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脉学对病因学的诊断价值
诊断学的任务,是要求对某种疾病能判断其具体内容;治疗学的任务,则是要求解决这一判断的具体内容。中医脉学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和环节,当然就要求它能够认识和判断某种疾病的具体内容。毋庸讳言,中医脉学是不能判断和认识某种疾病的具体内容的,也就是说它对病因学所起的作用是不大的。因为脉象的变化乃是不同的致病因子所引起的心血管系统非特异性的普遍性反应,病理机制须在疾病普遍性之中的个别性或孤立性中去寻求。如果单靠血液循环机能非特异性的普遍性反应,就不可能对某种特异性疾病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比如伤寒有徐脉(指西医之伤寒而言),但徐脉并不单纯出现于伤寒;发热有数脉,而数脉并不能说明什么病使其发热。
《灵枢·刺节真邪》早就说过:“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晋代王叔和说:“数候俱见,异病同脉。”清代徐灵胎说:“……脉之变迁无定,焉能一诊而即知为何病,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清代陈修园曰:“此是实话,医所不肯说者。”研究中医脉学的目的,当然是在于推崇脉学,但并不是说对脉学心存偏袒,硬要说它是万能的,贻反对者以口实,而是要在推崇的同时,对于其不足之处深刻地予以揭示,才能更好地认识它和运用它。尽管如此,中医脉学对于病因学的认识,也并不是毫无所知。中医传统的对病因学的认识方法,对现在临床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中医对于病因学的认识,是以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之三因学说来概括的。从外因方面来说,如外感之邪未深,病起未久,则多见浮洪数大的阳脉;从内因方面来说,因内伤之由已久或斫丧太过,则多见沉小虚弱之阴脉。再进一步说,在外因方面浮为风、迟为寒、数为火、缓为湿、虚为暑等。在内因方面喜则脉和、怒则脉弦、忧思则脉缓、悲则脉急、惊恐则脉乱等。在不内外因方面,各种外伤,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范围,因而脉象的表现也没有规律可循。
脉象的表现,固然由机体在发病过程中的各种综合因素所决定,而不由刺激因子所决定,但也不等于说脉象与病因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存在,而否定它们之间“共变”的逻辑。由于这种关系是一种非特殊的关系,所以脉学对病因学的诊断价值,则仅具有一般性的启示作用。
人无一律,病有千篇,异病同脉,早有箴言。
脉病不合,彼此殊悬,推测偶中,故弄玄虚。
三因概括,学有根源,外因阳出,内因阴连,
不内不外,无可衡权,因人论脉,因病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