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杀人诛心
朱棣训儿训得好,两个儿子也各自领会到了老父亲的精髓。
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占据道德制高点。
朱高煦出了皇宫一路回到府邸,立马安排人急往福建,朱棣听闻后特地遣来一人助力。
洪承畴待在驿站许久不得接见,围在门口议论的人愈发的多。
“这就是那不要脸的洪承畴……”
“你们不知道,思宗皇帝亲自给他操办了葬礼,何等荣光……可他竟为苟全性命降贼叛国……”
“人间渣滓……”
这让他有一种不妙的预感。
明廷对围观议论之人不管不问,只要不提刀冲进来砍他一概不管。
每天被一堆人围着,出门探查消息一事自然无法进行,可明廷既不接见他也不让他离开就这样一直拖着不让走。
直到某一天,明廷突然传令让他觐见。
明明等待许久的机会,可真到了这一日他心里反倒格外慌乱,事出其反必有妖,恐怕明廷准备什么来对付他。
他一出门就受到了南京城百姓的热烈欢迎,一系列难以入耳的脏污话劈头盖脸朝他倒了下来。
一路谨慎行至皇宫前,追着怒骂的百姓不减反增,一时之间竟将街道堵了个水泄不通。
好在皇宫前有大兵看守,寻常百姓只能远远看着进不来,这才让他得了一口喘息的机会。
可没等进皇宫大门,就在宫外一声熟悉而陌生地呼喊传来。
洪承畴一惊,顺着声音望去,一个老妪拄着枣木拐杖在人搀扶下蹒跚朝他走来。
“娘!”
“三弟!你们怎么来了?”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洪承畴老母亲和三弟洪承畯。
“住嘴!我没你这么个不忠不孝的儿子,我儿承畴早就为国尽忠死在松山了。”洪母说罢不顾年老体衰举起枣木拐杖狠狠朝洪承畴打去,洪承畴可以不认大明可生养自己的母亲不敢不认,于是不敢还手只能求援一旁的三弟:“三弟,快些制止娘。”
哪知三弟洪承畯脸一冷,浑然不认他这个兄长:“我没有大哥,族谱里早就没了洪承畴这个名字,你这么个不忠不孝的混帐怎么可能是我大哥。”
洪承畴十分委屈,可又不敢反抗,无数双眼睛都在看着他,一旦他敢还手哪怕就是有一点反抗的行为必然会彻底引爆百姓情绪。
百姓可以忍受国家灭亡,因为对于最底层的百姓而言国家更多只是个抽象的概念,毕竟皇帝原来天边不是自家人,可百姓绝不能容忍一个背叛亲族忤逆生母的不孝子,因为他们确实会成为父母。
父亲之恩、亲亲之谊,几千年的传承早就把这些认知刻在每一个汉人的骨子里了。
“不孝子,堂堂华夏子孙却披发左衽,你看看这天下哪还有你容身之处,你的亲族旧友哪一个还认你。”洪母喘着粗气,拄着拐杖歇息。
“二弟,怎么只有你和娘来了,爹怎么了?”洪承畴左右望不到老父亲,顿觉不妙。
洪承畯冷哼一声,“你还有脸提爹,爹差点就被你给气死了。”
二人的对话传到围观的百姓耳中,一轮轮浩大的讨伐声起此彼伏。
内侍出宫门传唤,“女真使者何在?”
洪承畴盯着老娘和弟弟杀人的目光应答,“在此。”
“你……你……”洪母气得身体发抖,手一松腿一软险些踉跄倒地,幸好洪承畯扶住了老母亲。
围观百姓情绪更加激动,跪地请求“诛杀奸贼”,更有激烈者冲击起了守卫的士兵,准备来个手撕贼人。
“照顾好娘。”洪承畴见情况不妙,甩下一句话后匆忙逃进皇宫避难。
大殿内,文武百官早已就位,宫门外万民请命的磅礴之声传进了大殿。
洪承畴一进大殿,殿内肃穆的情形让他神情一紧。
只见百官披孝,原本应该坐着皇帝的龙椅孤零零放着一个神牌,上书“绍天绎道刚明恪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洪承畴,你无君无父不忠不孝,大明皇帝不见你这种人。”官员丢给他一本书,封面三个大字“贰臣传”。
“此乃朝廷钦制,你三弟亲笔所写,刊印万本散于天下,警示后世。”
洪承畴翻开一看,第一页第一行就是他的大名,联想到这是亲弟弟所写更是气得头发晕。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国法不杀你,家法亦不容,好自为之。”
皇宫正门汹涌的百姓吓得洪承畴不敢从大门出,犹豫半晌还是提出请求从侧门出。
“能否从借我一身大明衣装,好避险。”
内侍挑眉轻蔑一笑,“呵……”不屑之色溢于言表,明明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历来使者无不从正门出他洪承畴却要走侧门出,甚至沦落到被一阉人鄙视的境地。
出了皇宫,洪承畴连忙上车一路不做停留疾驰回驿馆准备收拾行李离开。
朱高煦站在城墙上看着洪承畴狼狈离去的身影,嘴角带笑。
“殿下为何放他回去。”
“已然诛心何必杀人,此人在江南门生故吏无数,然经此一闹江南再无他们容身之所,”朱高煦没说的是“只要我想就可以将他们扯上关系……”没有比抄家来钱更快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