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脉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脉学在中西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主要依据

任何一种科学学说的形成、发扬和光大,都必须要有它自己的客观依据,取决于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理论愈精辟,则认识愈深透。既然不是无端的假设,就必须有确凿的佐证,方能使精辟的见解和深透的认识具有生动活泼的内容和无可置辩的说服力。中医脉学的客观依据,不仅为中医的理论体系所包含,而且与西医的理论体系相符合。可从下列各方面来说明:

第一,脉学的理论基础乃是中医基础医学全部内容的具体体现和概括,是全部中医基础理论的浓缩和结晶,也是全部中医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与实践。

作为中医临床医学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的脉诊方法,是建立在全部中医基础理论之上的。举凡阴阳、五行、四时、六气、气血、标本、经络、脏象等中医生理与病理的各种学说莫不被包罗其中。因此如果想学习好中医脉学,就必须熟悉中医全部的基础理论。唯有掌握了全部的中医基础理论方可论中医之脉,也唯有认识了中医脉学的全部内容,方可论中医之医。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经络系统的理论和脉学的关系尤为重要,这在第二章的有关章节中将有详尽的说明。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脉学的基础,而“脉学”又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当然,临床医学必须以基础医学为基础和指导。临床医学如果离开了基础医学而独立出现,只有在巫婆手中才会如此。正因为中医脉学对于中医的理论具有全面包容的作用,所以才能把中医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是中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中介和桥梁,更是整个中医实践的重要环节。只要整个中医理论体系能够成立和存在,则中医脉学的理论基础就不可动摇。

第二,脉学的理论基础乃是阐明生命有机体完整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发病过程中机体内部因果关系改变或破坏,在血液循环动力学上的特定反映。

人类所发生的疾病复杂繁多,表现形式又千差万别,这就增加了对疾病认识的困难。但是对各种疾病进行剖析后,就会发现有许多不同的疾病有着共同的症状,这是由于机体对许多种类不同的致病因子,能以某些基本形式发生反应。按照现代的研究,患病时机体的各种变化大致可以分为:①机体的机能变化,没有机能变化的疾病是不存在的,一切机能变化都以代谢或结构变化为基础,但是机能变化又可引起结构或代谢的改变;②形态和结构的变化,这是疾病常见的现象,在不少情况下它可以引起相应的机能变化和代谢变化;③代谢变化,这是机能变化的基础,严重而持久的代谢变化,可引起相应的形态学的变化。另一方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又可引起一定的代谢改变。

人体的血液循环,虽然有它本身独立完整的系统,但是它在各个特定的脏器或组织中,又因解剖学上的结构和某一脏器的具体机能不同,而受着该脏器或组织的直接影响。任何器官如果自身的血液循环发生了障碍,则此器官就不能正常地进行自己的活动,一部分血管区域内血液循环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整个血液循环的机能。因为心血管系统和循环着的血液这种沟通身体各部具有传递作用的流体组织,是在整个机体共同参与和调节下实现生命有机体完整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才能构成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如果血液循环发生了紊乱,扰乱了内部环境,即可导致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的改变,进而发展为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反之,身体其他组织与器官如果发生了机能、代谢或形态结构上的变化,自然也可影响内部环境,进而影响血液循环的机制。因此血液循环的机能变化,不仅是心血管系统本身的机能变化、代谢变化和形态变化的结果,而且也是全身其他脏器与组织机能变化、代谢变化和形态变化的结果。病理作用对于血液循环的影响,可以直接使心血管系统受到影响,也可以间接使心血管系统受到影响,由此不难明了,对血液循环局部机能的分析,应该服从于各种生存条件下,对生命活动的整体作用的理解。所以,“脉学”的基本道理,一方面是要观察心血管系统本身有无机能或器质的障碍,进而追究发生这些障碍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从血液循环动力关系上的特定反映中,推理到全身各个组织与器官有无机能变化、代谢变化以及形态结构的变化。这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在方法上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和归纳的逻辑推理过程。

自“机体完整性和内外界环境统一性”的神经论的学说兴起以后,现代医学对于血液循环的认识,已经不只限于心血管系统,而是转移到机体神经系统的反射机制上了。反射论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决定论也就是因果连锁关系基本原则之上的,亦即每个动作和效应必有其始动机制、理由或原因,一切自然界的现象永远是被它们的原因所决定的。因此,机体一切生理和病理反应,都是对外部或内部环境一定刺激的应答,脉搏的改变也是机体对一定的内外界环境刺激的应答在血液循环机能上的表现。没有最初发生的内外界环境刺激的原因,就没有续发的血液循环的机能变化及其他机能变化的后果。根据反射论的原则,中医诊脉不但不是伪科学,而且它的基本内容能与现代医学最新的最科学的基本精神相符合。这不仅说明中医脉学的可贵,而且因为有了反射论的学说,中医诊脉才免于陷入“伪科学”的泥坑。由此可知,中医脉学的理论基础首先是从各个系统与组织的变化所产生的相互关系中,来探讨血液循环机能的特定反映。

