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曲辕犁引发的争执
此刻已经无需再用任何言语,他们眼中闪烁的泪光已说明了一切。
赵煦深吸一口气,强笑道:“二三子,好好耕种,盼望来年不会再有人饿死。”
……
消息很快被传回邯郸,赵王急匆匆带着大臣们赶来,随行的一大群王宫武士将整个乡邑严密封锁住,乡民们被驱赶回家,邯郸城北这处普通的乡邑,片刻间成了守备森严的禁地。
农人紧张的直哆嗦,双腿打颤扶着曲辕犁,驱使耕牛前进。
如方才一样,坚硬的土地很快被翻开,露出下面湿冷的新土,而赵王和大臣们皆伸长了脖子,看到这一幕。
待一亩土地被很快翻新,他们才意犹未尽,有的人眼中带着贪婪,有的人面露喜色,还有的人蹙眉忧心忡忡。
赵王丹则是拉着赵煦的手,容光焕发,喜不自胜,红润的脸上眉飞色舞。
“好!好!好!”
他拍着赵煦的手,连声称赞。身为国君,他怎么会看不出这东西对于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有了曲辕犁,赵国的耕地面积会大规模增加,粮食产量就会大量增长,他就能收到更多的税,招募更多的士卒为他服役征战!
群臣则齐声恭贺道:“臣等为赵国贺!为大王贺!”
赵王喜笑颜开,大手一挥就要奖赏有功之臣。
而楼昌面色纠结道:“大王,此等神器,应当收回到王宫,严加看守,免得被六国窃去啊!”
赵煦神色有些古怪起来。
楼昌不知道犯什么毛病,跟从前马屁精的形象相比,简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不过他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赵王和群臣闻言也都微微颔首。
此物虽然造型独特,但是构造却简单,只怕顷刻之间就能复刻,太容易流传出去了。
可赵煦不乐意,他找来那么多人,费尽心思造出曲辕犁,不断尝试、改进、重铸,连铁矿石都耗费了不知多少斤,可不是为了做一个被束之高阁受人供奉的“神物”。
“父王,儿臣命人造出此物,是为了让我赵国百姓耕种更便利,增强我赵国的实力。若是收回到王宫里,岂不是无人能用?”
赵煦劝谏道:“如今正是为来年春耕做准备的时候,正应该大加推广,让国人收益啊。”
楼昌笑道:“太子年轻,可能有所不知。如今邯郸不知有多少外国奸细,若是让他们知道赵国有此等神物,定然不惜一切代价来窃取。”
“若是让秦国得到…”
虞卿也道:“依臣之见,司寇所言不无道理。”
看到赵王、太子、楼昌等人齐齐投来惊讶的目光,虞卿笑道:“不过,臣以为若是怕被他国窃去而不用,是因噎废食之举,万不可取。”
“如今赵国青壮尚在上党,田地无人耕种,几乎荒芜。而秦、楚等国则无此忧虑,目前来看,此物对我赵国利益最大。”
“待到他们有了此物,我赵国已经开垦出不知多少新田,一步快,步步快,岂能轻易被追上?”
“可是…”楼昌连忙开口,却被赵煦打断。
他看着赵王诚恳道:“父王,国人民生疲敝,缺衣少食,如今还是刚刚秋收过。若是攻秦不利,开春后田地无人耕种,我赵国恐怕又要陷入缺粮的境地。”
“还请父王决断,不可因小失大!”
赵王沉吟不语,反而看向其他大臣,让他们也发表一下意见。
可是群臣却各有想法,有的支持楼昌,主张严加看管,甚至有人提议将其销毁,免得被敌国偷去。有的则支持赵煦和虞卿,认为应该大力推广。
双方七嘴八舌,争论不休,一时间难以定论。
赵王丹被吵得心烦,出声喝止,又看向赵煦,眼中带着犹豫之色。
赵煦突然福至心灵,拱手道:“父王,若是曲辕犁能推广出去,不光是赵人,天下可能会因此而活人无数,这莫大的功德,足以让父王因此比肩古之神农氏,美名流传千古。”
“为了天下苍生,还请父王下令!”
“这…寡人…”赵王果然有些迟疑。
他原先是想藏而不用的,可是美名千古流传,这个诱惑他拒绝不了。
“大王,臣以为此等神物,却冠之以曲辕犁之命,略显粗俗。”
“不如请大王重新赐名,也好让天下知道是何人造出,知道该感谢何人。”
又有大臣进言。
“咳咳…”赵王丹大为心动,却又瞥了赵煦一眼。
如果是一般人也就罢了,可是造出曲辕犁的是自己亲儿子,他这个当父亲的有些拉不下见面。
让他放弃这样一个大好机会,向来试图在史书上留下美名的赵王丹又有不舍得。
可是,他却迟迟不见赵煦开口。
其实赵煦自己心里也有些纠结。
他按照前世记忆复刻曲辕犁,当然是为了让赵国强盛起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时代,粮食产量就是最大的基础。
可是,除此之外,他也未尝没有因此而获得私利的想法。
可是…看到赵王的眼神,赵煦笑道:“儿臣本就是为了赵国,为了父王的江山!若能得到父王赐名,儿臣求之不得。”
“唔…”赵王抚须而笑,可又为起什么名字而纠结起来。
曲辕犁将跟他的名声连在一起,必须要一个优美、文雅又不失威严的名字。
“大王,不如以赵氏犁称之?这样一来天下皆知这是我赵国之物,就算被敌国窃取,百姓也会感念大王的恩德。”
虞卿提议道。
“这…”赵王丹有些不满意,可听一旁赵煦点头道:“农具之名,朗朗上口为佳,过于繁琐拗口反而不美。”
赵王觉得有些道理,才勉为其难同意下来。
群臣山呼“万年!”,虞卿则跟赵煦对视,二人相视一笑。
有王命加持,效率远比赵煦从少府调来几个人的效率高的多,源源不断的人手、材料,造出一个个崭新的“赵氏犁”,被送往赵国的各个乡邑,重兵把守着。
而随着赵氏犁的传播,一个消息也渐渐扩散开来。
“大王有意为太子选妻,不知有多少适龄女郎在往邯郸赶呢!”
(今天冇了,晚安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