳顺逆法则的“逆”。

阴阳顺逆,阴阳的“顺”很容易理解,阴阳的“逆”就不容易明白了,这个还要好好解说一下。既然我们规定外为阳,内为阴,那么为什么在外的事物却有着下行内聚的趋势,有着“阴”的属性呢?同样,内为阴,而在里之事物却有着上行外散的趋势,有着“阳”的属性呢?其实这是与阴阳的运动和阴阳的转变相关,物相聚则生热,散则生寒,阴阳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了转变,阴阳的转变运动方向就发生了变化,如此造就了循环往复的运动。以上是从运动变化的层面看阴阳的“逆”,如果从物质能量信息流这个角度来看,凡能到达外表的皆为精气,反过来说浊者到不了体表,精者为阳,浊者为阴,这样对应一下,思考一下,就容易明白《黄帝内经》为什么规定“外为阳,内为阴”了。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有阶层的,不同阶层的人群混不同的圈子,人体之内的气血也有能量层次。在本书经脉学说的章节中我将谈到“精专营气”的问题,这“精专营气”便是人体之中能量层次较高的精华,经过五脏的层层锤炼压缩,祛除杂质,化为了精专,这样才能容纳更多的能量。精专营气拥有了更多能量,所以能够出于脉,化为卫气,从而卫外而为固。道家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只有不断锤炼自身才能萃取精华,才能够到达人体体表,或出于体表形成人体表面大气层的物质皆是精华,天生具有阳的属性,有着升散的,趋向于无的特性,这便是阳化气。气血中的“浊”,即使加热,即使压缩,也无法到达高层,其形粗大,无法通过人体之内那些细微的通道,所以气血的“浊”只能在血液中流通,只有锤炼自身化浊为清才成。能够到达表的皆为精华,皆具有趋向于无的特性,所以以此特性而论,则表为阳。在阳气出表的时候,外环境低于人体体温,所以一部分能量将散于外环境中,另一部分能量将以电子轨道跃迁的形式将能量贮藏在原子核外的电子云上,能量或失或隐,阳气上升外散的趋势将尽,将化雨而下行,这是云化雨,阳化阴,是个动态的过程。

阴阳顺逆是在系统架构之下的动态过程,之前我们谈论的阴阳本质,阴阳交感等阴阳关系也都是表现在系统框架之下。因此,我再次重复我的观点,即:所有阴阳关系都是在系统框架之下,谈“二”必有“三”。系统是为“一”,至“三”方成系统,故“三元及一”。下面简要谈谈系统,谈谈这个“一”。何谓系统?系为联系,统为统一。联系和统一是系统的要素,然除此之外,系统还具有什么特性呢?以下简要谈之。

(一)系统有自我稳定的功能

所有生命系统都具有自我稳定的功能,系统能够保持自我稳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所有生命系统的稳态都能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这个中心称之为“稳态中心”。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气交于地面之际,地面之际是为中,地面之际也是这天地大系统的稳态中心。执中而致和,中和之道是为中医的核心,中医何以称之为“中”,致中和是也。所有生命系统都有自我稳定的功能,所谓疾病即是系统失中和的表现,很多时候疾病现象也是系统趋向中和态所表现出的异常状态。比如咳嗽时是要把气管内的痰液咳出来,发炎是要把病原体固定住杀灭它,发热更多时候是为了热气生清,热气化浊,从而把病理产物排泄出去。因为系统有自稳的特性,所以医生更多时候是帮助人体恢复中和,恢复秩序。为什么生命系统能够维持自我稳定呢?这些与系统其他特性相关,下面再说。

(二)下级系统服从上级系统的法则

以天地人的系统论述之。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故,人体系统必须依存天地之法则。《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之谓也。

(三)下级系统从上级系统之中获取物质能量信息

还是以天地人的系统论述之。天地之间,生机盎然。生命系统从天地间获取物质、能量(天阳和地火)以及信息。就像植物生长一样,需要土壤、肥料、水、阳光、空气,这些都是天地所给予的,除此之外植物生长还需要天地信息。这天地信息也是生命生长的必需营养,比如说药材生活在适宜环境里有着很好的质量,野生的中药远比种植的中药药效高,这不仅仅是物质成分的问题。大山之中,山清水秀,药材之中留下了更多的天地信息,留存了更多的天之气与地之味。现代都市,水泥森林,远离了天地之气的滋养,失眠、焦虑的患者日益增多,这也与缺乏信息营养相关。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是天地所生,天地是人的父母,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还应该包括精神方面的财富。

