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照护师基础知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

1.血液的主要成分和功能比较

表1-3-2 血液的主要成分和功能比较

2.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里面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之所以呈现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成年人每100ml血液里血红蛋白的含量:男子平均为14克,女子平均为12克。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3.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和静脉血都是血液,区别在于它们的含氧量及颜色。动脉血中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含氧丰富,颜色鲜红;而静脉血中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4.血浆和血清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血清是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析出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血液在凝固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血小板破裂释放的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因此,血浆和血清的最大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因此,可以说血液包含血浆,血浆包含血清,血清是除去纤维蛋白原的血浆。

5.血常规化验单

表1-3-3 血常规化验主要项目说明表

二、血量和血型

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如果一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量的30%,就会危及生命;如果一次失血量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400ml左右),便能够很快恢复正常。因此,健康的成年人每年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1.ABO血型系统

(1)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及分型依据: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特异抗原的类型,这些血型抗原是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在ABO血型系统中,依据红细胞膜上所含抗原(凝集原)的种类不同和有无来分型。经测定,该血型系统的红细胞膜上含有A、B两种抗原(凝集原),将血液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凡是红细胞膜只含A抗原的,称为A型;只含B抗原的,称为B型;A、B两种抗原都有的,称为AB型;A、B两种抗原均无的,称为O型。

(2)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凝集素):其存在于血浆中,属天然抗体,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在A型血清中含有抗B,B型血清中含有抗A,AB型血清中无抗A和抗B,O型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当含有某种抗原的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相遇时,会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即红细胞凝集反应。此时红细胞聚集成团,破裂溶血,这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输血反应。

表1-3-4 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

2.红细胞凝集反应与输血原则 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这是输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为此,临床输血应输同型血。如遇紧急情况需输血而又无同型血时,可考虑缓慢地输少量异型血(一般不超过300ml),但异型血相输必须符合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所凝集的原则。由于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A、B两种抗原都不含,AB型血的血浆中抗A、抗B两种抗体均没有,故有“O型血为万能供血者,AB型血为万能受血者”的说法。

输异型血只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凝集,而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是否会被供血者血浆中的抗体所凝集:因为异型输血量少、速度慢,所输入的供血者血浆中的抗体被受血者体内大量的血液所稀释,浓度急剧下降,不会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而供血者的红细胞输入后,则可被受血者血浆中较高浓度的抗体所凝集。

3.交叉配血实验 为病人输血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必须谨慎,在输血前应做交叉配血实验。目前已知,红细胞有多种血型,就ABO血型系统中还存在亚型,如A型血分为A1和A2两种亚型,当A1型血输给A2型受血者时,也可能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为了避免亚型不合带来的严重后果,即使输同型血,也必须在输血前常规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混合,叫作主测;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相混合,叫作次测。主测和次测均不凝集,为配血相合,可以进行输血;主测凝集,为配血不合,绝不能输血;主测不凝集而次测凝集,为配血基本相合,可以输血,但必须谨慎,不得已时才使用。

4.Rh血型系统 除ABO血型系统外,还发现绝大部分人的红细胞膜上有五种Rh抗原,其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凡红细胞膜上含D抗原者,称Rh阳性,不含D抗原者为Rh阴性。

无论Rh阳性者或还是Rh阴性者,血清中均不存在与Rh抗原起反应的天然抗体。Rh阳性者的红细胞输给Rh阴性的人,可促使后者血浆中产生Rh抗体,当第二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输入的红细胞就会发生凝集反应,故临床上重复输同一个人的同型血前,也必须作交叉配血实验。Rh阴性的母亲,孕育了Rh阳性的胎儿,Rh阳性胎儿的红细胞因某种原因(如少量胎盘绒毛脱落)进入母体循环后,也可使母体产生Rh抗体,如果再次妊娠仍为Rh阳性胎儿时,母体的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使Rh阳性胎儿发生溶血性贫血,严重者可致死亡。