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脉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中医脉学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特殊学科和特有的诊断形式,是中医辨证施治不可缺少的主要依据。可以这样说,没有中医脉学就不可能完成中医临床的完整程序。

全书分三章。

第一章明确指出中医脉学乃是一种用深邃的心灵与灵敏的触觉形成的经验科学,并客观地说明这种经验科学的实用价值。着重强调用心灵才能把握住的经验科学,是不能用凝固的机械描绘的脉波图代替的。

第二章是对两手寸关尺六部分候脏腑的机理,试图用寸口之脉乃是心血管之脉与经络系统之脉的合金这一观点作出阐释与探讨,虽然左手寸关尺三部分候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三部分候肺脾命门这种观点与认识,仍存在于我中医界同仁心目中,但实际上,老一辈中医界同仁对这一思想已日趋淡漠,而在新一代同仁的头脑中,自然更会彻底消失,对此特提出用经络学说来作为阐释的依据。这虽然是出自推理,但并不失之空洞,对于传统的貌似言之无据的学说见解,也不失为一种有力的阐释。

第三章为“脉象分类及各种脉象的病理基础”,提出新的脉象分类的标准,并吸收临床上常能见到的,为西医所称道的5种脉名,中西合流共为36种脉象,依照二分法的划分原则,分为形态和节律两大子项,再由子项划分为若干亚类。为了补救中医论脉抽象比譬的偏弊,特按照每种脉象有关的病理因素,对每种脉象附有病理因素示意图。把各种脉象从抽象概念推向具体概念,力求对各种脉象能言之有物,持之有据,避免虚无和妄测。当然产生的脉波改变的病理因素复杂而微妙,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图表说清,而且这种图表也仅仅就心血管系统而言,全身其他各种因素则概未涉及,但以之作为说明这种脉象改变的有关因素,虽然失之于简,却并不失之于玄,虽属纸上筌蹄,亦可聊充一得。

周楣声
岁在甲戌孟春既望,
于安徽中医学院,时年七十又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