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先秦,天命在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初见韩非

北风呼啸,地冷天寒。

城外田地被数万大军践踏,几成白地,所幸秋收早已完成,不然来年不知有多少平民会因此饿死。

可是哪怕不被饿死,生活在河内的人也难逃战争的摧残。

如今桃人、漆、平丘、酸枣、安城、卷等城尽数落在联军之手,七十万大军兵分两路,浩浩荡荡,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河内。

秦人大军且战且退,联军竟有一路大军一日之内连下五城,其余各路也皆有所获,志得意满间,骄纵横生。

哪怕上面有信陵君,有廉颇,有景阳各自压制,还是有人充耳不闻,眼中只有敌军的人头和各城府库里累积的财物。

财帛动人心,古来如此。

进展太过于顺利,以至于战线拉伸过长,甚至出现了好几路孤军。可即便如此,一些没有经历过败仗的年轻都尉们依然视胜利为囊中之物。

骄兵必败。

秦人的斥候、哨骑络绎不绝,将来自各地军情禀报给上将军,而白起面前舆图上,四色旗帜乱成一团,却可以明显地看出联军已经有些乱了。

虽然信陵君以上将军之名竭力操持,但是各军之间已然有了不协调。

白起目光幽幽,看着舆图,仿佛能看到广袤的河内大地上数十万敌军的身影。

十一月五日,一支秦军突然急行军二百里,于尹氏城下攻打联军,正欲攻城的赵军裨将晖大喜,摆下队列营地,想以逸待劳拿下这份从天而降的战功,自己更是身先士卒,驾驶战车驰骋疆场。

城中秦人在县令带领下率百余人袭击赵军后方,晖死,赵军降者千余人皆被斩首,一师之军皆殁。

同日,秦军十万人分六路自高都、漫泽、端氏、皮牢、葵、少曲进军,颇使联军先锋收拢战线,双方于析山城交战,秦人付出惨重代价,迫使联军退回平阴。

联军攻势受阻。

最让他们觉得可怕的,是那面上书“白”字大纛再一次出现在了战场上。

在坐的楚人、魏人、赵人,哪个没有听说过白起的赫赫威名,他纵横天下三十余年,在坐的许多将领从小就听着家中的长辈用痛恨的语气大骂白起。

可是哪怕年幼的他们,也能看出那色厉内茬下掩藏不住的恐惧。

之前是听说白起病了,甚至已经病入膏肓,怎么突然就行了呢!

众将议论纷纷。

……

前线的战事虽然如火如荼,但并没有很影响赵国国内的情绪,甚至比从前显得繁华。

因为还有十多天就要过年了,劳累了一年的百姓们在这个冬天也需要放松一下,甚至因为阔别已久的家人可能已经要踏上归途,许多并不富裕的家庭还会咬牙后置一些从前根本不舍得买的东西。

他们根本不知道,前线已经重新开启了战端。

或许有消息灵通的人知道,但是他们根本没有空去讨论这些事情。

最近邯郸聚集了许多来自赵国各地的贵人,他们着华服、美衣冠,前呼后拥行走在邯郸街头,引来各种瞩目。

赵太子广发请柬,邀各方君子贤人往邯郸一叙,随着消息的传播,在各地都引起了轰动。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准确来说是后半年,太子的名声一日大过一日,广为传颂,现在有机会与其结交,自然响应者无数。

离邯郸近一些的比如广平、巨鹿等城早就有人抵达了邯郸,年轻的贵人登门拜访,太子赵煦亲自迎接的画面被许多人看到并传播出去。

甚至听说遥远的齐国、楚国也有人听闻此事,正在赶往邯郸的路上。

有好事者每日蹲守在太子府门前,就为了看到底有哪些人太子的号召前来,而每天总会有那么几个见过识广的帮大家介绍。

“那位是先武灵王时,将军董叔的后人,家学渊博,擅御。”

“那位是前相苏秦的族人,名代,学富五车。”

“那位是清阳令,公孙胜,乃是先肃侯的子孙。”

“那位是名将…”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一场早有预谋的大秀而扬名,他们在封地、在县邑可能薄有名声,但是在邯郸就不够看了。

哪个年轻人不愿意扬名?这不仅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也会有实际的利益。

而今天,体贴的太子亲自为他们搭好了舞台,甚至还贴心地为他们安排了观众,大家都很开心。

赵煦也很开心。

这种开心直到一位文质彬彬,说话有些结巴的韩国公子的到来而达到顶峰。

韩公子非。

此时的韩非还只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双眸漆黑发亮像夜空中星,表情却有些呆呆的,说话还会有轻微的口吃。

他是前往楚国拜师的,只是因为路上听闻了赵煦效仿“黄金台”的故事,又因为赵煦即将跟韩国王女成婚,所以绕路来看看。

对于这个答案,赵煦谈不上失落。

这个时候的韩非显然还没有成长为后来那个法家学术的集大成者,就像那位年轻的都尉李牧一样,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哪怕后来再如何璀璨夺目,当下仍然还很青涩稚嫩。

不过此刻的韩非还是很好玩。

“哈哈哈,非,为什么你的故事里都是宋人和郑人?”

赵煦捧着韩非书写的竹简乐不可支,他看到了很多前世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

比如守株待兔和智子疑邻的宋人,比如买椟还珠、郑人买履的郑国人…这大概是最早的地域黑了。

韩非有些羞涩,他因为口吃又不善言辞,因此不太愿意说话,又不想充满了智慧的故事被人遗忘,只能选择用笔记下来。

他那匹瘦马上驼负的都是他的竹简。

“请您等待几日吧,我给您展示一下我的火炕,韩国的百姓肯定能用得上。”

赵煦不愿意放韩非离开,但是韩非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要去楚国,拜那位鼎鼎大名的荀子为师,赵煦怎能阻拦?只能多留他几天,培养一些感情。

“好,但但是不不能太太久。”韩非很吃力道。

“放心,你一定会觉得这几天大有收获!”赵煦笑道。

可是这样一个好玩的韩非子,是怎么成长成后来让李斯都嫉妒、始皇帝都倾心的大学问家的呢?

(今天码字很慢,思路老实卡壳,对不住诸公。)

(今天冇了,晚安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