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铁火浪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6章 战火边缘

“轰!”

硝烟升腾,李超一到了铁田村,告別看陈七娘便直奔柯三所在的铁匠作坊,刚好遇上了柯三拉着人要去试射刚钢铸出的火炮,便也就跟着一块,前去观看。

放了一炮过后柯三便蹲到火炮前仔细的查看,没有问题后又继续加大装药量进行试射,以这种笨办法进行验证火炮的铸造工艺合不合格。

“按规定的装药量,散子能打百步,换上大炮子或者加大装药量还能打的更远!”柯三有些自得的与身旁的李超讲道。

这新做出的炮,李超除了给了个图,全程都没参加,都是他一个人领着人独立完成的,从铸模到成炮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李超同样蹲下身查看刚试射完的这门火炮,这是门铁炮,整体上要比原先铸的铜炮要小上好几倍,火炮的轻量化和小型化是他一直都在念叨的,原先那几百斤重的铜炮实际运用中才发现了问题,威力是大,一炮下去那些地主的坞堡根根挡不住。

但问题也很明显,太重了机动性不足,野战中很难适应南方复杂的地型,只适合少量装备用于攻坚和作为重型火力之援。不适合配备到哨中做为主要的远程输出武器,所以在铸了两门后便不再铸了,实其也太贵了,现在摊子大了那那都需要钱,实在也是造不起了,用不起了。

“这炮重五十八斤,用锻铁所铸,炮长三尺两寸,用六两重的铅弹或石弹,也可用散弹。”柯三还在旁边解说着火炮的参数。

这炮是之前李超觉得造出的铜炮太重,便给画了图纸给柯三逐摸,参照的便是清朝所用的劈山炮,劈山炮是清军所用的一种轻便的、方便随军行动的野战炮,重量从 40多斤到几百斤都有,李超给出的要求是重量控制在六十斤以下。

60斤劈山炮的炮管一般为锻铁材质,长度约 95厘米左右,内口径约 5.5厘米,通常配有木制枪托,炮尾有铤装结构,可安装嵌入式木托,以便架设在土堆上或通过铁环固定在木架上使用。

重量上完全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五十八斤换成后世的斤数也就不足百斤,两个人就能抬着走,如有役畜加装上特定的畜架也能驼着走,野战中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更强,适合随军行动,可在战场上快速部署和调整位置,用于轰击密集的士兵,对敌方的散兵都有较好的杀伤效果

面对完全的冷兵器军队,这种火炮无论在射程和威力上都要远超弓弩,只要给每哨中的火器队配备上三门,就完全能做到远程上的压制。弥䃼现在军队远程攻击手段上的不足。

实其李超还有另一种方䅁,那便是用虎蹲炮,虎蹲炮从参数上看比这劈山炮射程要短,可口径更大,能喷射更多的散弹,重量也更轻,但更轻的重量和大口径意味着更薄的炮壁,虎蹲炮炮身上那几道宽铁箍就是为了加固炮身的,这意味着这东西本身的设计上就是要承受相当程度的炸膛风险的。

要降低风险无非就是减小口径加厚炮壁,要不就在炮管材质上下工功夫,要更远的射程就加长炮管,这么一看劈山炮还真像是从虎蹲炮的基础上改进来的。

“这炮现在一月能造多少?”李超问道。

火枪计划的流产,让李超明白,对于火器,能造出来和能大量造出来是两回事,无论这炮多好,多适合都得产能上去,他能装备的起、用的起才能真正形成战力。

“一月能出三门,不过这是只有一个铁模,如多铸几个铁模以现在工访的人手,用料充足的情况下出个十多门不成问题!不过铁场那边可能跟不上,这炮得用锻铁,生铁不行。”

一月十门,按现在五个营,每哨三门来算,也得需要六十门才能足够,也得需要半年才能凑的齐,这还不算训练的损耗,在原材枓充足的情况下。

这么长时间李超等不起,朝廷的反应比他想的要迟很多,这主要是经他这么一闹,此时霍山县名乡都不老实,北岗那边昨日也传回来了消息,那边好似也要打起来了,已经有过几场小规模的冲突。

那边情况和白沟乡不同,北岗有杨家这个真豪强压着要起事可没那么简单,不过听说事情闹的越来越大,连带着北岗周边的几乡都给牵址了进去,规模可比李超这闹厉害多了,晢时将官府的力量给吸了过去。

不过现在就算朝廷不找

,李超也得要打出去,此时整个根据地已经是到了极限,现今完全就是靠着缴获来地主积累在吊着,靠着原本的积累在勉强在维持,他现今就是把整个白沟乡几年十几年的潜力都都激了出来。

短时间内还能支撑,时间久了却是不行,最多两个月积累便会消耗完,若没没新的活力注入,立时整个根据地的经济体系立崩,连带着人心立崩。

说到人心,李超现在就是通过生产社的各项政策将根据地内的人绑到他的战车上。

就拿现在整个白沟乡,除了基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几乎是所有的“闭置”人力都集中到了铁田村,进入了各类,纺织场、制硝场和采矿场。

能造岀多少的枪炮,那是一回事,让这些枪炮能打的响又是另回一事。

就按李超所想的那样,现在五个营,六十个哨,每哨三门共有六十门的劈山炮,那怕能生产的出来装备全军,但要让它们打的响,背后就需要几千人制硝炼磺烧炭。

但现在李超发现光这几千号人不够,他需要更多的工人,为他制硝烧炭这几十门的炮才能打的响,不然一门大炮还不如一杆长枪来的实用。

这几千千加上整个白沟乡的积累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只够支撑的起他前面的几仗。这些原本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是他用了各种方法政策强拉到了铁田村,项多算个“农民工”。

看似是发展根据地,实则还是一波流,所以他只能赢,赢了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更多的人口潜力,输了万事皆休,人心尽失,再无翻身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