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成皇子侍读
晨曦微露,淡淡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颜府的庭院中,给这座府邸增添了一抹宁静的色彩。
然而,此时的颜府上下却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忙碌的氛围。
一连几日,颜府门口人群涌动,车水马龙。
上午和下午几乎都有访客络绎不绝地前来,其中大多数都是为了说媒之事。
颜府的家丁们忙得不可开交,不断地迎来送往。
府内的颜相时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心中既有着几分欣慰,又有着一丝担忧。
欣慰的是儿子颜末如此受众人瞩目,担忧的是这众多的选择也让颜末的婚事变得更加复杂。
拒绝的多了,难免会让对方心里过不去,重点是来的人都是达官贵人,他们嘴上不说,心里总会记着今日之事。
若是以后颜府没落了,又或者因为得罪了陛下,而满门受罚,那这些人无疑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颜末本人,这些日子被这些说媒的人搅得心烦意乱。
他本打算前往万年县当职,自李世民下旨封官已过去几日,按理来说,颜末应该尽快前往万年县任职。
毕竟万年县是京县,事务繁多,若是因为颜末的失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总是要面临惩处。
昨日一早,颜末早早地就穿好了官服,精神抖擞。
马车也已经在府门口备好,颜末怀着对新官职的憧憬,大步走出家门。
然而,就在他刚刚踏出府门的那一刻,李世民的一道圣旨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打破了他的计划。
“圣旨到!颜末接旨!”随着一声尖细的呼喊,传旨太监带着几个侍卫匆匆而来。
颜末心中一惊,连忙跪地接旨。
传旨太监展开圣旨,高声宣读:“朕闻颜末才华出众,然新官上任,事务繁杂,朕念其才,特令其年后再到万年县上任。钦此!”
当听到公公宣旨的时候,颜末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直到公公都读完了圣旨,他还在愣神。
一旁的管家见状,急忙轻轻推了推他,小声提醒道:“公子,快谢恩呐。”
颜末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磕头谢恩:“臣颜末,谢主隆恩。”
公公宣读完圣旨,又走到颜末跟前,轻声说了一句:“陛下让颜大人明日一早进宫觐见。”
颜末恭敬地应道:“臣遵旨。”
待公公等人离去后,颜末站在原地好一会,才转身回府。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颜末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陛下为何会有如此安排。
一夜辗转反侧,颜末几乎没怎么睡好。
今日一早,在小玉的催促声中,颜末缓缓醒来。颜末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只觉得脑袋还有些昏沉。
在两个丫鬟的帮忙下,颜末倒也不用自己动手穿衣。他站在那里,微微闭着眼睛,还没站着眯一会儿,小玉就嘟囔起来:“公子,都怪那个薛将军,非要拉着公子喝酒,不然公子也不会没睡好。”
翠儿也接了一句:“还有那萧小公爷,他也是的,明知道公子今日要进宫,还不知轻重。”
颜末没有睁开眼,轻声说了一句:“倒也不能怪他们,是我叫他们来的。”
颜末都这么说了,小玉和翠儿对视一眼,回了一声:“是。”
颜末坐在桌前,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思考着今日进宫面圣之事。他不知道陛下为何要召见他,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用过早餐后,颜末来到书房,准备整理一下思绪,想想应对之策。
此时的书房中,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架上,淡淡的墨香弥漫在空气中。
颜末坐在书桌前,手轻轻抚摸着一本本书籍,心中渐渐平静下来。
据听说,李世民准备给几个皇子寻找老师,颜末本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而且李世民给皇子寻找老师,那也是要找德才兼备的大儒。
像颜末大伯颜师古,又或者孔颖达等人。
万万没想到,颜末名字也在其中,这让颜末有些猝不及防。成为李承乾的老师?
颜末可不想摊上这个事,历史上发生的事,颜末觉得即便他知道,也不一定能改变历史走向。
毕竟,改变一个人真的很难,尤其是在帝王家,那个位置太有诱惑力了。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很快就到了该进宫的时辰。
颜末换上一身庄重的朝服,坐上马车,向皇宫驶去。一路上,他看着窗外的街景,这已经成了颜末的习惯。颜末觉得这是一种享受,看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小孩玩闹……
马车缓缓驶进皇宫,颜末下了马车,跟随太监来到了东宫。
此时的暖阁中,李世民正坐在书桌前,看着奏折。
颜末走进御书房,跪地行礼:“臣颜末,参见陛下。”
李世民抬起头,看着颜末,微微一笑:“平身吧。”
颜末站起身来,恭敬地站在一旁。
李世民看着颜末,说道:“颜末,朕今日召你进宫,是有一事要问你。”
颜末心中一紧,连忙说道:“陛下请讲,臣定当知无不言。”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朕听闻你对学问和为官之道都有自己的见解,朕想听听你对如今朝廷的局势有何看法?”
颜末微微一愣,这个问题不正是高士廉所问的问题吗?
这么快就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了?
颜末记得那天并没有回答,那李世民这么问是何意?
考验?还是试探?