(四)下级系统从上级系统之中获得秩序

生命系统为什么有自稳性?生命的系统为什么能够恢复本来秩序?《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生命系统能够从天地之中获得秩序,秩序是系统法则的体现。对于人体而言天地就是大系统,人体是天地大系统之内的小系统,人体这个下级系统能够从天地这个上级系统里获得秩序。人生病是人体生命系统的秩序紊乱,天人感应,天地的秩序会给人体生命系统以补充,生命系统从而达到稳定的状态。每天我们生命系统的秩序都会被打乱,每天夜晚五脏感受天地的秩序,整理补充人体紊乱的丢失的秩序,所以人睡一觉后,精神又饱满起来。当人体越来越老,秩序丢失得越多,所以人体很多功能都被屏蔽了,当秩序恢复不了时,也就到了死亡的一天。五脏藏精气,精气者,秩序也。五脏之精气可以协调五脏关系,使整体系统趋于平和。

(五)生命系统随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法天则地,随应而变。外环境变,内环境亦变,变化是为了与外环境合一,此之谓“天人合一”。

(六)下级系统对上级系统也有着影响

我们常说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愈强,改天换地的能力愈强。我觉得如果改造自然能力是逆天地法则进行的,那么终会给人类招来灾祸。生态圈是多种多样的生物构成的,多种多样的生物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丰富的物质,每个生命生活在这天地间,不仅仅只有索取,另一方面也在付出以及对抗,也在改变着周遭的生态环境。这些年来动植物灭绝的种类越来越多,转基因生物等各种非自然造物越来越多,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灾祸不远矣。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学习一下中医,领悟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爱护生我养我的这方天地。

中医的整体观念告诉我们:人体系统是个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从系统的观点来看,阴阳顺逆的第一层意思主要体现在系统具有自我完整性和统一性,阴阳顺逆的第二层意思主要表现在人与外环境的关系上。作家冯骥才说:“风可以吹起一张大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这段话道出了一部分生命的真谛,抗争是为了对抗外环境的变化,从而保持自身系统的稳定性。人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环境进行着对抗,愈是高级的生物对抗的能力愈强。冬天树会落叶,青蛙会冬眠,这是它们对抗寒冷的招数,而人类是恒温的,天寒时会加衣,会烤火。人类对抗外环境的能力要比青蛙明显强得多。对抗的另一面是顺应,顺应外环境改变自身系统亦产生相应的一些改变,人体稳态中心会发生偏移,比如夏天人的体温会有些升高,冬天体温会有些低。干燥环境皮肤会干,湿润的环境皮肤湿润。我用一张图表明人体的稳态中心,人体的稳态中心会随着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偏移,稳态中心的偏移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外环境的变化,从而维持自身系统的稳定性。稳态中心的偏移是阴阳对冲的结果,冲气以为和,在人体内表现为阴阳经脉的对冲。

图1-2-3 人体稳态示意图

如图1-2-3所示,稳态中心的小球在凹槽内运动着,随外环境的变化,系统的稳态中心也在偏移。当春夏之时,小球趋向阳的一侧。小球的运动处于凹槽时,系统将失稳。人对抗自然的能力强,如太阳寒水与少阴君火对冲取得平衡和谐,所以人体温变化不大,稳态中心在一个小范围里波动。青蛙对抗能力差,所以体温变化大,当外环境寒冷到一定程度时,它的身体就不能够自适应,就如图1-2-3中的小球不能左右地运动了,于是青蛙有了另一种方式对抗寒冷——冬眠。把新陈代谢压到最低,把生命活动压到最低。对抗和顺应相辅相成。低级动物(如青蛙)表现出的更多是顺应,恒温动物拥有了更多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所以表现出的更多是对抗。顺应与对抗是生物与大自然之间永恒的话题,人与自然也是一对阴阳关系。如果把外环境看作阳的话,生物体为阴。生物体顺应外环境的变化,我们称之为阴阳的顺。生物体对抗外环境的变化,我们称之为阴阳的逆。故生物体对外环境顺应和对抗称之为“阴阳顺逆”。

人们常说正邪斗争,仿佛正邪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用阴阳顺逆去理解,其实正气与邪气永远不只有战斗,彼此也有妥协。过度寒冷作为一种邪气,青蛙对抗寒冷,变成了寒冷的一部分,但保住了再次苏醒的生机,青蛙的正气与寒冷的邪气产生了妥协。在与疾病斗争中,斗争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主题,很多时候是妥协、再妥协,直至打破身体的稳态,于是产生疾病。疾病是否产生的原因在于人能不能与自然相应,能不能合一,能不能够保持自身系统的稳定性与和谐性。

阴阳顺逆的理论非常重要,我在几年前发现这条理论时我的理解还不是很全面,这几年又思来想去,阴阳顺逆的面目才逐渐清晰起来。阴阳顺逆的理论能够指导我们建立正确的人体生理病理模型。其实古之圣贤对此也早有阐述,只不过散见于经典条文之间,很隐晦。比如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伏邪理论,比如《伤寒论》中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这些都与阴阳顺逆相关,这里先提出阴阳顺逆理论的大致内容,以后我还会继续论述阴阳顺逆的理论。除此之外,阴阳顺逆还表现在治疗法则上,当人体稳态中心发生大的偏移时我们往往采取对冲的方法使系统归于平衡,当人体正气抗邪时我们往往顺应正气抗邪以通闭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