第三,脉学的理论基础乃是以血液循环动力学病理生理的特定表现为特定的讨论中心,所形成的特定的理论体系。

机体在各种内外界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其所发生的应答性反应,虽复杂而微妙,但总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想理解这些复杂微妙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可从各个不同角度出发,对它进行比较、概括、归纳、类比和推理,就可以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各种规律性和可知性。脉学所要讨论的中心内容,就是要了解机体对一定内外界环境刺激的应答在血液循环机能上的一般现象和规律,了解各种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机能适应、机能障碍表现在血液循环机能变化上的一般现象和规律,了解常见病理过程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现象和规律,以及各系统机能障碍和恢复的一般规律在血液循环动力关系上的反映。

在机体发生病理变化时,除了局部的某一器官或组织发生原发的病理改变外,全身其他组织与器官也将相应地发生续发的病理改变,只不过相应的改变较原发的改变轻微,如不仔细诊察和通过一定的器械帮助,常被忽视或不易察觉。如果我们在临床上于相同病种和不同病种中,对某种组织或器官进行若干次的观察和研究,就不难发现在不同病种和相同病种中所发生的不同和相同的变化。中医脉诊是如此,舌诊和色诊也是如此,儿科中的指纹诊察也是如此。同样,西医的许多诊断方法其诞生的过程也不例外。以最简单的血常规检查而论,它就是根据各种血细胞质和量的变化以推测血液组织本身和机体其他各处有无病理变化的最简单的临床上的常规方法。这种方法的产生,也是由无数的病例观察和经验积累而成。如果有人攻击中医诊察血液循环动力关系的变化以推测心血管系统本身有无原发的病理变化,或在心血管系统以外的相应的续发变化这种方法为不科学,那同样西医最简单的通过血常规检查以观察血液组织本身有无原发变化或是相应的续发变化,其方法也是不科学的。道理是很明显的。

第四,脉学的理论基础乃是建立在血液循环生理病理和生理物理的力学表现这一原则之上的生物的物理检查法。

脉搏的外在表现一定是由它的内在力量所决定,而决定脉搏内在力量的首先是心脏的收缩力,但血液循环的有机历程,不仅取决于心脏的收缩力,而且必须有全身各项内在因素参与其间,血液方可运行。按照力学的原理,一个物体只有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才能有运动的改变,而且运动所循的方向,也是由力的作用方向所决定的。脉搏的产生,是由于血管壁遭受血液的撞击所形成的一种运动,而血液的运动又是受心脏的收缩力所推动,而心脏的收缩力量又是由神经和体液的化学物质所推动,因此血液循环也就是这种推动力与被推动力的相互作用。只有这种内在的相互关系的改变或破坏,方可引起外在的脉搏的改变。

生活有机体不仅是物理加化学这一物质基础的结构总和,还是建立在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这一基础之上的动态表现。取自生活有机体的各种组织所作出的各种化学检查,尽管是属于生物化学的,但是把它从生活有机体当中脱离开来进行,就不能说是真正的生物化学。不离开人体的物理检查,虽然仅是机体的物理性状的一部分,但由此所产生的物理现象乃是以生物的物理为基础的,是生物有机体的动态检查法,自与离开有机体的物理现象的静止记录有所不同。中医的切脉方法,是充分运用感觉灵敏的手指,对于血液循环动力学的物理性能进行仔细的分析,也就是要充分考察生物物理学的血液循环动力学的各种表现,以推理循环器官本身或是来自循环器官以外的对血液循环所产生的影响。它虽不是化学检查,但它是机体内部化学变化在血液循环机能上的生物化学表现,也不是机械的单纯的物理现象,而是复杂的生物物理动态。脉搏的改变,一方面是物理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也是生物反应的结果。由它所得到的材料,是现代机械检查法所难以发现的,因此也就不是现代单纯物理学和离体的生物化学等各种检查方法所能代替的。

对脉学的研究,不但要以病理生理的理论为基础,而且也要以病理物理的作用为基础。因此脉学就是以病理生理和病理物理为基础的血液循环动力学(主要是以流体力学为中心)的一门诊断科学。病理物理现象,虽然在各个系统的病理变化中均有存在,但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尤为明显而典型。把这种病理物理作用提升到突出和明显的地位上来,这既是脉学自己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脉学的理论基础。如果把血液循环单纯地看作是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变动的机械运动过程,忽视了它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复杂的生理过程通过物理作用来显现的这一原理,那就错了。

综上所述,中医脉学的理论基础不论是在中医还是西医的学说体系中,都有着不可动摇、不可磨灭、坚实和雄厚的客观依据,从抽象到具体,从深邃到浅表,从局部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与地位,绝不是“唯心”和“玄虚”的。但是任何学说和理论,其客观依据和基础固属重要,而对这种依据和基础的阐扬和发挥更是同样重要。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具有真理性的学说和见解,由于得不到详尽的阐释和说明而湮没不彰。

事必有征,言乃可信,脉理虽微,阐扬务尽。
中西基础,概括浓缩,全面包罗,方可言脉。
运血由心,整体相应,病理推移,因果证映。
特定中心,特定体系,执简驭繁,推理估计。
血行历程,力学传递,脉理所基,生物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