李世民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沉思的颜末,说道:“你不用那么紧张,朕就是单纯的问一下。放心说,大胆说,进了朕的耳朵,不会有第二个人知晓。”
殿下站着的太监听到李世民这么一说,纷纷退了出去,连站在门口的侍卫也站在离暖阁十米的位置。
颜末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如今朝廷局势稳定,百姓安居乐业。陛下圣明,大臣们忠心耿耿,共同为大唐的繁荣而努力。然而,臣以为,在这繁荣的背后,仍有一些问题需要陛下关注。比如,地方上的治理还需加强,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制度也可以进一步完善。”
说完,颜末抬起头看了一眼李世民。
死马当活马医,大不了就是一死。
更何况是你让我说的。
李世民说道:“颜末,朕记得你之前提及官员考核制度可进一步完善,具体有何想法?”
颜末稍作思索后说道:“陛下,如今的考核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其一,明确考核标准。不仅要考察官员的政绩,如治理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方面,还应考量其品德修养、廉洁奉公程度。可制定详细的品德考核条目,对官员的言行举止、为民之心进行评判。”
“其二,增加考核频次。目前的考核间隔较长,难以及时发现官员的问题与进步。可适当缩短考核周期,以便更有效地督促官员勤勉为政。”
“其三,拓宽考核渠道。除了上级对下级的考核之外,引入百姓评价机制。可设立专门的民意收集渠道,让百姓对当地官员的施政进行评价,以此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
“其四,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于考核优秀的官员,给予晋升、奖励等激励,激发官员的积极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官员,视情况给予降职、罢免等处罚,以儆效尤。”
颜末一口气说了四条,而且都是根据他现代人的脑子想出来的对策,至于李世民能不能听懂,颜末并不关心这个。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你所言甚有道理,然实施起来可有难度?”
颜末一愣,听懂了?
颜末回道:“陛下,实施过程中或有一定难度。但只要陛下坚定决心,逐步推行,定能取得成效。首先,可召集大臣商议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实施办法,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其次,加强对考核过程的监督,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再者,对百姓进行宣传引导,让他们了解考核制度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评价。”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毛笔,笑着看向颜末:“善!此事朕当认真考虑,择机推行。”
李世民停顿一下,又缓缓说道:“如今我大唐虽国力强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你觉得当务之急是什么?”
颜末微微思索,而后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在于人才培养与民生改善。臣刚才也说了,人才乃国之栋梁,大唐要持续繁荣,需广纳贤才,完善人才选拔机制,让有识之士皆能为朝廷所用。再者,民生乃国家之根本,应注重农业发展,减轻百姓赋税负担,兴修水利,确保百姓衣食无忧。”
李世民微微点头,又问道:“那对于边疆防御,你有何良策?”
颜末回道:“陛下,边疆防御需兵强马壮,可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将士战斗力。同时,与周边各国保持友好往来,以和为贵,但亦要有备无患。可派遣使者,加强外交沟通,稳定边疆局势。”
颜末也有无语,这些问题他记得第一次面见的时候都有说过,难道李世民忘了?
李世民继续追问:“朕欲推行新的政策,你觉得应从何处着手?”
颜末谨慎地回答:“陛下,推行新政策当循序渐进,先深入了解百姓需求与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大臣意见。可先在小范围内试点,若成效显著,再逐步推广至全国。”
李世民满意地看着颜末,说道:“朕有意让你担任承乾和青雀的老师。承乾七岁,青雀六岁,正是启蒙之时。朕思来想去,觉得你才华出众,品性端正,是合适的人选。”
颜末一听,心中大惊,连忙说道:“陛下,臣万万不敢当。臣太过年轻,经验不足,而作为皇子的老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大儒。臣以为,孔颖达大人、虞世南大人等皆是合适的人选。他们学富五车,德高望重,定能教导好皇子们。”
颜末心里吐槽,原来李世民在这等着他呢,怪不得一直问重复的问题。
帝王都是有心计的!
李世民微微皱眉,说道:“孔颖达和虞世南朕自然知道他们的才学,但他们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朕需要一个年轻有活力,能与皇子们更好沟通的老师。颜末,朕看重的是你的才华和潜力。你不要推辞了。”
颜末心中焦急,再次说道:“陛下,臣实在是惶恐。教导皇子责任重大,臣怕有负陛下的重托。而且臣资历尚浅,恐难以服众。”
李世民站起身来,走到颜末面前,说道:“颜末,朕相信你的能力。你不必过于担忧。朕会给予你足够的支持和信任。你只要尽心尽力教导皇子们即可。”
颜末见李世民态度坚决,知道无法再推辞,只好硬着头皮说道:“陛下既然如此信任臣,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的期望。”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就这么定了。即日起,你领侍读一职,开始教导承乾和青雀。朕希望你能将他们培养成有才有德的君子,为大唐的未来奠定基础。”
颜末跪地领命:“臣遵旨。”
离开偏殿后,颜末心中充满了压力。
教导皇子?
这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颜末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若是能教导好,那功劳肯定是有的,若是教导不好,那些文武大臣肯定会唾沫星子伺候。
颜末此时终于明白了李世民的高明。
回到颜府,颜末将此事告诉了颜相时。
颜相时听后,也是惊讶不已。他沉思片刻后,说道:“末儿,陛下既然如此信任你,你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这不仅是你的荣耀,也是颜家的荣耀。”
颜末点点头,说道:“父亲,孩儿知道。只是孩儿心中实在没底,不知该如何教导皇子们。”
颜相时说道:“你可以先了解一下皇子们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注重品德教育,让他们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颜末听了父亲的话,心中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