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脉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左右寸口分候脏腑机理阐探

第一节
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的学说在目前的处境

两手寸口寸关尺六部分候脏腑的诊脉方法,既是中医脉学的精华部分,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奥秘。2000多年来,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都是以这种思想为指导。但它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使不同脏腑与两手寸口六部之间发生着内外相应的彼此联系,则是久被忽视的。直到今天,这一与中医临床时刻不可分离的学说见解,虽仍为我广大中医界同人竭力予以维护和保留,但由于得不到充足的理由为之阐释和论证,实际上已是穷途末路、名存实亡。把中医脉学这一精华与奥秘发扬光大,实属当务之急,具有现实意义。

任何一门科学学说的周密和完整的理论体系,都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和升华,理论愈精辟,认识愈入微。真实的客观存在,如果得到了精辟的理论为之阐扬,就会巩固和提高它的地位并将其发扬光大。如果没有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之阐释,固然仍不失其为客观存在,但必然会动摇和降低它已经取得的地位,逐步走向湮没。因之要想使左右寸口分候脏腑这一中医脉诊方法昌盛不衰,就必须有一种言之成理的理论体系予以阐释和证明。

对于两手寸口分候脏腑的机理,多数人均认为这是中医学说中的奥秘,既不能过早地否定,也不能无条件地肯定,只有在今后的年代里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肯定它的实际价值和奠定其应有的地位。

两手寸关尺六部分别与脏腑病理作用相应的关系,并不是确定不移和随时存在的,即有时是相应的,而有时又是不相应的。在相应时,确能与古说相符;而不相应时,又不能强为联系。总是在若隐若现、可凭与不可凭之间。以之作为参证,则有时确有据可征,以之作为绝对依据,则又难以捉摸。清代徐灵胎曾经这样说过,“如以脉为可凭,而有时亦不可凭,如以脉为不可凭,而又凿凿乎其可凭。”事实也正是如此。因此对这一学说的见解是信者有人,而不信者更有人。过信者是死命抱住这种学说不放手,好像离开了这一学说,中医的脉诊就没有存在的余地,这真是胶柱鼓瑟。过于不相信者,则干脆一脚踢开,直接把它推到唯心主义的深渊里去,任凭人们随意攻击。尤以在西医学说兴盛的情况下,就更不能和形态结构或理化现象已经得到充分阐明的生理与病理学说相比拟,所以西医对于这一学说从根本上抱着一种否定的态度。歧视中医的人们,也常利用中医理论上这一薄弱环节,作为攻击中医理论体系是“唯心论”的借口。

寸口六部,有如璞玉,内外相通,自有凭据。
信之太深,实类胶柱,轻率摈除,失之粗鲁。
继绝振衰,彼此期顾,时不再来,庸何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